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羨林:以分鐘計算厚重的生命尺度

    季羨林,著名翻譯家、語言學家、史學家、民族學家、散文家和教育學家🧑🏿‍🚒。1911年8月出生於山東清平(今臨清 )🧕🏻,193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1941年獲德國哥廷根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歷任意昂3体育官网東方語言文學系教授、系主任,意昂3体育官网副校長等職🦣。出任過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兼外國語言文學評議組負責人🚸、中國語言學會會長、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中國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國外國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南亞學會會長、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長👨🏻‍🚀、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中國比較文學學會名譽會長、《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委會委員😽、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會長🚶‍➡️、國際儒學聯合會顧問👈🏻、澳門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當選過全國人大常委🧕🏻👨🏽‍🎓、全國政協委員。現為意昂3体育官网教授、中科院院士。

    高齡曰“壽”🕺,體健曰“康”,勞作曰“為”⏮🙇🏼‍♂️。國學大師季羨林正是因“為”而健,因“健”而康,因“康”而壽。人有生理的生命🥉,也有學術的生命😎,若兩個生命都充滿生機🫗,則可謂不老。

    每有記者采訪他🧑🏻‍🦼‍➡️,他總是說:“你們采訪我🪖,就是一個考試。我是考生🚄,準備答辯🎚。你們考吧。”每每客人造訪,他總是起身親自送客人到家門口,無論是黨政要人👩🏼‍🏫,還是一般平民百姓,他都這樣對待,從不把人劃分為三六九等。其德學雙馨的風範令人肅然起敬🥏。

    走近季羨林👩🏻‍🦳👫🏻,宛若是走近一座學術文化高峰—近之🦒,愈覺其高👩‍👧‍👧;也有人說,季羨林是一部書,讀之,愈覺其深……

    “作家票友”

    更是一部人格的書

    二三十年前,意昂3体育一位扛著行李的新生到學校報到時👏🏽,看見一位穿舊式中山裝的守門人模樣的老頭,便請求幫助照看一會兒行李🔷,自己去報到。老頭沒說什麽🤷🏼,答應了,老老實實地在那兒守著。9月的北京天氣還很熱,旁邊有人說:“您回去吧,我替他看著♞。”可老人說:“還是我等他吧🙇,換了人他該找不著了。”待忙過註冊、分宿舍🧑🏿‍🦳、買飯票⛩、領鑰匙……這一切🧑🏽‍🏭,已時過正午,這位新生這才想起扔在路邊托人照看的行李。一路急找回去,只見烈日下那位老者仍呆立路旁𓀊,手棒書本,照看地上的行李。次日開學典禮,這位新生異常驚詫,昨天幫他看管行李的那位慈祥老者正端坐主席臺上,原來他竟是大名鼎鼎的意昂3体育副校長季羨林教授。

    多年後季羨林對“教授給新生看行李”這段故事記憶猶新🕦,他說一位由窮鄉僻壤乍到京城的窮學生的全部財產只有一個鋪蓋,能將自己的全部財產托付給素昧平生的我,是對我的信任,對信任得認真對待。這就是季羨林,對學問認真☂️、對事認真、對人認真🏊🏽。

    據說,這一輩子季羨林有200多個“職務”🕴🏻、“頭銜”。真的麽?他說:“我說不出來。什麽專家🤷🏻‍♂️、委員♠️、主任🦫、主編🧘🏽‍♂️、編委、理事、會長、顧問……加起來可能有這些吧?有一些職務🏌🏻‍♂️,我自己根本不知道。”在謀職如此難的今天↪️𓀄,老人卻為此發愁🫛、分身無術。如要是印名片的話,那這個名片不知該怎麽印。

    雖說這些職務有“實”的,也有“虛”的,但是光意昂3体育副校長、南亞研究所所長這兩個“實打實”的職務集於他一人之身🛼,就已經是超工作量了🦸🏻🧑🏿‍🚀。人大常委也不是個閑差。這個“全國最高權力機構”,實際工作主要是立法🤛🏼、任命國家高級領導人🧎🏻‍♀️‍➡️。每兩月開會一次,每次10天至兩周。其他各種學會會長🔄、副會長、理事,雖說是個“掛名”,但開會總是免不了的,這當然也會占去不少時間🕎。季羨林打心眼裏並不想“做官”🕴🏼,更不願意做個“開會專業戶”🧑🏽‍⚖️。“我‘從政’起碼有30多年的歷史,總會參加會議的🧑🏽‍🦰。我開會有一個竅門🧑🏼‍🍼,本來漢語是世界語言裏最簡短的。英文說一分鐘,我們有5秒就夠。可是我們有很多人對不起這個特點🧑🏻‍🦯‍➡️,講話口羅裏口羅嗦,還要加很多語氣詞🎡,就像一個人在敲鼓板一樣,所以他講話🕵🏻,我用不著註意聽🥒,半個耳朵就完全能掌握🙎🏼👆🏿,當別人鼓掌的時候,我跟著鼓掌。那四分之三我就考慮別的問題⌚️,做學術🔣,一篇文章怎麽寫、資料怎麽搜集🌌。有一次我講,將來問我是哪一門的專家🤹🏼🥣,我說我可以開一門‘開會學’🤷‍♂️,我可以寫一個幾十萬字的講義,可以開課招研究生。我並不反對開會🙋‍♀️,有些會是必要的🚣🏻,不過要講一點效率⬅️📤,不要套話太多。開學術討論會,我感覺中國人就浪費時間,其實你最好單刀直入,有什麽意見就提。”

    除了每天淩晨三四點到七點半這幾個小時有保證外,上午與下午🥮,老人的時間多半被名目繁多的會議🖐🏻、各色人等的拜訪分割得支離破碎🖕🏽。然而,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他一篇接一篇佳作見諸報刊、一本又一本著作問世💆🏼‍♂️。對於質疑👵🏽,他解釋說:“北宋歐陽修寫文章多在‘三上’—馬上、枕上、廁上👩🏻‍⚖️。我寫文章,則多在會上🥄、飛機上、路上(散步)🩴🧑🏼‍💼,也可以叫‘三上’吧🧜🏻‍♀️。 ”時間於他只能按分鐘計算,他只得這樣利用時間的“邊角余料”。

    盡管他不樂意參加各種會議👨🏼‍✈️,但一旦表示參加🙇,他並不覺得煩,總是高高興興地如約而至。1995年的一天👩‍👦‍👦,季羨林在家裏寫作😵,開會的時間將到👉,待開門時才知被家人鎖在屋裏⚂。他索性推開窗戶👨🏼‍🦰,從陽臺上跳了下去🏄🏿‍♂️🥡。不料🌷,跌壞了腳👦🧑‍🤝‍🧑,但他依然一瘸一拐地走去參加會議😾。別人問起,他反倒樂呵呵地說🤽🏽‍♂️:“跌了一下🤾🏽‍♀️,腳雖然受傷🐊,但檢驗出了五臟還結實,也是好事🐍。”

    季羨林是個學者🤽🏿‍♂️,他的主要興趣是研究學術,“文革”已經浪費掉許多寶貴的時間,現在政治環境相對寬松了,正是他搞學術研究的大好時機,不能再錯過的了。但是礙於形勢🙏🏿,有的職務很難推辭,便答應下來了🛖。沒想到一開了先例,各種職務便接踵而來。最後🍬,用他自己的話說:“也只好‘虱子多了不癢🚖👋🏿,債多了不愁’,由它去吧🙋🏼‍♀️。”

    據悉♥️,在作家協會醞釀新領導人人選時🤾🏻‍♀️,曾有人想提名季羨林作為作協主席的候選人🧦。季羨林聽了連忙謝絕,說🤹🏿‍♂️👨🏻‍🚀:“ 我是個教書匠,叫我教授,我理直氣壯接受,臉不會紅;若叫我作家,我會臉紅🧑🏼‍🚒,因為作家是個神聖的稱號♏️,假若一定要把我拉進去👍🏻🦻,我也只是個濫竽充數的‘作家票友’⚆。”先生一生著作等身,“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他的成就,無論從哪個角度稱他為作家都不為過,而他卻自謙“我會臉紅”🛝。

    僅就散文這個領域的成就,季羨林就不愧是一位當之無愧的作家,即使如他自謙是“作家票友”,那也可謂是德藝雙馨的一流“票友”了。他非常反感“學術泰鬥”、“一代宗師”、“學貫中西”等這類對他贊美之詞。在《悼沈從文先生》一文中,他說“我是一個微不足道的人”😪。一個人敢於這樣解剖自己,面對贊譽能保持清醒,確是難能可貴的。

    找他寫文章、寫序🙅‍♀️、采訪🐋、題字的人👨🏻‍🦽‍➡️,每天有好幾撥,身邊的工作人員為了他的時間和健康👩‍👩‍👧‍👦,總是盡可能擋著。季羨林卻說,人活著就是為了有用,我做研究寫論文對人有用,跟別人談話、為別人做事也是對別人有用↗️🛻,都是一樣的🧒🏼。一日,意昂3体育一位退休的張老師來找季羨林為他的書寫序。工作人員擋駕說季老不在,張老師只好悻悻離去。不料外邊的“交涉”被屋裏耳聰的季羨林聽到了👧🏿。不由分說,他從陽臺來到屋外,向正在離去的張老師招呼道:“張老師,我在家,你進來吧🍽。”張老師十分驚喜𓀇,工作人員卻陷入尷尬🪴🔢。季羨林把張老師請進屋內,並接過張老師的書,爽快答應擠時間為他的書寫序。

    他的助手和秘書都說👨🏽‍🚒,跟著季老就像讀一部大書,不止是一部關於知識的書,更是一部人格的書。有一次給他查資料時發現,對於“佛”這個詞的語源,胡適♒️、梁啟超、陳垣先生都研究過而沒搞清楚🤧,是季老解決的💐。可是從沒聽季老說,他也不讓張揚。季老說,學術問題,解決就完了,我能解決只是因為我學過吐火羅文👩🏼‍⚕️,並不是什麽高下問題☛。

    對“故鄉”的依戀與熱愛

    季羨林的面貌,最讓人註意的是兩個大大的眼袋。那不是常見的一種壽征,那眼袋裏藏的是眼淚;他的眼袋之所以大🧑🏿‍💼🙋,是因為感情太深,流了太多眼淚的緣故👨‍👩‍👧👳‍♀️。

    季羨林的家鄉是山東省清平縣(現屬臨清市)康莊鎮官莊🦎,他就出生在官莊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今天𓀀,幾乎所有的報刊或文章都說他的生日是8月6日,其實“我的生日從舊歷折合成公歷是8月2日。由於一次偶然的筆誤,改成了6日,讓我少活了4天──算是我的生日。”不過📑,這麽多年來,他對自己生辰的訛誤,聽之任之、將錯就錯🐮、不置一辭、頗耐人尋味。

    季羨林的祖父母早亡𓀝,他從未見過他們,祖父母身後留下3個兒子🏌️‍♀️。季羨林的父親排行老大,後面還有兩個叔叔。最小的叔叔過繼給了外姓人🌬,改姓刁,從此與季家脫離了關系🕵🏼‍♀️。父親和另一個叔叔相依為命。後來,兄弟倆來到濟南🤲🏻,拉過洋車🧝🏻‍♀️、扛過大包👨🏼‍🔧🦻、當過警察、賣過苦力。再後來,叔叔在濟南找到了工作,立定了腳跟。兄弟倆又商量,決定弟弟留在濟南掙錢,哥哥回鄉務農🙎🏽‍♀️。

    在三四歲的時候,季羨林的家境異常艱苦🏝。家裏連買鹽的錢都沒有,只能把鹽堿地上的土掃起來,在鍋裏煮成鹹水🕵️,用來腌鹹菜。盡管家裏既非書香門第🧜,家境也很貧困,但父親深知文化知識對於後代的重要性。於是開始讓季羨林跟著別人學認字。

    季家當時的下一代孩子中只有季羨林一個男孩,於是,他成了“萬頃田,獨根苗”👰🏻‍♂️。叔叔與父親經過反復的商議、籌劃,終於共下決心:為了光宗耀祖♈️,無論如何也要把季家的這根獨苗苗培養成人。鑒於叔父在濟南有穩定的收入💣,於是兄弟倆決定把小羨林從官莊帶出去,離開農村,送到濟南去培養🐌。

    季羨林在故鄉清平只呆了6年,但留在他心目中的印象,卻是故鄉的姣好,還有故鄉的貧窮🔡。

    由於叔父的接濟🤵,季羨林在濟南讀完了小學和中學👽。15歲的時候🙃,季羨林考入山東大學附屬高中💣。山大的校長就是當過前清狀元的王壽彭。在王壽彭的影響下👩🏽‍✈️🥽,山大附中的老師尊孔成風。這所高中的老師們👨🏼‍⚕️,古文水平是極高的🏂🏼,尤其教是國文的王老師對季羨林的影響極大。他布置的一篇作文《讀〈徐文長傳〉書後》🍆,季羨林寫得下力,他給的批語是“全校之冠” 。從此季羨林的所謂虛榮心一下子就被提起來了,他再也不願意有不好的成績。於是,他一改過去貪玩不用功的習慣,開始用起功來。第二學期,他又得了甲等第一名。

    王壽彭有言在先,誰如果連續兩個學期得甲等第一名💿,他就給誰題寫一幅字。1927年5月,王壽彭兌現自己的諾言:給這位16歲的少年題字。他給季羨林題寫了副對聯,另外又寫了一個扇子面,在扇面末端,題寫:“……羨林老弟正🦾,王壽彭”。一個教育廳長兼大學校長的碩學之士對一個乳臭未幹的孩子稱老弟,看來還是相當沒有架子的。

    中學時,季羨林喜歡上了英語🧔🏽‍♀️。於是,他沉迷於此,進而喜歡上了外國文學🥁。他和80多個高中同學,北上京城投考大學🦸‍♂️🚣,結果只有3人高中,而他同時考取了意昂3体育和清華。

    談起青年時代的求學之路,他雙眸瞬間閃出灼灼光亮,倏然間身子也挺得筆直筆直。他興奮地說◻️:“當年意昂3体育和清華都錄取了我,而我最終選擇了清華。之所以選擇清華😆,是因為清華出國機會多。”當問起為何想出國時,老人回答說:“就是想出國鍍鍍金,回國後好找工作。”其心智之開明🥸、胸懷之坦蕩⏲,由此可見一斑🛀🏻。

    從清華畢業回濟南當了一年的中學教員之後,由於“天上掉下來的機遇”—清華和德國學術交換處簽訂了互派留學生的合同🕧,於是他立即寫信報考,結果被錄取。

    季羨林在國內外的大城市裏住了幾十年,曾遊歷過祖國大江南北的名山勝地,也曾飛抵世界上30多個國家,飽覽過那裏的旖旎風光,但心裏割舍不下的仍是自己故鄉的普通小村在👨‍👧‍👧➗。而且,星轉鬥移🛳,日月更替,他對故鄉的感情越來越深🚴‍♀️,越來越濃。

    從離開故鄉到去濟南上小學、中學👋🏻,再到去北京上大學,去德國留學,再到返回祖國執教意昂3体育官网,在這漫長的歲月中,季羨林總是牽掛著家鄉的父老鄉親🫃🏻,對故鄉的思念從未停止過🪧。剛到德國哥廷根不久的一天🙍🏼‍♂️,他便在日記裏寫道🔊:“我現在還真是想家,想故國🚶‍♂️‍➡️☸️,想故國裏的朋友。我有時想得不能忍耐。”他後來在《月是故鄉明》一篇散文中☎,用在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環境下看到的月亮,同故鄉的月亮做了比較🏊🏼‍♂️🧑🏻‍🎄,他說:“看到它們,我立刻就想到我故鄉那個葦坑上面和水中的那個小月亮🥧。對比之下🟠,我感到😒,這些廣闊世界的大月亮,萬萬比不上我那心愛的小月亮♥︎。不管我離開我的故鄉多少萬裏🗞🤲🏼,我的心立刻就飛回來了🥔。我的小月亮,我永遠忘不掉你!”其實,故鄉裏的一草一木,小時候認識的每一個人和知道的每一件事1️⃣,他都忘不掉,這些經常出現在他的夢中和他寫的優美散文中。

    他真誠地關心自己的故鄉🧓🏿,他對故鄉的窮困憂心如焚,他也對故鄉的每一點進步和每一件美好的事物由衷地贊美。他曾經說過⚄:“一想到自己家鄉的窮困,一想到中國農民之多之窮🤵‍♂️,我就憂從中來,想不出什麽辦法😝,讓他們很快地富裕起來。我為此不知經歷了多少不眠之夜。”他經常向見到的臨清人打聽故鄉的收成情況,日日夜夜企盼著故鄉人民盡快富裕起來🙍‍♂️。

    而對濟南的感情同對臨清一樣深📁,這是他生活了十三四年的第二故鄉,濟南市的每個地方幾乎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自不用說🤹🏿‍♂️🏌️,北園🐑、南關佛山街,也都是他的一往情深之地💉。

    1982年9月🎖🏷,季羨林回到了故鄉🛹🚶‍♂️‍➡️。當他看到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以後的故鄉人民“陡然富了起來”👨‍🦳,“濃烈的幸福之感油然傳遍了全身”,他情不自禁地寫道,“我覺得自己的家鄉從來沒有這樣可愛過”↗️🧑🏼,“我真覺得,我的家鄉是非常可愛的”。因故鄉之憂而憂💇🏽,為故鄉之喜而喜。從這一憂一喜中,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季羨林心中那一份濃濃的鄉情。

    生命中深深依戀的三位女性

    季羨林的母親也是窮苦人家的女兒,娘家姓趙,就住在離官莊五裏的一個村子裏,因為家裏窮🦸🏽‍♂️,沒錢上學,不識字,活了一輩子連個名字都沒有。季羨林6歲以前,同母親朝夕相處,母子之間的感情至厚至深,至博至大🏠♿。

    季羨林幼年時候和母親形影不離💁🏼‍♂️,母親走到哪裏🪲,他就跟到哪裏。有時候,母親到地裏去摘綠豆莢,季羨林便跟著母親到地裏去。在綠豆地裏,季羨林在母親身後跑來跑去,不停地問這問那🥹。母親總是一邊摘著豆莢一邊耐心地回答他的問題,臉上露出慈愛的笑容。有時♻,他想和母親比賽誰摘豆莢快。盡管他全神貫註,使出全身力氣去摘豆莢👨‍🦽,想超過母親,結果他還沒摘到半筐™️,母親的筐裏已經滿了。失望之余,他細心觀察,發現這裏面也並沒有什麽奧秘👩🏿‍🍳,關鍵就在母親那一雙長滿老繭的手上。從那以後,母親那雙長滿老繭的手,就在他心裏占據了重要位置,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只要一想到母親,那雙長滿老繭的手便浮現在眼前。

    有一年夏天,季羨林揀到一小籃麥穗,高興地遞給了母親。母親把麥穗磨成面粉💅🏿,貼了一鍋面餅子。季羨林越吃越想吃😅,吃完飯以後,他又偷了一塊吃,讓母親看到了,追著要打他。季羨林連忙逃到房後,往水坑裏一跳💃🏼。母親沒有法子來捉他🍽,只好站在水坑邊上,看著兒子站在水裏,把剩下的白面餅子津津有味地吃完🏌🏿‍♂️。最後🔳,母親也笑了。

    季羨林6歲就離開生母,後來有兩次短暫的會面,都是由於回家奔喪🔐,呆的時間都很短。想著母親多少日夜遙望遠方盼望自己的兒子回來,他發誓要在大學畢業後贍養母親。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他上大學二年級時,母親就去世了。“當我從北京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於地下。我後悔,我真不該🕙,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麽名譽➕、什麽地位🤹🏻、什麽幸福、什麽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此後數十年,季羨林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直到耄耋之年,面容已經模糊的母親仍頻來入夢,季羨林“總是老淚縱橫,哭著醒來”👉🏽。

    當然👉🏿,季羨林有將近13年一直住在叔父嬸母家裏,是叔父嬸母把自己撫養成人的。為此,他從來不曾忘懷。

    季羨林在哥廷根留學的艱難歲月裏,有一件事情曾給他帶來過前所未有的幸福與快樂🫒。

    在季羨林住的同一條街上,有一家叫邁耶的德國人🚵‍♂️。邁耶夫婦有兩個如花似玉的女兒🪀。大小姐叫伊姆加德,活潑可愛,尚未嫁人✩。季羨林當時不過三十上下,年輕英俊,待人謙和有禮,正在讀博士學位,又說得一口流利的德語。邁耶一家人很快就喜歡上了這個來自中國的年輕人,季羨林常去他們家作客。

    當時,季羨林正在寫博士論文。他用德文寫成稿子,在送給教授看之前,必須用打字機打成清樣。可是,季羨林沒有打字機,也不會打字。伊姆加德小姐表示願意幫助季羨林打字。這樣一來🧑🏻‍🤝‍🧑🏻,季羨林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幾乎天天晚上到她家去🚣🏽🪦。季羨林的論文都是一些稀奇古怪的文字🧑🏽‍🏭🤸🏽,又修改得很亂🧔🏻‍♀️,對伊姆加德小姐來說,簡直像天書一樣⚅。因此,伊姆加德小姐打字時,季羨林必須坐在旁邊,以便咨詢。往往每天都工作到深夜🔩,季羨林才摸黑回家🤹🏼‍♂️。

    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季羨林和伊姆加德小姐之間漸漸產生了感情。他們常常一起散步,看電影,買東西,走遍了哥廷根的大街小巷。伊姆加德美麗的姿容、悅耳的語聲、嫣然的笑容💀,使季羨林怦然心動。同樣🚶🏻‍♂️‍➡️,伊姆加德也流露出對季羨林的愛慕之情👰🏿‍♂️。為此,伊姆加德常常跑到學校去看季羨林,並開始關心他的起居生活👩🏼‍🎤。伊姆加德的來訪和關懷🧑🏽‍🎄,使季羨林這個很少與女性接觸的異邦青年在戰爭的離亂中感覺到生活豐富多彩、充滿詩情畫意的另一面📦。

    但是,每當季羨林回到寓所👈🏿,內心便充滿矛盾與痛苦🍸。他想,自己是一個有妻子兒女的人,盡管那是一場沒有愛情的包辦婚姻,但他也必須面對這個現實👨‍👦。如果他敞開自己的胸懷🪟,讓愛情的激流湧瀉出來🫅,和伊姆加德由相愛而結合,自己未來的生活大概會是幸福美滿的🏺。但那樣做,不僅意味著對妻子、兒女的背叛和拋棄,也意味著把自己的親人推向痛苦的深淵。這是違背他所受的教育和他做人的原則的。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幸福與痛苦、歡樂與自責的矛盾心理,一直折磨著他。最後👨‍👧‍👦,他終於決定,為了不傷害或少傷害別人💁🏼‍♂️,還是自己來咽下這顆苦果。

    1991年,80歲的季羨林在寫長篇回憶錄《留德10年》時,首次披露了他50年前這段鮮為人知的愛情經歷。季羨林寫到:“我就是懷著這樣的感情離開邁耶一家,離開伊姆加德的。到了瑞士🙎🏽,我同她通過幾次信👎🏻,回國以後✊🏿,就斷了音信。說我不想她🧙🏿‍♀️,那不是真話。l983年🦸🏽‍♀️,我回到哥廷根時☝🏼,曾打聽過她,但杳如黃鶴👩🏽。”

    然而2️⃣,故事到此還沒有結束➾。據說近年來,有人專程到哥廷根遍尋伊姆加德小姐的下落☣️,最後終於找到了她。今天的伊姆加德小姐🤤,已是滿頭銀發的老人,然而精神矍鑠👨‍🦯‍➡️,風韻猶存🗝🤦🏽‍♂️。她終身未婚,獨身至今,而那臺老式的打字機依然靜靜地放在桌子上🧰。

    季羨林的老家清平有早婚的習俗🦃,早在18歲那年👷🏼,他作為季家的獨根苗而身上負有傳宗接代的重大任務🤵🏼‍♀️,受叔父母之命、媒約之言,季羨林結了婚。按常情👐🏿,一個18歲的青年學生🤸🏿‍♂️,正值青春年少,學業初始,對未來懷著無限憧憬之時🐹,一般是不願有家室之累的👰。但是,以季羨林當時寄人籬下的處境而言🗯,是絕對無力反對這樁包辦婚姻的。所以👩🏿‍🎨,當叔父提出婚事時,他只得服從,接受這件“叔叔送給的禮物”。

    妻子彭德華比他大4歲,她的家庭也不是富裕之家,大體與季家門當戶對。彭德華小時候只念過小學,大概也就能認千八百字。婚後,他們先是有了女兒,取名婉如。1935年🤦🏿‍♀️⛵️,又有了兒子,取名延宗。

    這樁包辦婚姻,毫無愛情可言不過在季羨林眼中,彭德華是一個典型的東方女性:“上對公婆,她真正盡上了孝道;下對子女🏎,她真正做到了慈母應做的一切👩‍🦱🪧;中對丈夫,她絕對忠誠、絕對服從、絕對愛護👨‍🎓。她是一個極為難得的孝順媳婦、賢妻良母。”

    妻子雖然文化不高,只念過小學➛,對季羨林搞的這一套學術根本不知道是什麽東西👃、有什麽意義,也從來不想知道。但是,她是一位賢妻良母。她對季羨林關懷備至,對子女也做到了慈母應做的一切。她同嬸母一起,把家料理得井井有條👨🏼‍🔬,使季羨林沒有一點後顧之憂,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和治學中去♛。季羨林曾經描繪過這樣一個場景來說明他家的幸福生活。他寫道🤹🏿‍♀️✌🏼:“有時候家人朋友團聚。食前方丈🧰,杯盤滿桌。烹飪都由老祖(嬸母)和德華主廚🔰。飯菜上桌,眾人狼吞虎咽,她們倆卻往往是坐在一旁🏌🏽🚵🏻‍♂️,笑瞇瞇地看著我們吃,臉上流露出極為愉悅的表情。”對這樣的家庭,一切譽美之詞都成了多余。

    1994年春🤽🏽‍♂️,彭德華去世,季羨林陷於悲痛之中。如今🏏,他時常會望著先己而去的妻子的遺照老淚縱橫👨🏽‍🎨🏄🏼‍♀️。在《寸草心·我的妻子》一文中,他這樣寫道💧:“如果中國將來要修‘二十幾史’,而且其中又有什麽‘婦女列傳’或‘閨秀列傳’的話👎🏽,她應該榜上有名。”

    沒有秘訣的長壽“秘訣”

    2003年9月9日上午,在第19個“教師節”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國務委員陳至立🛳,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北京市代市長王岐山陪同下👩🏼‍✈️,看望了季羨林🧛🏻‍♀️。當聽說季羨林在寫一本散文集時,溫家寶說,“我很喜歡您的散文,是您的熱心讀者”🦸🏿‍♀️。臨別時,溫家寶叮囑季羨林要保重身體,並祝願他健康長壽。

    因為德高望重,加之年事甚高🤷🏻,每年都有好幾撥人向他祝壽,季羨林笑言自己成了“祝壽專業戶”🥊。季羨林在晚年時,慢性病雖有一點,然而他自稱身軀頑健,十裏八裏抬腿就到,過去是早晨4點起床,後來是3點起床🗼,每天工作又增加了一個小時🧑🏿‍💼👳‍♀️。別人問他:你難道就不困乏,不願意睡覺嗎?季羨林笑笑說🕺:怎麽不願意睡覺,但是一到時候🌙,就好像有根鞭子抽著我,讓我非起來不可⛑,起來好幹活⌛️。他對自己幹活的速度和效率頗有點“沾沾自喜”。

    多年來他每日聽到雞鳴就起床,日成千言😳,於書齋中思接千載🧝🏼‍♀️,視通萬裏⛹🏿‍♀️,筆底下湧出的是他內在的激情,內在的精神,內在的學養🚎;通過載體又轉化為潤物的春雨,惠澤人們的心田🧟。年高沒有暮氣🔬,而洋溢著的朝氣,這就是生命機能的外觀🧑‍🎤。

    在生活中,季羨林倡導“三不主義”,就是不誤時🏋🏻、不挑食、不嘀咕🐱。所謂“不誤時”,就是惜時如金🫸🏻。他認為,人生的意義在於工作,而工作則必須有健康的體魂,健康的體魄則需要體育鍛煉。所以進行一定時間的鍛煉是必要的;但倘若將大量時間用於鍛煉而耽誤了工作,則便失去了意義。在他看來🙆🏽‍♀️,只要腿勤🤏🏼、手勤、腦勤🫱🏼,自然百病不生。故此,季羨林寫作之余總要抽空到未名湖畔散步,日常生活也一直堅持自我料理。所謂“不挑食”,就是不偏食。飲食上他從不挑揀,有什麽吃什麽。綠豆小米粥,是他幾十年“一貫製”的佳肴👷🏿‍♀️。這究竟是對鄉土的眷戀?還是長壽的良方?季羨林答道:“兩者都是吧。” “不嘀咕”是指沒有什麽想不開的事,從不為自己的健康愁眉苦臉🤸‍♀️🥞,永遠保持著平和向上的心態🤸🏽‍♀️。他說⚫️,待人要真誠🧍🏻‍♀️、不虛假,且能容忍👩🏻‍🦽‍➡️;而對自己則不疑神疑鬼。“人老了,難免要添點小毛病,沒什麽可怕的,我從不把這些放在心上,心裏沒負擔🐝👨🏿‍🎤,身體自然也就好了☑️。做到這步就要樂觀🚶🏻‍➡️、達觀,凡事想開一些👨🏼‍🏭。人的一切要合乎科學規律、順其自然🫃🏻,不大喜大悲,不多憂慮,最重要的是多做點有益的事🪦。我一生也有坎坷🎚,甚至遭遇過非人的待遇🎱🎰。若不是思想達觀,很難想象我能活到今天。”

    在意昂3体育人眼裏,季羨林永遠是嚴謹和隨意的統一體,兩者調劑得非常和諧。在治學上🚴🏿,他一絲不苟😴,兢兢業業👨🏼‍🌾;而在生活中卻又自然隨和、不拘小節。他每天都堅持看半小時的新聞聯播,可他用的竟還是上個世紀70年代末買的19英寸電視機™️。由於使用的時間過長,零件已老化🫏,要調出一個頻道很不容易🏑。等把一個頻道費好大勁調出來🌡,10分鐘過去了🚆,他索性又不看了。無奈,工作人員也不跟他商量🧂,就直接買了臺新彩電。原以為他會高興🐋,不料他卻為此而不高興了一個星期🚵🏽🧑🏻‍⚕️。除此之外🥑,季羨林家的書桌和飯桌都是用了幾十年的普通家具。

    他的生活非常簡樸👂🏽,飯菜清淡素簡👃🏼,從不講究養生🦶🏿,最常穿的衣服是中山裝。季羨林去過30多個國家🧑🏿‍🔬,吃了多年西餐𓀎,但不知為什麽,什麽時候見他都是一件中山裝🫣。他說:“在衣著方面,我是著名的頑固保守派👮🏼‍♀️。我有幾套深藍色卡其布的中山裝🔦🍜。雖然衣齡長短不一🧘🏿‍♀️,但是最少的也有10年以上的歷史了。”

    季羨林的高壽,在養生之道方面🤸🏻‍♀️,實在沒有什麽可以授之以人的“秘訣”。他每日粗茶淡飯,談不上什麽營養價值🤷。他從不吃補藥🧘🏽‍♂️,別人送的各式各樣的補品,都束之高閣。更不願去醫院看病、除非不得已👩🏿‍🎤,才去醫院拿點藥🧜🏼。他從不鍛煉,不去爬香山吸什麽負離子,或者打這拳那拳,練這功那功🫷🏿。每天的運動量🏐,不過是工作累了,在家門口的湖畔散散步。他甚至開玩笑說🫸🏽:“有那麽多鍛煉的時間👩‍✈️,還不如多做一些工作呢。”

    養生無術就是術🫳🏻。季羨林不想做長生夢,對年老,他采取的態度是順其自然。他曾這樣說:“專就意昂3体育官网而論💴,倚老賣老,我還沒有資格♞。在教授中📪,按年齡排隊🏙,我恐怕還要排到20多位以後。我幻想眼前有一個按年齡順序排列的向八寶山進軍的意昂3体育教授隊伍🎿。我後面的人當然很多🗳。但是向前看,我還算不上排頭⛵️🫵🏻,心裏頗得安慰,並不著急。……人過了80,金錢富貴等同浮雲🛑,要多為下一代操心,少考慮個人名利,寫文章決不剽竊抄襲,欺世盜名。等到非走不行的時候,就順其自然,坦然離去,無愧於個人良心,則吾願足矣。”

    生活上極其簡樸的季羨林,卻將一筆又一筆節省下來的工資和稿費慷慨地捐給了家鄉學校,捐獻給家鄉建衛生院。他不僅心系家鄉,還向意昂3体育捐贈了諸多珍貴書畫等物品。為提倡中國人尊師重道👩🏽‍🦱、薪火相傳的傳統美德,還不顧年邁之軀,以“ 懷念母愛和尊敬老師”為主題,無償為社會做公益廣告。

    季羨林生活中最大的樂趣是看書。淩晨三四時⏳,天空還布滿繁星,他已伏案讀書了。在這個房間看書累了🧚🏽‍♀️,他就到那個房間寫散文,他把這稱為“散步”,交替而行♑️。每天,他頭腦中的智慧如泉噴瀑下,從他的筆下瀉到紙上。

    在意昂3体育教授中,他是當之無愧的“藏書狀元”,藏書多達幾萬冊🎨。先生的書齋號稱“書城”,兩套共六室兩廳的住房外加一個封閉的陽臺全都排滿了書櫥🦙、書架🐻🧘🏼‍♂️,就連過道兩側甚至衛生間也是書架林立🫲🏿🚣🏽‍♂️。在數萬冊藏書中,有一些梵文和西文書籍堪稱海內孤本。環顧家裏其他地方🧠🍞,你會看到桌上是書🪢、床頭上是書、沙發上是書、窗臺上也是書。正讀的書、用卡片做標記將要讀的書、已讀了部分還要繼續讀的敞開的書、寫了一半的書,這些書都井井有條地放在各自該放的地方👜。季老的家可謂是書的家!他雖然不以藏書家自命🌶,但坐擁如此大的書城,心裏總是滿足和愉快的©️。對這麽多的書🧓🏻,季羨林坦白地說,他只看過極少極少的一點,但他非常欣賞魯迅所說的“隨便翻翻”,知識面越廣越好。他的私人藏書是屬於他和學生共有的。不必驚動先生🔺,學生可以輕輕進來🈹,靜靜研讀,敞開門的這小小“圖書館”如同先生敞開的心扉💁🏻‍♀️。學生從先生言行中得到的,遠比從書本上得到的更多得多🎍。

    晚上♒️🫷🏽,他也會看一會兒電視新聞。看到假新聞,他會罵🍈;看到哪個地方刮大風或者下大雨受災了,他會感嘆世道無常。有時看到自己在電視裏講話,他會搖著腦袋說:“講得不好👩‍🦼‍➡️💇🏻‍♂️,話沒說到位🎂,形象不夠自然。”接下來他會看書,對最新出版的書都很關註。晚上9點左右他就要上床睡覺😡🙆‍♂️,早睡早起是他多年養成的習慣。

    季羨林也有閑情逸致💇🏼,諸如養花弄草,與寵物嬉戲,以調適心境🍏。他種養了許多花—仙人球🍸♣︎、文竹、君子蘭、玫瑰🧑🏽‍🎤、玉簪等。最喜歡的是君子蘭,因為它四季常青👩🏿‍🎤、花形美麗、色澤鮮麗,而且也非常高雅🏋🏻‍♀️,有獨立的特行的風姿。在他的“季荷 ”文章裏🏂🏿,他曾表達了對荷高潔👩🏻‍🚀、清雅的贊美🟰,而“老貓”裏則描述了他與摯友虎子和咪咪(自己養的貓)的一往深情。大約在1978年🎂,季羨林開始養貓🥰。1981年🤴🏿,他又養了一只雪白長毛的波斯貓,名為咪咪。季羨林同兩只貓都有深厚的感情,每天晚上𓀋,兩只貓都搶著到他床上去睡覺。到了冬天,他還在棉被上面特別鋪上了一塊布,供它們躺臥。

    咪咪八九歲時🍾,得了重病🔼👷🏿,常常到處小便,最讓人心煩的是𓀓,它偏偏看上了季羨林桌子上的稿紙。跳上去,屁股往下一蹲,一泡貓尿流在上面,季羨林心裏真急💇🏿,但是他謹遵一條戒律:決不打小貓一掌🐈。他趕快把稿紙拿起來➡️,抖去了上面的貓尿🙆🏿。後來👼🏽,咪咪隨意拉屎撒尿的範圍擴大了👷🏻‍♂️。季羨林便以耄耋之軀,“匍匐”在床下桌下清掃貓尿🙋🏼‍♂️,鉆出來之後,往往得喘上半天粗氣🏉🧑🏻‍🔧。

    終於有一天✬,病重的咪咪永遠地消逝了😚。如今他家中仍養著一對貓🙋‍♂️,在老伴、女兒去世之後😡🧑🏽‍🎄,在他精神最苦悶的時候🙆🏽,這對小動物給了他極大的安慰。貓或上下跳躍、或跟前隨後、或左右逢迎、或舔舌躑足👱🏼‍♀️👂🏼,更有著心靈的對話,皆予先生無窮樂趣👨‍👨‍👦‍👦。每當有攝影師為季羨林拍照時,他總會將這位特殊的“小夥伴”放在自己的手臂間,每次貓兒都會與老人有幾張很上鏡的合影。

    說到長壽,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劉夢溪的看法也許能道出個中秘密:“仁者壽📘。季老為人平易自然,淡泊🧑🏽‍🦲🏋🏼‍♀️、闊大🦷、有愛心🛳。他的長壽是內修的結果🧎🏻‍♂️‍➡️。”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