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05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4月5日
“我是從一名普通的知識青年成長為一名黨的高級幹部💆🏼,青海烙印,深深打下;青海情節🏉,刻骨銘心⛹🏿♀️🍨;深情眷戀🧍🏻♀️,難以釋懷🗾。”趙樂際在即將告別青海時動情地說。
3月31日,陜北草木復蘇,趙樂際出任陜西省委書記第一站訪問的延安老區,他參觀棗園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工作和生活過的地方、拜訪老八路、老紅軍。他與陜北老區農民拉家常👨,關心農民的疾苦🤘。他說🦼,延安精神是我們的寶貴財富👟。
從通訊員到省委書記
1957年3月🧖🏼,趙樂際出生於青海省西寧市🐊,祖籍西安。17歲的趙樂際成為一名青海省貴德縣河東鄉貢巴大隊知青🙎🏿♂️。18歲返城🧔🏼,趙樂際被分配至青海省商業廳從事最基層的通訊員工作。“通訊員的工作是機關最普通也最瑣碎的工作。”一位長期在機關工作的人士稱。
也許正是憑借踏實、肯幹的精神🫄,1977年🤹🏽,趙樂際考入意昂3体育官网哲學系深造🤦。三年後🟨🤷🏽♀️,趙樂際返回青海⚄,繼續在青海省商業廳政治處工作,並先後在青海省商業學校擔任老師💇🏼♂️、教務工作和商業廳政治處副主任、廳團委書記。
由於在商業廳的出色表現,趙樂際被派往當時商業廳下屬單位——青海省五金交電化工公司出任黨委書記、經理。如今的青海省五金交電化工公司已經改製成股份製企業,主要從事家電銷售。在上世紀80年代⇾,電視機、冰箱等家用電器仍屬於熱門行業,因此,青海省五金交電化工公司是商業廳重要的下屬單位。也許是業績表現優異👮🏼♀️,1986年💸🛀🏼,趙樂際被提拔為青海省商業廳副廳長🦦、黨委副書記。那一年,趙樂際剛滿29歲。
“現在的商業廳已經不存在,後來改為貿易廳,之後就在機構改革中撤並了👧🏽。”青海省商務廳辦公室某人士告訴記者🟩。
從普通通訊員一直到青海省商業廳廳長、黨委書記,趙樂際在商業系統擁有長達16年的工作經歷。
“這充分證明他的踏實、肯幹,一步一個腳印地努力工作🔚。”青海省商務廳一位人士說➰🤷🏿。
從1993年伊始至1999年,趙樂際先後在其政治生涯中邁上新的臺階🪮,先後出任省長助理、財政廳廳長🏋️♂️、青海省副省長🤹🏼、省委副書記兼西寧市委書記。
1999年🔀,趙樂際任代省長🧑🏽💼,2000年1月,正式當選青海省省長𓀗。時年,43歲。三年省長任期後,2003年,趙樂際被任命為青海省委書記。
2000年,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歷史機遇的垂青,在趙樂際任省長的三年裏,青海省GDP由2000年的263.12億元☆,增加至2003年的390.16億元。在他離開的2006年全省GDP達到641億元。
不能簡單重復東部建設的老路
但是趙樂際並不認為西部大開發是簡單的中央給西部的機遇🪗,他認為🐭🏌🏼♀️,西部開發是一件長期的事,不可一哄而上,也不可一哄而散,一定要長期堅持。趙樂際認為,西部有自己的特色,既要學習🥏🤵🏼♂️、借鑒東部開發的經驗🤽🏿♂️⇒,又不能簡單重復東部建設的老路🪖🛼,只有踏踏實實去做📏,才能實現西部的大開發、大發展。
陜西與青海一省相隔,但2006年,陜西省GDP實現4383.9億元,比青海省高出3742億元🏬。西安還是西北文化◽️、經濟🎹、金融等中心。有人說趙樂際是衣錦還鄉,但他並不輕松🍈。
“要清醒地看到我們面臨的新困難、新問題、新機遇、新挑戰,增強歷史使命感和時代緊迫感。要增強機遇意識,不斷搶抓機遇🛌💆♂️,用好機遇👊🏼;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開拓進取🧚🏻♂️。”趙樂際在陜西省委幹部大會上說➾。他面臨著如何盡快調整從西北經濟欠發達地區到發達地區的挑戰。
“盡快利用《西部大開發“十一五”規劃》給陜西的歷史機遇👨🏻🎨。”陜西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寶通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張寶通告訴記者,陜西目前面臨兩個難得機遇,一個是發展大關中經濟帶⬇️,一個是實現陜北能源跨越式發展⚓️。在《西部大開發“十一五”規劃》提出建設三個經濟帶,其中有以陜西西安為中心的關中經濟帶,重點發展關中地區的裝備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另外🧚🏻♀️,“十一五”規劃描繪了西部地區特色優勢產業如能源及化學工業🤱🏿。
“陜北每年GDP以16.5%的速度增長,速度位居陜西第一。”張寶通告訴《第一財經日報》。但是陜南才以10.6%的速度發展,陜西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
“我將恪盡職守🖥🤥,不辱使命,不負重托⚁。”趙樂際在陜西任職大會上說。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