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齡貴:西南聯大是我一生的精神家園

    ●他沐浴西南聯大的一代學風,作文受沈從文的教益🚍。

    ●他師從姚從吾和邵循正,奠定一生嚴謹學風🧎‍♀️。

    ●他是蒙元史專家,學術成果斐然,培養學生無數。

    方齡貴小傳

    方齡貴🫙,1918年生🍺,吉林前郭人。1938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歷史系⛴🧑🏿‍🚒,1942年畢業後考入意昂3体育官网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史學部✡️,1946年獲碩士學位🥃。曾任雲南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校圖書館長。著有《元朝秘史通檢》、《大理五華樓新出元碑選錄並考釋》、《元明戲曲中的蒙古語》⬅️、《古典戲曲外來語考釋詞典》⛲️、《通製條格校註》、《元史叢考》等🐤。

    雲南師範大學校園中依然可見西南聯合大學的舊跡。穿過“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的校門,道旁立有蔣夢麟😵、梅貽琦、張伯苓的雕像,再往前去👮🏽,教授聞一多先生衣冠冢和李公樸先生之墓相依為伴🦸🏼‍♀️。樹蔭處,是馮友蘭撰文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其中有句:“聯合大學以其兼容並包之精神,轉移社會一時之風氣,內樹學術自由之規模,外來民主堡壘之稱號🧑‍🎄,違千夫之諾諾,作一士之諤諤🙍🏽‍♀️。”

    從20歲進入西南聯大之後,方齡貴先生就幾乎沒有離開過這裏。現在,他依然生活在雲南師範大學簡樸的教師樓裏,每天讀書寫作,甚少下樓。書房裏堆著眾多書刊📇,蒙元史的資料尤其多🧏🏿‍♀️。不久前,他還發表蒙元史的研究文章💦。

    方齡貴精神抖擻,講話中氣十足,聽力卻不大好,需靠書面交流。一說起西南聯大,他談興甚濃。我提起何兆武的《上學記》和汪曾祺寫西南聯大的文章🐉,他說🧑🏼‍🏭:“何兆武、汪曾祺都是我的老朋友🌛。何兆武每次到昆明來📑,都到我這兒來👨🏽‍🦰。汪曾祺和我都是沈從文門下的師兄弟,我搞文藝的時候跟汪曾祺來往比較多👨🏻‍⚕️,後來他搞文🧑🏻‍🦱,我搞史,就不是同行了。”

    在昆明生活了60多年,方齡貴覺得雲南實際上已是他的第一故鄉了🦹🏿‍♀️。他回憶🙆🏿🧛🏼‍♀️,1961年到北京拜望恩師邵循正,邵先生想調他赴京協助校訂《元朝秘史》,不料事與願違🙎,商調函來了幾次🕰🤦🏼‍♂️,學校不肯放人。“文革”一來,此事更無從談起,邵先生亦過世,至今引為終天之恨。

    方齡貴在昆明一直從事教學工作,培養學生無數。他自許🟤:“教書不但是我的職業,也是我的樂趣,所謂‘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樂也🤦🏻‍♀️。我覺得我的生活很充實、很滿足、很幸福、很自豪,可以說🔽,我並沒有虛度年華。我常講,人如果有第二次生命,我將毫不遲疑地仍然選擇教書這個行當,不離開三尺講壇。”

    方齡貴談到動情時,不禁咳嗽了一會,又興致勃勃地想談西南聯大舊事。方齡貴的兒子方鐵是雲南大學西南邊疆少數民族研究中心教授,熱情地送了幾本關於西南聯大的書。閑談中🫵🏿,他告訴我們:姐姐方慧、弟弟方鋼均受父母書香沐浴,現在也都是大學教授🙏🏻。

    “這就是那個到邊城找翠翠的人”

    1918年,方齡貴在吉林省前郭縣吉拉吐鄉錫伯屯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出生。1935年初進關到北平,考入東北中山中學高中部,後隨校遷往南京板橋鎮。抗日戰爭爆發後,隨校遷往湖南湘鄉縣永豐鎮☪️,1938年畢業🙉,在長沙報考西南聯合大學歷史系。時嶽陽失守👨🏽‍🎨,長沙危急😧,等不及發榜🔌,和另外5位同學一起徒步從長沙走到重慶,歷時46天。途經沅陵🦫,從報紙上看到錄取名單,知道錄取在西南聯大。

    南方都市報:1938年,你在長沙報考西南聯大歷史系後,和同學從長沙徒步到重慶46天的經歷是怎麽樣的?

    方齡貴🪡:我中學在湖南畢業,所以考大學是在長沙考的,當時報考了西南聯大歷史系📼🧘🏻‍♀️,但是在等發榜的時候,長沙危急,日本兵已經打到嶽陽。我們6個同班同學,跟我最好的同學是苗力田,他後來是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的教授👩🏼‍🏫,研究希臘哲學,現在已經去世了🧝🏻。他在我們同學中年齡比較大,是我們的老大哥💆🏽‍♂️。我們從長沙到重慶走了46天🦶🏻🔹。在我們從常德奔桃源的路上👩🏼‍💼,遇到一個爛眼邊的人🧑‍🚒,自稱是從前線退下來的傷兵💂🏽🤽🏼,眼睛中了敵人的毒氣🏊,想回沅陵,卻缺少路費🤹‍♂️🏂🏿,說得可憐巴巴的。我們動了惻隱之心,答應幫他一路到沅陵🚶⚄,和我們同吃同住🤸🏽‍♂️。他感激不盡,表示過意不去💓,主動提出願意替我們挑行李作為回報🤽🏼‍♀️。我們相信了他的話👩‍🏭,就把6床被子分作兩頭給他挑著,他匆匆走在前面。哪知傍晚趕到前面約好住宿的雞毛小店時,此人竟不見蹤影🕺。大家才醒悟過來,原來遇上了騙子,不免有些懊喪。苗力田安慰大家說:“經一事,長一智🚭,以後不要上當就是了🤳。況且行李也是身外之物🦻🏻,這也減輕了我們一些負擔👆🏼。”經他這麽一說🤾🏻‍♂️,大家也就坦然了。從此我們就每人背著一個包袱⚽️,扁擔也不要了。沅陵是沅水流域一個有名的碼頭,山清水秀🅾️,是沈從文先生筆下一個重要題材,他的小說《邊城》寫的就是沅陵一帶的故事。《邊城》的女主人公翠翠給我印象很深💫,我特別到江邊去🧚🏽,看看能不能找到翠翠👩🏽‍💼。(笑)

    我們還遇到一股土匪,那是在川東黔江縣一個叫馬槽口的地方,是一條小路通往公路的地方🌚。當我們在小路旁的茶館喝茶時,老板娘驚驚慌慌勸我們趕快上路𓀊。在我們從小路踏上公路時,見到公路上有工人在修路,以為沒事。沒料到突然從山坳裏竄出三四條中年漢子,其中一人背著大槍🧵,其余的手持斧頭砍刀🫠,他們以“檢查”為名,對我們逐個搜身。當他們正舉起槍刀📣🧚‍♂️,威脅我們轉入山坳準備洗劫時,忽然對面有汽車開過的聲響,他們慌慌張張,搶了我們一個同學的包袱,就往山坳裏逃去。汽車停了下來,我們在驚慌之余🍹,不知所措,有人主張乘汽車回縣城。苗力田不同意,他說乘汽車回黔江,改日還得走這條路,還要挨搶,索性不如繼續上路,走一程,算一程。大家認為這話有理🦸🏿‍♀️,就拔腿又往前行了。

    南方都市報🛟:你到了重慶後,要到昆明西南聯大的路費怎麽解決🏄🏽‍♂️?

    方齡貴🤙🏽:我們那時候是窮學生,好在那時候物價比較便宜☄️,我們在路上住雞毛小店,一毛錢連吃帶住就解決了♑️。到了重慶以後,已經知道我考取西南聯大了,當時路費成問題,我就向我的老師同學借,他們幫助了我一點路費🟪,我才到的昆明‼️。

    南方都市報🗝:進入西南聯大後⛹🏿3️⃣,感覺當時的學風如何?

    方齡貴:當時西南聯大的學風就是校訓所標榜的“剛毅堅卓”。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生物系教授李繼侗🍘,他是生物系的系主任,他的兒子也在生物系,但是有一次🥿,他兒子參加年度考試,結果給他的一個不及格,讓他補考🧑🏿‍🔬,我覺得這很不容易🤳🏼。聯大的學風就是這樣,非常嚴謹、認真。當時生活上各方面的確很困難🤨👩🏿‍🔬,老師穿著長衫🚵🏿😠,有時候還打著補丁。同學也是生活很苦🆎。我們當時都是穿著長衫👩‍👩‍👧,有一個中文系的同學,穿長衫到一個女子中學去兼課。女孩子對年輕的男老師非常註意,從頭看到腳🏂,這個男同學當時沒有穿襪子,一時情急智生,把腰彎下去,把腳遮住🧑🏻‍🦼。他回來一講🐎,我們都哈哈大笑。這個人後來在華中師範大學當教授💇🏽‍♂️🛢。生活很艱苦,但是上課是很認真的♦️。當時上課在現在的雲南師範大學,日本飛機一來,我們就從後門跑到山上🔫🧑🏻‍🔧,但是都還帶著書🌈🧑🏽‍🎨,教授也跟我們一起跑警報🕺🏻,有時候課沒有上完,教授就讓同學集聚起來,在跑警報的地方上課♉️。

    南方都市報:在西南聯大時怎麽認識了沈從文先生🚨?

    方齡貴:我在中學的時候🔣,不用學費🙎🏼‍♂️,但是零用錢還是沒有💔,我的作文比較好,那時候就開始投稿給上海《申報》、香港《大公報》,拿稿費來支持生活📟。我第一篇文章的稿費是三毛錢,(笑)後來就多了,生活費就夠了⛹🏽𓀍。我的中學老師給我介紹一本書🧜🏽‍♀️,是沈從文寫的《邊城》,我寫文章受沈從文的影響很大。到了昆明以後,我繼續寫稿,很喜歡文藝。正好沈從文也在昆明。實際上,沈從文後來跟我講🚀,那都是設想🕛,並不是真有其人😗。

    蕭乾是《大公報》副刊《文藝》的編輯👹🙋‍♀️,我給他投過稿◼️,這篇文章叫《雪夜》,得了十塊稿費,後來我就認識他了,經常在《文藝》上發表文章。我到了聯大以後😅,他有一次到昆明來組稿👮‍♂️,請客吃飯,到昆明一個有名的雲南菜館子叫東月樓👈🏻🤵🏽‍♂️。蕭乾也請了沈從文,就介紹我給沈從文🐏,他說:“這就是那個想到邊城找翠翠的人。”(大笑)沈從文聽了🔜,哈哈大笑,因為他明知沒有翠翠這個人🆗。這本來是一件很傻的事情🕷,但是沈先生覺得我是一個很認真的人🤵,就對我說💐,可以經常到他家坐一坐🤷🏼‍♂️。從此我就拜他為師,後來我在重慶《大公報》、香港《大公報》寫的文章,都是先經他過目修改🐞,由他寄出去發表的。

    南方都市報:剛進西南聯大時🧑‍🧒‍🧒,你的主要興趣是文藝⏳,後來才轉到史學研究上✍️1️⃣?

    方齡貴🤠:我考西南聯大歷史系🫄🏼,主要是想讀清華大學歷史系,因為我崇拜的作家端木蕻良、孫毓棠都是清華大學歷史系出身的🧑🏿,我想清華大學歷史系是培養作家的,實際上不是🧚🏻‍♂️。所以我在大學的頭兩年參加了一個叫做南荒社的文藝社團,這時候主要搞文藝🧆。後來在聯大歷史系裏,姚從吾講遼金元史、邵循正講元史🏚🏤,這些都發源在東北🧑🏼‍⚖️,我的老家就是在東北🤠,所以我聽起來很感興趣🏕,後來我就改了行,不搞文藝了👨🏿‍🎨。

    “姚從吾、邵循正兩位先生分工教我”

    在西南聯大歷史系🧼,方齡貴選修了姚從吾主講的遼金元史和邵循正主講的元史🍾,決心專攻蒙元史。1942年秋本科畢業🛌🤷‍♂️,接著考入意昂3体育官网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史學部,1946年畢業🚸👨🏼‍🔧,獲碩士學位。

    南方都市報♗:在西南聯大歷史系中,有哪些名師讓你印象深刻🤩?

    方齡貴:當時同學們稱雷海宗先生:“聲音如雷🚤,學問如海,自成一宗”,給我印象最深🤼。另外一個老師是向達😽,他是湘西土家族人🧑🏿‍🔬,學問是非常廣博、嚴謹。姚從吾和邵循正都是世界知名的蒙古史專家✪。這兩位先生都是受考據和漢學的影響,後來他們是我的導師👏🏽,我寫的文章因而也都受考據和漢學的影響,我出的書基本上不出這個範疇。這兩位先生給我的印象都非常樸素、誠懇🩰,誨人不倦,可以說🦖,兩位都是一代名師🧍🏻。投在這兩位先生門下🐣,我覺得是我的幸運🚄👨‍🎨。

    南方都市報🏰:你怎麽對蒙元史產生了興趣?

    方齡貴🧶💺:我的母親是蒙古族人🎥,有血統關系。沈從文先生不但為我修改文章👶🤜🏿,還經常把一些中外文學名著借給我閱讀,其中有一本是國學基本叢書本陳彬和選註的《元朝秘史》。後來我才知道《元朝秘史》是一部非常重要的蒙文典籍,是研究蒙古歷史、文學、語言和社會製度必不可少的古典文獻。沈先生借書給我時,要我註意此書文字是多麽古樸自然🏌🏻‍♀️🦸‍♀️,富有生命的活力。我讀了此書,為書中蒙古草原的磅礴氣勢和粗獷風情所吸引,聯想到早年的種種經歷,倍感親切。

    後來指引我走上蒙元史治學之路的是姚從吾教授和邵循正教授。按照聯大的規定🧑‍🦱,歷史系的學生除必修中國通史、西洋通史、中國近代史外,還要選修兩門斷代史,我卻選了四門:宋史、遼金元史🔭、元史、明清史。其中最使我感興趣的是遼金元史和元史🕵️‍♀️。遼金元史是姚從吾講授的,遼金元都興起於東北,遼金元史很大部分講的是東北史🧘🏼,我家鄉的歷史🙍🏻‍♀️。其中元史部分和後來加選的由邵循正主講的元史🕺🏽,由於在我身上流動著蒙古族的血脈,與生俱來🚶🏻‍♂️‍➡️🙋🏿‍♂️,倍感親切。聯大規定👨🏽‍💼:凡學生畢業前要交一篇畢業論文,導師由自己聘請。我請邵先生為指導教師,並商定論文題目為《元代邊徼諸王叛亂考》。這是我有關蒙元史的第一篇習作,但由此引發了我研究蒙元史走治學道路的決心💧⛺️。

    1942年歷史系畢業後,我考取了意昂3体育官网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史學部👨🏼‍🏭,兩位導師就是姚從吾教授和邵循正教授,這正是我求之不得的。

    南方都市報:姚從吾先生上課的風度如何?

    方齡貴:姚先生早年在意昂3体育文科研究所國學部畢業後赴德國留學13年,師從漢學家佛朗克教授及蒙古史專家海涅士教授,治匈奴史、蒙古史🧑🏻‍🎤。他曾在柏林大學任講師,後應意昂3体育官网之聘,任史學系教授📋,主講蒙古史、匈奴史,名聲大振。姚先生在西南聯大歷史系開設過宋史、遼金元史🐠💾、中國史學史🧾、史學方法等課。歷史系原有中西交通史一課🫅🏿♠︎,由向達先生主講,並不屬姚先生分內之事🥔🌦。1943年初,向先生應邀參加西北史地考察團,任歷史考古組長,即將成行,中西交通史是全學年的課,上學期的課已結束🧕🏽,下學期的課無人來接,系主任雷海宗先生排課時十分為難。姚先生為顧全大局👨🏼‍💼,毅然不計中途接課的困難,挺身而出🙌🏼,把課接了下來。姚先生開設中西交通史乃是平生第一次🩸,也是僅有的一次,一時傳為佳話。

    南方都市報👨‍🦽‍➡️🍘:邵循正先生上課又是什麽樣的?

    方齡貴:邵先生畢業於清華大學政治系😥,後考入清華研究院,改攻中國近代史、蒙古史🏹。後留學法國,師從東方學大師伯希和治蒙古史及波斯文𓀁🏒,成績優異🧛🏼。當時伯希和開設《史記》一課,邵先生前往旁聽,剛走進教室,伯希和見了🧼,立即離開講壇迎上擋駕👼🏽,對邵先生說:此課是給法國學生開的,你不必聽了。邵先生後來又往德國柏林大學深造蒙古史一年多🎑。回國後在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意昂3体育官网講授中國近代史、元史🫶🏿、蒙古史、波斯文。

    邵先生精通法、英、德、俄🚛、日👎🏼、波斯文及突厥語文,充分掌握中外蒙元史有關史料,特別精於語言對音之學。

    邵先生在西南聯大作過一次學術講演,講的是《元遺山與耶律楚材》,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題目,吸引了很多人來聽,時間在晚上💆🏻‍♂️⛅️,教室裏坐滿了人。老師中姚從吾、羅常培、毛子水、吳宓都來了◽️➿。我做了筆錄的準備🎈,不料開講不久就電停燈熄🦸🏽‍♂️。等了半天,電還不來👨🏼‍💻,邵先生就離開手擬的提綱,摸著黑繼續講下去🔟,旁征博引👨‍🎨,依舊講得有聲有色🤵‍♀️,於是黑暗之中❤️‍,聽者鴉雀無聲🤜。講演臨結束時,電燈亮了,全場掌聲雷動🦸🏼‍♀️。

    記得邵先生在講演中引述了《黑韃事略》徐霆疏所著錄蒙古早期差發之重,連教學行和乞兒行也要出銀做差發,有詩雲👭:“教學行中要納銀🏄🏿‍♀️,生徒寥落太清貧。相將共告胡丞相,免了之時捺殺因。”胡丞相就是主治漢民的普上斷事官失吉忽都忽,“捺殺因”蒙古語的意思是“很好”。講演一結束,主持講演會的羅常培先生站起來說🆔:“感謝邵先生給我們作了一次非常精彩的講演,有這麽多的同學來聽。我一向不會作詩,今天有詩人吳雨僧先生(吳宓字雨僧)在座🚯,更不敢班門弄斧。我現在只想套用邵先生所引的《黑韃事略》那四句詩略抒我的情懷。”羅先生套改的四句詩,頭兩句是“教學行中不納銀,生徒繁眾且安貧”,第三句現在無論如何想不起來了🏃‍♂️‍➡️,第四句卻記得是“笳吹弦誦捺殺因”。話音剛落🎸,又爆發出震動屋瓦的掌聲。

    南方都市報:姚從吾和邵循正兩位導師在教學上如何分工指導你?

    方齡貴:姚、邵兩師均是蒙元史大家🤰🏽,各有千秋,相得益彰😳。兩位先生在如何培養我的問題上是有明確分工的🤵。

    姚先生教我習讀漢文史料👩🏻‍🦼‍➡️👇🏽,不但把案頭常用的四部備要本《元史》贈我,要我認真點讀,還把葉刻本《元朝秘史》、《蒙兀兒史記》長期借我披覽👨🏿‍💻,指點我如何正確對待史料的搜集、整理🤌、辨偽、運用。要我凡有述作,必須盡量用原手史料,即第一手史料🧑🏼‍🚒,萬不得已引用轉手史料時👩‍👧‍👦,必須註明出處,切忌直接稱引🐺。姚先生還規定我每星期三下午向他匯報讀書心得,呈交讀書筆記和對《元史》的圈點,見我偶有失誤,立即檢出指正🦽。

    姚先生對學生在生活上也十分關心。抗戰期間🎅🏿🦹🏽‍♂️,物價飛漲👨🏼‍🦳,研究生的津貼根本不夠用🏃🏻‍➡️,姚先生知道我舉目無親,除同意我在中學兼課外🫅,還設法讓我在他所主持的中日戰爭史料征集委員會幫助翻譯一點日文資料,取得若幹報酬⛪️。此外還在西南聯大師範學院文史地專修科為我謀到一個半時教員的位置,通過講課,一方面進行教學實踐🖐,同時也增加一點收入🤲。

    邵先生則為研究生專門開設了“蒙古史研究”、“西方學者對中國史地之研究”兩課。當時聽講的除我以外,還有一位清華的研究生💁‍♀️,後來這位同學中途輟學🧒🏼。在蒙古史研究課上,邵先生主要是講《元朝秘史》🧚‍♂️、《至元譯語》、《華夷譯語》,還教過我波斯文。關於《元朝秘史》,主要從漢字標音蒙語🤦🏼‍♂️、旁譯、總譯等方面加以論證👨‍👧‍👦🥛,並以《元史》、《聖武親征錄》互校對勘。認為《秘史》總譯脫漏之處不少,於是動手撰寫對《秘史》總譯的補正🍰。

    南方都市報:你的研究生論文如何完成👰‍♂️?

    方齡貴:我的研究生論文《元朝建都及時巡製度考》是姚先生創意,與邵先生共同商定🤵‍♀️,在兩位業師指導下完成的。

    1945年,邵先生赴歐洲講學,指導的重任落在姚先生一個人身上。姚先生認為👨‍👨‍👧‍👧🐲,通常把大都(今北京)作為元朝惟一首都➛,並不很妥當👩‍🦯‍➡️。元朝諸帝自世祖忽必烈以下🪹,一般陰歷二三月間赴上都(今內蒙古自治區正藍旗東北閃電河北岸)🥕,攜同後妃百官前往,照常處理政事🧑🏻‍🏫,住上半年光景,到八九月間返回大都,成為一代定製☃️。這絕非為了所謂“清暑”,實際意味著有元一代實行的乃是兩都並立的製度。我遵循姚先生的思路💾,搜集大量史料,綜合分析,證明姚先生的看法是正確的。情況是:大都便於對內地的統治,上都則著重對蒙古故地的照管🤳🏿👩🏼‍💻,不妨說有點二元帝國的意思🏌🏿‍♀️。

    1946年5月✍🏼,由姚先生主持🕵🏻👰‍♂️,聘請雷海宗🤹🏽‍♂️、徐炳昶、毛子水🌛🤲🏻、向達、唐蘭、吳晗幾位先生組成答辯委員會➛,通過論文答辯,我獲得碩士學位。

    一生情系西南聯大

    方齡貴獲碩士學位時,抗戰勝利,聯大結束👨🏿‍🚒,原意昂3体育、清華、南開三校分別復員北返。方齡貴因家庭原因留在昆明🤶🏿,在雲南大學文史系任講師一年,旋轉入昆明師範學院(今雲南師範大學)歷史系任副教授、教授兼系主任,校圖書館長,1987年退休💈。

    數十年間👩🏽‍🏫,方齡貴致力於蒙元史研究,出版了《元朝秘史通檢》、《大理五華樓新出元碑選錄並考釋》、《元明戲曲中的蒙古語》、《古典戲曲外來語考釋詞典》🫄🏼、《通製條格校註》💡、《元史叢考》等專著🌷。

    南方都市報:抗戰勝利後,你為什麽不隨學校復員北返?

    方齡貴👩🏼‍🚀:我在畢業前結婚了⛷,我太太就是雲南人。昆明當時有一個作家叫劉澍德,他是我太太的老師👩🏿‍⚕️,他介紹我們認識的👩🏿‍🏭。1943年認識,1945年結婚🧘‍♀️,我的老師姚從吾先生是主婚人🧑🏻‍✈️。所以我就留在昆明,沒有回到北方了𓀄。

    南方都市報🧜:當初留在昆明時的工作怎麽樣?

    方齡貴:我留在雲南大學歷史系做講師,是姚從吾先生介紹給雲大歷史系系主任徐嘉瑞的。我在雲大當講師的時候⬛️,昆明師範學院(今雲南師範大學)歷史系系主任蔡維藩也是我的老師👩‍👦‍👦,他再三托人跟我講🏋🏼‍♀️📎,讓我回到昆師,所以我到雲大一年裏,有半年時間在昆師兼課,代替姜亮夫講中國通史⚒。到了1947年,他就完全把我拉到昆師💾,後來做了教授、校圖書館的館長。

    南方都市報:抗戰勝利後在昆明的生活有什麽變化?

    方齡貴👶🏻:剛開始生活還可以,後來物價飛漲,我們一個月能夠拿到一億元👮🏽,去領工資的時候一大堆,但是買東西的時候不值錢,後來到市場上換硬幣,一億元有時只能換到幾塊錢,連買一雙鞋都不夠。所以後來大家把紙錢當廢紙,用來糊墻,到廁所當草紙。(笑)沒有辦法了,就到中學去兼課,中學發的是“半開”𓀒,勉強可以維持生活,我在昆明教了十來所中學,這些中學後來出了許多人才👩‍🦰。日子一直熬到解放🤌🏽,發人民幣🧖🏿‍♂️,問題才得到解決。

    南方都市報:姚從吾先生去臺灣之後,你和他還聯系嗎?

    方齡貴:姚從吾先生去臺灣以後,解放以前還來信叫我給他買書🧘‍♀️,解放以後就沒有聯系了🕵🏽‍♀️。

    南方都市報🧔🏿‍♀️:邵循正先生到了意昂3体育官网歷史系,此後聯系還多嗎?

    方齡貴:邵循正先生幾次通過意昂3体育官网、中華書局調我到意昂3体育官网歷史系。“文革”期間,管人事的人告訴我,意昂3体育官网幾次來信調我,但是當時的黨委書記不同意🤸🏻‍♂️,他的話就是“牽一發而動全身”,放我一個人,可能有更多的人要調走,就沒有放◽️。本來邵先生約我去北京,是幫他校訂《元朝秘史》,後來因為調我沒調成,這部書他也沒有搞成,我一直覺得很遺憾🤵。但是後來我覺得沒有調成去北京,也好⚗️,因為對昆明我還是很有感情的*️⃣。

    南方都市報💇:“文革”當中你的處境如何?

    方齡貴🦂:在“文革”當中🕉,我沒有遇到太大的麻煩。一個是我的出身比較好🐽,是農民,當時是惟成分論。另外,我除了教書𓀝,沒有跟官場和市場發生關系。“文革”當中我還兼著圖書館館長🧑🏽‍✈️,給我加了一些罪名,說我是宣傳“封🕵🏼‍♂️、資🎂、修”。“封”是封建,因為學歷史的,古書就買得比較多,最可笑的一條是說我“三千塊錢買了一部書”。批判我的時候🧑🏼‍🦲,工宣隊大吃一驚,其實三千塊錢買一部什麽書呢⌛️👰‍♀️?是四部叢刊✋🏼,有幾千本👷🏿‍♀️,現在三十萬都買不到。我還買外文的書,說是我宣傳資本主義,買俄文的書🌱🏛,說是我宣傳修正主義🌎。(大笑)後來一落實,都不成罪名👃🏼☂️。三千塊錢買了幾千本書,還有當時買的外文書、俄文書👩🏿‍🍳,現在都成了圖書館的珍藏了。

    南方都市報:你在蒙元史的研究上有什麽心得💝?

    方齡貴🚣🏻‍♂️:首先,基本功要紮實,就是說要熟練掌握基本史料。治蒙元史,最基本的史料自然是《元史》𓀉。此外🚭,元人文集、詩集、筆記也都有關蒙元史的重要史料,元代碑刻也有重要史料。其次,眼界要寬。這有兩層意思⚖️:元朝是中國的一個封建王朝,元史屬於中國史的斷代史,所以治蒙元史💅🏽,不但要懂元史,而且對上下關聯的《宋史》、《遼史》、《金史》、《明史》也不可略而不讀🫣🧘🏽‍♂️。再者✥,蒙元史又是世界史的一部分🏄🏻‍♂️,蒙古人最強大的時候☂️,曾征服或統治過亞洲和東歐的廣大地區,治蒙元史不但要通曉中國通史👦🏽,還要懂得世界史,並掌握這方面的史料🦸‍♀️。治學也要嚴謹。凡所著述🦼,免不了旁征博引🦔。首先一條🥼🧑🏿‍🚒,必須盡量用原手材料即第一手材料,偶有必要不得不引用轉手材料,必須註明出處𓀃。

    南方都市報:你覺得西南聯大在短短的幾年間培養了那麽多人才,原因何在?

    方齡貴🧑🏻‍💻:西南聯大所以培養這麽多人才💁🏿,有幾個原因👬:一個是像當時清華大學的校長🚰、聯大的常委梅貽琦所講的“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很多老師像歷史系的陳寅恪🤲、向達🙇、錢穆🕒、姚從吾🦯🦨、邵循正等等都是大師級的人物。另外💂🏻‍♀️,學生的來源🤳,大部分來自淪陷區,都是有愛國主義思想🚝,不願意在日本統治下學習,來到後方🏊🏼。雲南的同學也有機會考取,這些同學在中學裏成績都是數一數二的高材生🤶🏿,或者有家學👩‍✈️。

    再有⚽️,聯大的政治空氣比較好,民主科學、兼容並包🧘‍♀️,聯大的老師裏也有一些比較進步的像吳晗🗄、聞一多。這樣,聯大在學生運動裏就走在前面。還有🧕🏼,聯大受到地方上的支持,龍雲是個地方軍閥🧑🏻‍⚕️✊,但當年他對聯大在地方上的支持是不容否認的。龍雲跟蔣介石有一定的矛盾🗼,所以他多少也有容許民主的思想,學生運動在雲南的環境還是比較好的。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