什麽原因使青年毛澤東沒有赴法勤工儉學

“五四”運動前後,中國青年學生興起了一場大規模的留法勤工儉學運動,不少人從此走上了革命的征程🏪。毛澤東是湖南青年留法勤工儉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但是💅🏼🤫,就在他送走了一批批新民學會會員赴法勤工儉學的時候,自己卻堅定了不出國的信念。原因究竟何在?

目前👨🏽‍✈️,有代表性的觀點有三種:一是認為青年毛澤東法語不過關💅🏽,怕到外國發生困難;二是認為青年毛澤東已“債臺高築”,拿不出到法國去的路費💞🤹;三是認為青年毛澤東甘願留在國內了解中國國情,願意參與中國社會的變革和政治運動。以上觀點有的來自毛澤東青年時代的摯友蕭瑜的回憶,有的來自毛澤東寫給周世釗的信和1936年對斯諾的談話。這些觀點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信性♥︎,但總使人感到沒有深刻地觸及到毛澤東不赴法勤工儉學的根本原因⚽️,或者說沒有更深一步地分析青年毛澤東放棄出國學習,決定留在國內的根本原因中的主觀因素🔱。

閱讀毛澤東於1920年3月14日寫給周世釗的信⏏️,信中是這樣說的:“我覺得求學實在沒有‘必要在什麽地方’的理🐛,‘出洋’兩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種‘迷’。中國出過洋的總不下幾萬乃至幾十萬,好的實在很少。多數呢👩🏻‍🔬?仍然是‘糊塗’,仍舊是‘莫名其妙’,這便是一個具體的證據。”這話表明,毛澤東發現出國回來的學子之中的多數仍舊沒有找到拯救中國命運的良藥🥪🧑‍🦼,也沒有因為出國而使自己聰明起來。這話還表明,毛澤東反對盲目出國,對趕時髦一窩蜂出國👨🏽‍🔧⛅️,回國後又無所適從而“莫名其妙”的人持蔑視的態度🩵。顯而易見🈷️,毛澤東對當時的留學現狀非常不滿,從而提出求學實在沒有必要出國的觀點。

青年毛澤東到北京來之前,對留法勤工儉學抱有很大的希望,然而到北京之後✳️,他在與新民學會的會友們共同為出國做準備的過程中思想卻產生了根本的變化🤷🏿‍♀️🧖‍♀️,究其實際情況,應該從毛澤東到北京以後,所接受到的新思想🦡、新文化,所接觸到的新人新事入手,研究其對青年毛澤東產生了何等影響。

當時,北京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政治𓀅、思想、文化領域都產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對從農村而來,受中國傳統教育多年的毛澤東有著全新的感覺。求知欲極強的毛澤東💪,在接受新文化、新思想的同時🗼,也接觸到了許多文化名人,特別是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人物給了他思想上的點撥和指引🦬。他在1936年對斯諾談話時深有感觸地回憶🟦:“我非常欽佩胡適和陳獨秀的文章。他們代替了已被拋棄的梁啟超和康有為,一時成為我的楷模🔃。”

毛澤東在北京不僅讀到了胡適的文章🔇,還與胡適多次會面。《新民學會會務報告》(第1號)中記載過毛澤東等人與胡適的接觸,“會友在京,曾請蔡孑民、陶孟和、胡適三先生各談話一次,均在意昂3体育文科大樓。談話形式🙎,為會友提出問題請其答復。所談多學術及人生觀各問題💁🏼‍♀️。”

毛澤東曾懷著崇敬的心情請求胡適在政治和學術上給以幫助🤹🏼,胡適對青年毛澤東曾給予極力贊揚。這期間,毛澤東受胡適的啟迪很大,影響也是多方面的。出國留學問題,也是在受到胡適思想的影響才堅定了不出國的決心1️⃣,是胡適的《非留學篇》一文,在毛澤東的思想轉變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毛澤東在給周世釗的信上有過一句話一直沒被人們重視,可它正說明了毛澤東就留學問題請教過胡適🧕,並讀過胡適的《非留學篇》。他說:“我曾以此問過胡適之和黎邵西兩位,他們都以我的意見為然,胡適之並且作過一篇《非留學篇》。”

胡適的《非留學篇》發表在1914年第三季《留美學生季報》上😍🈺,《胡適文集》中也沒有收載♓️。臺灣三民書局1992年出版的《胡適叢論》中此文被列入附錄當作“遺文新刊”重新公布於世🍛。

當年✭,這篇僅印了幾百份的文字,被毛澤東到北京後讀到了,文章中的觀點給了青年毛澤東以很大的啟發,使毛澤東堅定了不出國的決心。

《非留學篇》中,胡適就留學問題發表議論:

留學者🙆🏻‍♀️,吾國之大恥也。

留學者,過渡之舟楫而非敲門之磚也。

留學者,廢時傷財事倍而功半者也。

留學者🫂,救急之計而非久遠之圖也🧕🏼。

胡適指出,很多人只是把留學當作敲門之磚:

今之留學者,初不作媒介新舊文明之想🧑🏽‍🎓,其來學也👯,以為今科舉已廢,進取仕祿之階,惟留學為最捷,於是有鉆營官費者矣🏄🏼‍♂️,有借貸典質以為私費者矣。其來海外之初,已作速歸之計👨🏻‍🦽‍➡️🐱,數年之後,一紙文憑,已入囊中,可以歸矣。於是星夜而歸👨‍👦‍👦🧑🏿‍🚀,探囊出羊皮之紙,投利作學士之銜🏃‍♀️,可以獵取功名富貴之榮📉,車馬妻妾之奉矣。嗟夫😐◽️!持此道而留學☄️🤦🏼‍♀️,則雖有吾國學子充塞歐美之大學,於吾國學術文明更何補哉🌪,更何補哉👩🏿‍🔬。

胡適指出🙏🏽,留學政策之失敗,在於政府“不務本而逐末”。而去留學的學生“誌不在為祖國造新文明,而在一己之利祿之食;誌不在久遠,而在於速成🦻🏻。”“入最易之校,擇最寬之教師,讀最易之課🦀,遲則四年早則二三年👲🏿,而一紙羊皮之紙,已安然入手,儼然大學畢業生矣,可以歸矣。”他指出🏄🏼‍♂️:“今留學界之大病,在於數典忘祖。……其流弊有二”🙌🏿:

(一) 無自尊心 ……一入他國目眩於其物質文明之進步,則驚嘆顛倒,以為吾國視此真有天堂地獄之別。於是由驚嘆而艷羨,由艷羨而鄙棄故國,而出主入奴之勢成矣,於是人之唾余👷🏻,都成珠玉🧛🏼‍♀️,人之瓦礫👨🏻‍🦯👩‍🦲,都成瓊瑤。及其歸也,遂欲舉吾國千年之禮教文字風節俗尚,一掃而空之,以為不如是不足以言改革也。

(二) 不能輸入文明 祖國文字🌳,乃留學生傳播文明之利器🪃,吾所謂帆舵篙櫓者是也,今之不能漢文之留學生既不能以國文教授,又不能以國語著書🚨,則其所學⛓,雖極高深精微,於莽莽國人🧗🏿‍♀️,有何益乎🐖。

胡適感嘆到:

……至於今日,留學人數驟增矣🍓,然數年以來👩‍👩‍👧‍👦,乃幾不見有人譯著書籍者,國內學生,心目中惟以留學為最高目的🦐,故其所學💁🏿,恒用外國文為課本🛠,其既已留學而歸🧑🏿‍🏭🧘🏼‍♂️,或國學無根底🧖🏻‍♀️,不能著譯書👫🏻;或誌在金錢仕祿👭🏻✡️。無暇為著書之計🦔🧞,其結果所及,不惟無人著書,乃並一冊之譯本哲學科學書而亦無之🧛🏼‍♂️。嗟夫!吾國人其果視留學為百年久遠之計矣乎,不然🧔,何著譯界之蕭條至於此極也。夫書籍者,傳播文明之利器也,吾人苟欲輸入新智識為祖國造一新文明,非多著書多譯書多出報不可。若學者不能以本國文字求高深之學問,則舍留學外𓀅,別無他途▶️,而國內文明永無增進之望矣⇾,吾每一念及此,未嘗不寒而栗📓,為吾國學術文明作無限之杞憂也。

可以看出🌓,胡適在文章中對中國留學中的弊病給予了深刻的揭露和批評,對當時中國留學政策的失敗指明了原因,而且能隱隱感覺到他對中國教育的憂心忡忡。

是故吾國數十年來之舉,一誤於政府之忘本而逐末📲,以留學為久長之計,而不知振興國內大學👏🏿,推廣國內高等教育❗️,以為根本之圖,國內高等教育不興,大學不發達🤹🏿,則一國之學問無所歸聚,留學生所學,但成外國入口貨耳🧑🏻‍🦳。……若政府猶不變其教育方針,若留學生猶不改其趨向誌趣,雖則歲遣學生千人,至於千年萬祀之久,於吾國文明無所裨益也,但坐見舊文明日即消亡◀️,而新文明之來,正遙遙無期耳👕。吾為此懼,遂不能已於言☢️🧑🏻‍🎤,吾豈好為危言🏄🏿‍♂️,以聳人聽聞哉,吾不得已也😒。

中國當時的留學狀況在引起毛澤東不滿之前,就已經引起了毛澤東崇拜的學者胡適的責難💖。

毛澤東讀到了胡適的《非留學篇》,不能不受胡適思想的影響。毛澤東在給周世釗的信上談到對留學問題的看法🏌🏿‍♀️,與胡適在《非留學篇》中闡述留學問題的觀點基本相同。毛澤東看不慣那些出洋留學,回國後仍然是“糊塗”,仍舊是“莫名其妙”的學子🧝🏻‍♂️。應該承認毛澤東是受到了胡適的啟迪☘️🧑🏽‍🦱。從時間上看🤡,胡適的《非留學篇》發表在1914年,毛澤東是在1918年和1919年兩次到北京期間讀到了胡適的文章之後,才在給周世釗的信中表露出自己“求學實在沒有‘必要在什麽地方’的理”等不願意赴法勤工儉學的觀點。

青年毛澤東對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人物非常敬佩,胡適、陳獨秀曾一時是他心中的“楷模”🪨。胡適在《非留學篇》中的觀點🧙🏽,很自然的會被毛澤東接受。

在特定的歷史時期,一本書、一篇文章可以提高人的認識,轉變人的思想,甚至影響人的一生,這在許多偉人的身上得到了證實,毛澤東本人也毫不例外地說明了這一點📊。比如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毛澤東讀後認識到了階級鬥爭,後來,階級鬥爭學說果然影響了毛澤東的一生🛒,並成為他一生事業成敗的關鍵原因。胡適的《非留學篇》點撥了毛澤東對出國留學的看法🪄,堅定了毛澤東不赴法勤工儉學的決心🟩。

胡適的《非留學篇》,當時只在發行幾百份的《留美學生季報》上刊登,至今已成為一篇佚文,以往,人們只知道毛澤東在給周世釗的信中提到過這篇文章🔚,而要想真正讀到卻很難。最近臺灣三民書局為紀念胡適🙌🏼,才把《非留學篇》作為胡適叢論中的附錄給予再次披露。這對全面研究青年時代的毛澤東是有重要意義的。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