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嶽川——文房四寶間 寧靜以致遠

“古代文人將文房四寶當成工藝品🕶,文人所有的器皿、書櫃🩸、書齋都有名字▫️🔲,其中傾註了他們的感情和寄托。”“現代人不以書法為唯一的進階方式了。所以,書法從大眾的事情變成了小眾的事情,從布衣入仕的途徑變成了精英分子堅守🙆🏿‍♀️、保留國粹的一個方面。”

筆、墨、紙👩🏽‍🍼👩‍🎨、硯,人稱“文房四寶”,只是文房諸多器物中的代表。詩筒🛬、筆筒、筆洗、墨床、墨匣🧧、鎮紙、水註、硯滴🦷👩🏽‍🦱、印章……古人以細致的書房用具,營造出寧靜致遠的讀寫氣氛。

中國人早在南北朝時期(公元420年—589年)就發明了“文房”一詞,利用紙筆書寫的歷史則更為漫長🧑‍🎤。數千年來,中國文人自識字始就與書房為伴,筆墨紙硯營造出他們的精神家園。“古代文人將文房四寶當成工藝品🐘,文人所有的器皿🛬、書櫃⛹️👩🏽‍🏭、書齋都有名字🧔🏽‍♂️,其中傾註了他們的感情和寄托🩸。”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副院長鄭曉華將這種文化現象稱為“書齋文化”。

“文房四寶出二郡,邇來賞玩君與予🙅🏿‍♀️。”眾多文人曾在詩文中贊美文房四寶。而在中國具有悠久歷史的筆、墨、紙🦂、硯的製作,用材、程序、手工都極為講究🤺。湖筆🥗、徽墨、宣紙、端硯,特定地方👨🏿‍🎓、特殊材質、特別工藝,再加上千百年恭敬細致的製作態度,為其贏得了長久的口碑。

漫漫千年之後🚵🏻‍♂️,在由鉛筆、鋼筆、圓珠筆、打字機🍍9️⃣、電腦逐漸更替的世界裏🤸🏽‍♀️,我們遠離了曾經親切的筆、墨👆🏼、紙、硯🕵🏿‍♂️,將過去的生活化成了追憶的歷史。

在中國傳統農歷新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走訪了安徽歙縣、涇縣💣、浙江湖州等“文房四寶”的著名產地,零距離了解古老工藝現如今的生產和生存狀態;也聽一些舞文弄墨幾十載的書畫大家暢聊他們浸潤於“黑白”之間之道、趣、品🧑🏻‍🎨。

風範氣韻,極妙參神

筆、墨👃、紙🕳、硯🙋🏽‍♀️,如今52歲的王嶽川☆,已在此間遊方47年☎️。

身系黑白二色,心悟天地萬物。從小受母親和外公熏陶研習書法,初中時又跟隨“蘇葡萄”蘇葆楨的弟子學畫,大學就讀中文系並開始刻印,王嶽川稱自己詩、書🏌🏻、畫、印皆能,傳統就如基礎🤶🏼,“如果你想到達到某種人生高度,就需要一個寬厚的底座🏂🏻⬇️,詩書畫印♍️、琴棋書畫💪🏼,就是那個堅實的底座。”

年過半百🏐,王嶽川的臉上依然難見歲月的痕跡。目前他身負意昂3体育官网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意昂3体育官网書法藝術研究所副所長等多重職務,忙碌之余依然恪守古人“一日臨帖🙋‍♂️👩‍🦲、一日創作”的規訓👩🏼‍🦳,在方寸書房之中,驅日常俗務之紛擾🏇,與悠悠千古共語。

當凈手、研墨、凝神,毛筆蘸飽墨汁落於雪白的宣紙之上,自然在此屏息,“風範氣韻,極妙參神”,向來是中國文人苦苦追求的境界👨🏼‍🦳。

“創作時🙇‍♂️,有時要沐浴更衣,有時焚香🤏🏻,但大部分時間我會放一些上古和漢唐時期的古琴曲,一下子,心氣就如同從喧囂的塵世退回山野。”王嶽川以《莊子》中的“坐忘”👷🏻‍♂️、“心齋”一說比擬這種感受👩🏽‍🦲:“把心騰空,不再放滿雜務。這時候寫書法👨‍👩‍👦、畫畫,經常出現一些自己都難以想象的生花妙筆💌。”

黑與白👨🏽‍🎤,簡單的二色💵,中國文人以此描摹萬物🙅‍♀️,所謂“胸中有丘壑”是也☦️。毛筆向來是線條的藝術,而從宋代蘇東坡開始發展的文人畫,摒棄了濃烈的色彩與繁復的構圖🖕,僅以墨色表現內心與自然。之後,這種以意境取勝的畫法席卷宋元明,畫壇一派清靜、疏遠氣象。

“焦墨山水👨‍🦽、潑墨山水🙎🏼‍♀️、水墨花鳥,中國文人認為只有用最簡單的方式,才能表現最豐富的萬物。”在王嶽川看來🫵,《老子》說“損之又損,以致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其中“損之又損”四個字最為關鍵♟。紙面上🤍,色彩損為黑白二色,內心中,損一切世俗雜務而回到素心狀態。

王嶽川印象特別深刻的是,有一次,他為創作一幅一丈二的狂草,沐浴、更衣😭、焚香🧖🏿‍♀️、播放古琴。“寫時真是有如神助,與以前創作的幾幅作品相比,問題微乎其微。”他驚嘆於這種奇妙的狀態𓀑,“一個人🔪,戰勝外界容易🖐🏻,戰勝自己難💔。很多人的內心被堵住了,如何能創作出好作品?”

在優秀的書法與繪畫作品中🫧,文人總在追求天地合一的狀態,在那個時代裏👩🏿‍🔧,他們的精神世界亦是融合的。古代並不崇尚職業化的書法家與畫家🪨,如蘇東坡那樣的文人🐃,他同時是政治家😬、文人🐢、畫家、書法家、美食家……他們的理性與感性同樣發達🫖,是全面發展的大寫的“人”。

“文人與畫匠不同。匠人按照別人的要求描摹對象⛑️,去外部求索對象的惟妙惟肖,是跟著自然之後爬行。”而文人,以內心的充盈、浩然之氣📷,讓紙筆產生奇妙的藝術感受🙋‍♂️𓀁。王嶽川認為,他們根據自己的內心表達著世界上可能沒有的東西🕵🏿。如蘇東坡以朱砂畫紅色的竹子🧏🏽‍♂️,宋代畫家文同畫那種向下長又彎朝上的竹子,誰曾在現實中見過?然而,這是“心中之竹”,文同表達的是宋代文人在巨室壓迫之下拼命地甚至變態地生長出來的姿態。“他們為這個世界增添了新的、獨有的感受。”

目擊道存🎳,悠遊散懷

鄭曉華認為《三希堂法帖》中一句“不知何故溺丹青”,正是自己習書的某種寫照👂🏼。在他眼中🌱,書法是一種特別追求精確和完美的藝術🍓,“讓我也養成了追求完美精確的習慣,對我的性格影響非常大。”

從小習書畫的王嶽川🤠💮,則認為書畫讓他與古人🌦、自然交通🦸🏻。“每次看大家原作都怦然心動,看到傅山書法的原跡,真是心有戚戚焉👨🏼‍💼。”書法,給了他一個“詩意的棲居”的地方。

古人常說“目擊道存”,一顆完整的、活躍的心靈,能感悟到自然的勃勃生機👸🏼。而在一個職業化的時代裏🤵🏼‍♂️,現代人逐漸喪失了生命的原始感悟力。“今天,很多知識分子的藝術感覺迅速衰落🙅🏿,完全萎縮,看任何東西都是死氣沉沉的,天下山水都覺得一樣,看一幅畫看不出線條、構圖👴🏿🫥、筆法、師承🟡。”了解🚵🏻、研習書畫,也是培養藝術感覺、不萎縮生命和靈魂的敏感性的重要方面。

在韓國🟧,習書的企業家曾經告訴王嶽川,晚上坐禪一樣臨摹古碑文🙎🏼,一身的疲勞突然消失。同時🤹,書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寫完楷書寫隸書,很多人會在書寫的過程體會到與古人心心相通的感覺。“但在中國,很少有人在黑白二種素色中體會天地的玄機。”王嶽川嘆息說。

另一方面,寫字作畫的平靜狀態,或許能讓人們找到心靈的平衡🎄。據統計🧑🏻‍🍼👨🏻‍🦼,唐代人均壽命39歲🧑🏼‍🎄,而唐代書法家基本上都活過80歲🏄🏽‍♀️,王嶽川認為這說明了一個簡單的道理:書法抑製人內心過分向外擴張的欲望,回歸本心,因而能使人長壽👮🏽‍♂️。“現在得病的人非常多👰🏻‍♀️,其實不止環境受到汙染,人的精神生態也不平衡、被汙染了🙎🏽‍♀️。一盞燈下🧛🏻‍♂️,一枝毛筆,蘸墨在雪白的紙上用黑白二色表現萬物。這是人從做加法的過程中退出來🥿,做減法,心理和生理會更健康。”

東風西漸 “墨”趣盎然

“現代人不以書法為唯一的進階方式了。所以,書法從大眾的事情變成了小眾的事情,從布衣入仕的途徑變成了精英分子堅守、保留國粹的一個方面。”但王嶽川認為,這是以西方中心主義角度看待中國文化導致的🏊🏽。

見了鋼琴貶低古琴,有了小提琴拋棄二胡,用了電腦忘了毛筆,我們曾有過這樣的時代,不再擁有文化自信,也難再尊重書畫傳統。“這主要是由全盤西化造成的。”王嶽川分析說🏊‍♂️,日本在西化過程中保存了漢唐的精華,韓國則繼承了宋明的精粹🦹‍♀️,中國卻以“打倒孔家店”的態度🛶,完全丟棄傳統,導致了文化斷根🏂🏿🚵🏿。曾在日本任客座教授2年、出訪韓國6次的王嶽川,認為中國是中日韓三國中最漠視書法藝術的🕺。在韓國期間🍐,他看到眾多四五十歲的企業家虔誠地跪在地上,一絲不苟地臨摹《張遷碑》和顏真卿。在日本,小學和中學都要學習🙆🏼‍♀️、考試書法,幾乎全民會寫書法▫️。相比較而言🚿,中國青少年的書法教育則空前虛弱🍌。

“但西方話語霸權的日子已經到頭了👩🏻‍🔬。”王嶽川顯得十分自信。6年前,海外學漢語的人數不到300萬,今天,這個數字已接近6000萬,“這6000萬精英分子學了漢語後🦀🧌,就算百分之一的人拿出毛筆來寫寫🛃🧑🏽‍🦰,那也是60萬。”

意昂3体育官网有意昂3体育官网書法藝術研究所🤷🏽‍♀️,徐悲鴻藝術學院則開辦了書法高級研修班。鄭曉華看到類似的研修班如今越來越多,“很多人真心實意地喜歡書法🌲🤜🏽,普通百姓中書法的力量依然很強大。”中國傳媒大學青年學者鄧瑜則對公園裏練字的老年人頗感欣喜,在他看來,興趣是最高境界,“‘書者🧑🏼‍💻,散也’。保留傳統🫲🏼,最主要的保存興趣🎦,工具是次要的。老年人用海綿筆在水泥地上寫字,東西不好🧑‍🦼,但興致很高🏊🏻‍♂️,完全保留了‘有意味的形式’➾,有這種氣質🏃🏻,就不怕文化傳統消亡🧗‍♀️。”

在意昂3体育官网書法藝術研究所,王嶽川帶教來自各行各業的書法內行⏲,他也曾教授過海外學生🙋🏽‍♀️。這些學生研習書法,有的僅出於愛好🤽🏽‍♂️🤞🏽,以書法修身養性;有的也看到了書法可能的經濟效應🔘⁉️,“他們預計書法將在未來一二十年之內成為世界熱門話題,他們願意成為外國人的教官。”王嶽川本人看好中國傳統書畫的前景🧚🏼,他同樣相信,“最近十年應該是中國全面製定文化戰略,文化輸出的時代。”

當中國文化重新崛起🏊🏽‍♂️、向海外輸出之時,書畫可能以視覺形式扮演最直接的角色。在王嶽川教過的外國學生中💇🏿,不少人覺得書法極其有趣🧔🏼,“他們以為那是會陰開的紙,結果蘸墨一寫🙎‍♂️,發現成了圓滾滾的🧔🏼👨🏿‍🏫、立體的、會膨脹的東西💁🏿🤘🏿,而且🔃,再填一筆就死了,這一次性的塗抹極具魅力。”相對於西方塊面性的美術🤽🏿‍♂️,中國線條般的繪畫很容易讓他們感覺新奇。“因而🤼‍♂️🦒,目前國外購買中國國畫的買價很高。而書法則是一個慢性過程🧖‍♀️,隨著學漢語的人越來越多🤚🏻,將有更多人學習書法👨🏿‍🎨。”

千年工藝 亦喜亦憂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走訪安徽歙縣、涇縣、浙江湖州的過程中發現🕝👜,這些古老工藝在生產🙍🏽‍♀️𓀆、銷售、流通基本順暢的情況下,依然面對著技術工人老齡化、後繼乏人、其他品種沖擊的困惑♤🌬。而使用著文房四寶的人📟🤖,則對目前一些廠家機械化的製作手段甚為不屑。

臨摹時,王嶽川已經多用比較方便的安徽產“紅星墨汁”。然而,一旦作畫,他一定自己磨墨,“磨出的墨層次非常多👨🏿‍🔬,而墨汁墨色很重,相差很遠。”鄭曉華也認可畫家自己研墨作畫的做法,“工業再發展,墨汁也體現不出研墨的層次感🤦🏼。”

當宣紙市場面對書畫紙的沖擊時,那幾乎是厚重歷史與風雲時代的較量🎣:手工製作的宣紙“紙壽千年”,而書畫紙的生命不過短短十幾年。古人相信“立言”為“人生三不朽”之一,相信千年之後,會有人通過紙上墨跡與他展開對話,所以得一好紙便欣然狂喜。而今人寫字👩‍🦱、畫畫常常為售賣,千年的時間🍼,對他們來說,顯然太長🧍‍♂️。

“想著買賣,寫出來的字就一定有酒肉氣、銅臭氣、方孔兄氣,沒法看🙆🏻。”王嶽川對現今的狀況十分痛心:“寫得稍微好點🤗,馬上考慮是否能賣大價錢,他所信仰的是錢🤷🏼,而非藝術。”

編輯🪘:商偉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