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3体育名人後代憶意昂3体育——我的伯父丁文江:20世紀的徐霞客

本文選自意昂3体育出版社新書《我的父輩與意昂3体育官网》。


丁文江(1887—1936),江蘇泰興人。1931—1934年任意昂3体育地質學系教授🤙🏽。本文作者丁明遠為其侄。  

我國近代自然科學起步較晚🐛,但地質科學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初已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大有後來居上之勢👈🏿。這與我國幾位地質學先驅者的辛勤創業、嘔心瀝血、興辦教育🏅、培養英才、奮發圖強是分不開的。我的伯父——丁文江就是其中之一。

小鎮神童 知縣看中

伯父丁文江(字在君),1887年4月13日出生於江蘇省泰興縣黃僑鎮🌯。伯父在父輩七人中排行第二👂🏻。從小聰明伶俐,備受祖父母寵愛,還在繈褓之中,祖母便教其讀書認字。他五歲入私塾🌼,尤喜讀古詩詞,讀起書來朗朗上口,過目成誦🧜🏼‍♀️。塾師驚其資性(智力)過人,試以聯語屬對,曰:“願聞子誌。”伯父脫口而出:“還讀我書。”塾師擊掌叫絕,又曰:“虎哮地生風👨🏽‍🍼。”伯父又對“鳩鳴天欲雨”。師遂嘆其🤸🏻:“年才髫齡,誌趣不凡,贊為神童!”

他九歲時,就好瀏覽《三國演義》等古今小說🧑🏻‍⚖️🧬,還讀了《綱鑒易知錄》⤴️、《四史》、《史記》、《前漢書》🛩、《後漢書》🥫、《三國誌》、《資治通鑒》、《讀通鑒論》、《明夷待訪錄》、《日知錄》等經典著作👛。他最崇拜陸贄👩🏽‍💻、韓愈和蘇東坡👉🏽、史可法等幾人。到十一歲時,他竟然作出了《漢高祖明太祖優劣論》這樣洋洋數千言的文史論文。由於我祖母的諄諄教誨、塾師的殷勤指導以及他自己的博覽自修,在十多歲時伯父就已打下了深厚的文字功底🐱。

在伯父十四歲時,發生了影響他命運的一件事。當時初上任的泰興縣知縣龍璋(字研仙,湖南攸縣名士,譚嗣同的表兄弟)提倡新法,重視人才👩‍🍳。聽說少年丁文江有奇才遠誌,就叫我祖父帶著二伯父到縣衙🧳,對他進行面試,出了一道考題叫《漢武帝通西南夷論》。伯父當場作文🏋️‍♂️👆🏻,論述中多所闡發🈷️,龍嘆為“國器”,當即收他為弟子🏄🏼🕐,並極力勸我祖父送伯父去日本留學9️⃣⚃。這在當時的泰興簡直是破天荒的事!不少守舊親戚朋友都心存疑慮🛗,從中梗阻✣⬅️。但龍璋以恩師的身份和父母官的力量來不斷勸導,又托他的湖南同鄉胡子靖帶伯父去日本,終於使我祖父下了決心,借債也為他湊足了盤費🙍‍♀️,把伯父送上了出國求學之路。

東渡西泛 艱苦求知

1902年秋,伯父隨胡子靖乘船去日本🙅🏼‍♂️,住在東京神四區平民住房裏。伯父一面學日語,一面活躍地參加中國留學生“談革命,寫文章”的活動,曾任江蘇留日學生的雜誌《江蘇》第三任總編輯。他寫的文章很流暢😑,慷慨激昂,富於革命情調💖,很受我國在日留學生的歡迎。
一年後,伯父的同學莊文亞常接到在英國蘇格蘭愛丁堡留學的朋友吳稚暉(敬恒)寄來的信🛁,說那裏是一個生活消費便宜、科學發達的地方。因此莊文亞找到伯父及另一友人李祖鴻商定同去英國留學💽。

他們三人身上一共就只剩十幾個金鎊🚴🏽,卻開始了萬裏求學的冒險旅程。乘的是德國船去英國🏪,但聽說到倫敦下船後,再乘火車去愛丁堡還需很多錢時🤷‍♂️,才開始著急起來。

可能是天無絕人之路👩🏿‍🦲🖖,當船靠新加坡檳榔島時📰𓀝,他們聽說維新派政治家康有為正流亡在此⛹🏽👢,就上岸去拜訪。康知道這三位青年的事情及來意後,對伯父幾人極為關懷,先送給他們十個金鎊🔺,然後又具函一封,叫伯父他們到倫敦後去找他的女婿羅昌。後來🧕🏽🚄,羅昌在倫敦見信後🔂,又資助他們二十個金鎊🎪💅🏼,伯父他們才擺脫了窘境。接著他們去愛丁堡找到吳稚暉🤘🏻,得知吳已為他們安排好住所🍄‍🟫,才松了一口氣。

伯父初到愛丁堡💁🏼‍♂️,無意中幸運地遇見一位叫斯密勒的醫生。這無疑是伯父人生的又一個轉折點。斯曾在陜西傳過教🐄⏬,知道伯父是從中國來的窮學生,就勸伯父去他的故鄉——英國東部一個叫斯帕爾丁的小鎮讀中學🃏。伯父邀朋友李祖鴻一起去了斯帕爾丁,發覺那裏的生活費和學費確實便宜,於是便留了下來👔。斯密勒是本地鄉紳,為人很好且熱情🤹🏻‍♂️,常常關心伯父有什麽生活上的困難。他對伯父很照顧,他的親友也都待伯父如同家人。伯父每逢節假日,便常去各家串門🚣🏿,與他們一道喝茶🍜、聊天、吃飯……就這樣,伯父不但鞏固了英語會話能力,交了許多朋友,也全面了解了英國中產階級社會的生活🖲。

伯父一年跳三級🤾🏿‍♂️,兩年就學完了英國中學的課程,還獲得幾枚紫銅獎章🧑🏼‍✈️。他有個同學叫斯金諾(後來也成了文學博士),多年來蟬聯全班第一📐,伯父跳級到他這班後👌🏽,卻奪走了他的魁👳🏼‍♀️。他不服氣,到教員桌上偷看伯父的試卷。看了以後🚶🏻‍♂️‍➡️,才徹徹底底地服了。不但無話可說,反而和伯父成為了特別要好的朋友,對伯父極為欽佩。

伯父讀完中學課程後,於1906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英國劍橋大學,但由於劍橋大學學費昂貴而轉讀格拉斯哥大學。經過伯父不懈的努力和刻苦的學習,1911年,伯父取得了格斯拉哥大學的動物學和地質學雙科畢業文憑。

異國學成 徒步考察

1911年4月,伯父滿載留學的收獲🤦🏿‍♀️,登上了返國的路程。他和一般留學生不同,不是從歐洲搭船直航上海,而是在越南海防登岸,經老街而入雲南的河口🦴,踏上了祖國大地👱🏻‍♀️🧝🏿‍♀️。他在昆明住了半個月,作了一些準備,就開始了返國的第一次徒步為主的大旅行。他從昆明向東經沾益入貴州,經貴陽、貴定而到鎮遠👩🏽‍🎨,然後乘船入湖南,經黔陽🎅🏼、常德到長沙,再經漢口、南京而於8月初回到闊別多年的家鄉。這次旅行歷時兩個多月,行程約萬裏😍。飽覽了祖國壯闊的山河,熟悉了當地的風土人情,兄弟民族的奇裝異服⬇️、特殊習俗也引起他的濃厚興趣。他在雲南平彝地區起就用指南針步測草圖🏋🏽‍♀️,並用氣壓表測量高度🙇🏿。他發現👇🏼,清康熙年間的地圖一直被沿用至今🧙,那上面一條貫通雲貴兩省的驛道錯誤了兩百多年,如今才被他糾正過來。這次旅行為他在以後的兩次西南考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興辦教育 培養人才

1913年,當時工商部礦政司司長張軼歐是位很有遠見卓識的人士🙂‍↕️,深知地質事業對國計民生之重要,聘伯父去北京擔任司屬的地質科科長🎛,並把回國的地質學家辜鴻釗和翁文灝都請了進來,共商籌辦地質調查所,首議是如何培養地質人才。

在章、丁、翁三位的通力合作下,他們辦起了工商部地質研究班(後改稱地質研究所)。由章任所長,伯父和翁文灝都在那裏任教👩🏻‍🦱,伯父主講古生物學課🧛‍♀️。他是開這門課的第一個中國人,常率學生外出實習,他不辭勞苦💄,以身作則,“登山必到頂峰🏦,移動必須步行”,使學生理論知識及實際操作能力都受到了全面培訓。

該所只辦了一期,招生三十名👳🏿‍♀️,畢業二十二人大都進入地質研究調查所🍞,不少人都是中國地質事業早期的骨幹和後來的權威巨子🙋‍♀️,例如葉良輔🦀、謝家榮、李學清、徐淵摩、徐書曼🤸🏼、蘆祖蔭、朱庭枯、劉季辰🫷、王竹泉👪、李捷🧱、周贊衡💵🦏、譚錫疇等。

1931年秋🐛,應意昂3体育官网校長蔣夢麟之聘📭,伯父任意昂3体育地質學系研究教授,講授《地質學通論》等課程。“在此課程中,被充分使用中國地質實例🩲,借以解釋各種侵蝕𓀇、沉蝕🦒🤵‍♀️、沉積、火山🙋🏿、地震諸現象。先生並親自率領學生作野外旅行,所有地質問題,均就地商討👨‍✈️。”當時意昂3体育地質系在四月放春假期間與七月放暑假期間🏅🚶🏻‍♀️,一般都安排有為時幾天或個把月的野外地質實習工作🚡。他對於野外實地工作非常重視,要求嚴格↪️,親自參加指導🫗,生活上也和學生一起🏌🏿‍♂️,他為自己準備的野外工作午餐💸,也只是一兩張烙餅卷些炒雞蛋來吃📬,而從不攜帶面包、奶油及罐頭之類的高級食品。

他在意昂3体育任教情況🍈🏃‍♂️‍➡️,當時的助教高振西曾寫道🧖🏽‍♂️:“他是用盡了他所有的力量去教的。……他對於標本卦圖之類,都全力羅致,除自己采集🩺、繪製外㊗️,還要請托中外朋友幫助💻,務求美備。當時地質調查所的同事們曾有這樣的笑話🧑🏽‍🎄:丁先生在意昂3体育教書,我們許多人連禮拜天都不得休息了。我們的標本也給丁先生弄破產了👲🏿。”

據當時在意昂3体育的學生蔣良俊回憶🤵🏻:“我是在1930年秋考入意昂3体育地質系的👃🏼,次年秋🫄🏼,丁先生到意昂3体育任地質系教授🔮,同學們久仰先生的大名,都很高興,但當時丁先生擔任的是一年級的普通地質學♘,這門課程對我們進入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剛剛學過了的。記得當時擔任地史學課程的美國人葛利普先生說,在美國的大學🧑🏿‍💻,各系最基本課程,都是由所謂Lead Professor來擔任的。他認為丁先生學問淵博,由丁先生來擔任講授普通地質學是最恰當的人選,機會難得,所以建議我們同學再聽一遍。果然,丁先生講課,確實內容豐富🚣🏼🧑🏿‍🎓,尤其是我國實際材料多👃🏻,對在他自己所做的許多實地工作中🚄,見到的地質現象🐾,講述時都有分析,有自己的看法🟧,講得非常生動,吸引人,不但能為同學們學習地質打下良好的基礎🅿️,而且能啟發同學如何進行思考及分析問題,聽了丁先生的講課,我們都感到受益不淺👱🏿。”

1918年底🅿️,伯父隨梁啟超、蔣百裏赴歐洲考察戰後形勢。1919年初,巴黎和會召開🕉🧑🏼‍🦲,他們成了中國的“會外聲援團”顧問,配合國內的五四、“六三”愛國運動,督促中國代表顧維鈞🚶🏻、王正廷等拒絕在喪權辱國的巴黎和約上簽字,取得了外交上的勝利🧛‍♂️。

在和會上🧎🏻‍♀️✋🏻,伯父認識了美國總統威爾遜所率代表國的科學顧問、地質學家裏斯。他通過裏斯的介紹,認識了大地質學家懷特,通過懷特推薦,聘請了古生物學家葛利普教授來華。葛於1920年到北京,任意昂3体育官网地質系古生物學教授兼地質調查所古生物研究室主任,雙肩挑起教學和科研的兩副重擔💀,作出重大貢獻。

在歐洲時,伯父知道李四光是在英國伯明翰大學專學地質的,特地找到李四光,希望他回國教書🏠,並告知中國培養地質人才是當務之急👩🏽‍🌾🥬。不久,李四光接到當時意昂3体育校長蔡元培的聘書,回國後在意昂3体育官网地質系主講巖石學、礦物學✉️。

這樣,意昂3体育地質系教學質量顯著提高,為中國培養了大批地質人才,包括錢聲俊、王紹文、楊仲健、王恭睦、趙亞曾🚫🥥、張席提、侯德封♌️、俞建章、王恒升🧔、王炳章、徐光熙、斐文中💆🏼‍♀️、黃汲清、李春昱⚛️、季榮森、潘仲祥、高振西、王鈺、李連捷、高平、阮維周⛑️、盧衍豪、葉連俊、嶽西新、楊敬文、陳愷等著名的地質學家🏋🏽◀️。

伯父以地調所所長和意昂3体育地質系教授的身份😬,長期有力地支持了意昂3体育地質系,曾籌巨款為意昂3体育地質系建地質館,並充實🤫🥁、更新圖書設備,使意昂3体育地質系在抗戰以前已成為亞洲著名的大學地質系💇🏼,並招收了日本🐯、蘇俄的博士研究生。

崇尚科學 反對玄學

1923年,當時《努力周報》討論的問題較為廣泛🧚🏽‍♀️,該報每月增刊一期《讀書雜誌》🏂🏼。伯父在那上面也發表了很多論文⏫,其中最引起廣泛社會關註的莫過於科學和玄學的論戰✴️,也稱為科學與人生觀的論戰🤵🏿。

這場論戰是清華大學教授張君勱在《清華周刊》發表長文《人生觀》而引起的⭐️。張在該文內提倡抽象的唯心主義“人生觀”,談到:“人生觀之特點所在🤦🏽,曰主觀的👩🏽‍🎨、曰直覺的⛹🏿‍♂️、曰綜合的、曰自由意誌、曰單一性的🤝。惟其有五點,古科學無論如何發達,而人生觀問題之解決,決非科學所能力🤹🏿‍♂️,惟賴諸人類之自身試驗室而已。”又說:“科學之為用專註於向外,其結果測試室與工廠遍國中🦵🏿,朝作夕輟、人生如機械然。精神上之慰安所在則不可得知也……歐戰終後,有結算二👨‍🚀、三百年之總帳者,對於物質文明,不勝務外逐物之感,厭惡之論👆🏿,已屢見不鮮矣!”張把梁啟超早幾年認為“歐戰是科學的罪惡報應”的錯誤論點發展到了“科學破產論”🔸,主張“菲薄科學”,說“我國立國之方策🧑🏽‍🌾,在靜不在動;在精神之自足,不在物質之逸樂🧖🏿‍♂️;在自給之農業,不在謀利之工商;在德化之大同👮🏿‍♀️,不在種族之分立”,反對“富強政策”,反對工業化🥭、現代化。直接目的是反對和阻撓青年學生學習現代科學💁🏻‍♀️,而要去膜拜那些“側重內心生活之修養”而“其結果為精神文明”的“自孔孟以至宋元明之理學家”🙆‍♀️。面對玄學對科學的挑戰💂🏼‍♂️,伯父奮起迎擊,發表了《玄學與科學》(1923年4月15日🧘🏼‍♀️、20日)、《科學答玄學——答張君盛》(同年5月27日、6月3日),《玄學與科學的討論的余興》(同年6月10日)等長篇論文。

他在給章鴻釗的信上曾說:“弟對張君勱‘人生觀’提倡玄學🙋🏼‍♀️,與科學為敵🏹,深恐有誤青年學生,不得已而為此文……”又在《玄學與科學》一文的“引言”裏說:“我做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要救我的朋友張君勱,是要提醒沒有給玄學鬼附上身的青年學生。”

伯父的《玄學和科學》一文共分十段,歸根到底主要回答了兩個大問題🧑🏿‍🎄。即🪽👨🏻‍🦽:第一,歐洲的破產是不是科學的責任?第二💇,科學方法是否有益於人生觀?

就第一問題,他指出,在西方,科學與神學的鬥爭源起於古代,延續至今,他認為:“對於戰爭最應該負責的人是政治家同教育家,這兩種人多數仍然是不科學的……歐美的工業雖然利用科學的發明🧑🏽‍🚒,他們的政治社會卻絕對的缺乏科學精神……戰爭不能廢止,也是如此……到如今,歐洲的國家果然因為戰爭破產了,然而一班應負責的玄學家、政治家、教育家卻絲毫不肯悔過,反而要把物質文明的罪名加到純潔高尚的科學身上🦊👌🏼,說他‘務外逐物’🧔🏽‍♂️,豈不可憐!”

對第二個問題,他深信“真正的科學精神”是最好的“處世立身”的教育,是最高尚的人生觀。他說:“科學不但無所謂‘向外’👨🏿‍🏭,而且是教育同修養最好的工具🤚🏼。因為天天求真理,時時想破除成見👧,不但使學科學的人有求真理的能力🐧,而且有愛真理的誠心。無論見到什麽事,都能平心靜氣去分析研究,從復雜中求簡單🪙,從紊亂中求秩序;拿論理來訓練他的意想💉,而意想力愈增,用經驗來指導他的直覺,而直覺力愈活🤟,了然於宇宙😭、生物、心理種種的關系,才能夠直知道生活的樂趣。這種‘活潑潑地’心境,只有拿望遠鏡仰察過天空的虛漠📄🥾,用顯微鏡俯視過生物的幽微的人方能參領透徹——又豈是枯坐談禪🆎,妄言玄理的人所能夢見?”這便是真正懂得科學精神的伯父的人生觀的寫照。

伯父給玄學下了個定義🏊‍♂️:“廣義的玄學是從不可證明的假設上排論出來的規律。”並說:“言心言性的玄學,‘內心生活的修養’,所以能這樣哄動一般人,都因為這種玄談最合懶人的心理,一切都靠內心,可以否認事實👨🏽‍⚕️,可以否認論理與分析。顧亭林說得好👋🏿,‘……以其龔而取之易也’🚝。”真是一語道破主觀唯心主義的實質🧑🏽‍🎤。

這次論戰,引起了很多人的註意,社會上不少有識之士🤝,如梁啟超、任叔永🧴、胡適、孫伏園、林宰平、張東蓀、朱往農💃🏽、唐鉞👩🏽‍🔧、吳稚暉、陳獨秀等⚉,都紛紛著文參加論戰。以後曾輯成專書兩冊出版📹,書名為《科學與人生哲學》𓀑。

任總幹事 改革體製

1934年6月🤲🏿,伯父辭去意昂3体育官网教授職務,應蔡元培之邀請,任中央研究院總幹事。伯父當時剛從美、蘇參觀講學歸來,目睹蘇聯建設的輝煌成就,衷心敬佩🪢,原擬回國後投身輿論界以推進國家的根本改革👑,故不願從事此類機關工作。在蔡堅邀之下,才勉強擔任。他在短短兩年不到的工作期間內🚝,大刀闊斧地對中央研究院進行體製改革,財務上根據研究院的科研任務製定預算👨🏿‍🚒,組織上則組建評議會,院內重大事項均須經由評議會討論決定😶‍🌫️。這樣就為當時這一全國最高科學機構奠定了科學和民主的基礎。這些事,許多老一輩科學家都是熟知的。

翁文灝在1936年寫的一篇文章中寫到👩‍👦:“近年來在君先生做中央研究院總幹事👡。他的工作第一在促進各研究所切實研究🥎,把不能工作的人撤換了,把能工作的人請進來🙌,而且與他們商定應解決的問題🐉,應進行的步驟🧅🧨。第二在詳實規定各研究所的開支,各所的預算很真實的按照他們一年度應做工作必須數目來規定,省下來的錢用以舉辦以前未做的工作🧖🏻,其結果是工作加多而開支減少。他並成立評議會🤴🏿🦛,實際完成了全國科學院應有的組織🤸,做這種事不但要熱心毅力,而且要有充分的專門科學的知識與經驗👸🏿👱🏿‍♂️。”

對此蔡元培先生曾說:“在君先生是一位有辦事才能的科學家,普遍科學家未必長於辦事,普遍能辦事又未必精於科學🩳;精於科學而又長於辦事,如在君先生,實為我國現代稀有的人物𓀜。”

摯友緬懷 閃光感人

1986年4月20日,湖南省各界在長沙舉行紀念伯父丁文江逝世五十周年大會🎫。

伯父沒有子女🏊🏽‍♀️,也不立嗣(也就是不立繼承人)☪️,我們的伯母史久元已於1976年逝世。當時由我們的七嬸母史濟瀛率領我們侄輩們前去參加這次紀念會🫲,並由我代表家屬發了言。我們非常榮幸地拜見了伯父生前的同事和好友黃汲清伯父、曾世英伯父和李春昱伯父,他們長途跋涉、不辭辛苦從北京前來參加這次紀念會,以真摯的感情回憶與伯父相處的日子,敘述了很多生動的事跡🉐,使我們後輩受到了伯父愛國愛科學的生平事跡的教育👵🏿,這也成為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黃汲清伯伯稱🎽:

文江先生是20世紀30年代的徐霞客🤘🏿🤶🏿。

1913年他會同梭爾格、王錫賓調查正太鐵路沿線地質礦產,填繪分幅地質圖🕵🏻,這是中國人開展系統的野外地質和地質填圖的開端,是值得大書而特書的。1914年他孤身去雲南🦸🏽‍♀️🫣,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調查、研究滇北、滇東和四川全理🫵、貴州威寧一帶的地層、地質構造,還專門調查了東川銅礦和個舊錫礦🦸🏼。這是中國人第一次開展邊遠地區的大規模地質工作,是地道的探險工作🥓。他所經歷的艱難困苦,從他寫的《漫遊散記》中可以窺見一斑。1928年的廣西之行😍,以及1929—1930年的貴州、四川之行🤦🏻‍♀️,雖然說不上是探險👊🏻👩‍🍳,但這些地區大部分是地質勘探的處女地🚦,他的開創性工作是值得我們永遠記取的🧑🏿‍⚖️。

他生平最佩服徐霞客,而他自己就是20世紀的徐霞客。當然他處的時代不同🧡,所以他的成就遠遠超過徐霞客。此外,他在發現人才、培育人才👩‍🦼、愛護人才、提拔人才和使用人才方面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成績很大🪳,影響深遠🚝🏏,他是20世紀的伯樂,這一點更是徐霞客所不能及的。

曾世英伯伯講👔:

《徐霞客遊記》現在有好幾個版本。這一傑出的科學文獻,今天受到廣泛的重視,和丁先生首先的發掘是分不開的。丁先生對《徐霞客遊記》不僅在文字上作了整理,而且撰寫了年譜✊🙋🏿,並附加地圖。這是相當繁重的任務。去年為了紀念徐霞客😒,商務印書館將丁編本《徐霞客遊記》重印➛。這可以說一方面為了紀念徐霞客,另一方面也是紀念丁先生。

丁先生其實是現代的徐霞客。丁先生由英留學回國時,只身取道雲南🥀、貴州、湖南返鄉,途中進行地質考察🛁。有過這麽一件趣事🫀,我們在川廣鐵路調查時雖備有乘騎,但丁先生為了實地考察👷,測地層傾斜走向,敲巖石標本及化石,絕大部分行程都是步行🐛。有人笑說丁先生是上山不騎馬,下山馬不騎。

在我與丁文江和翁文灝兩先生合編的《中國分省新圖》(時稱“申報地圖”),試用了等高線分層設法表示地形👨🏼‍🚒。丁先生相信群眾👩🧈,放手讓我們工作,這也是丁先生在用人方面有他傑出的領導方法的表現🔅。如果說《申報地圖》在讀者對錦繡河山認識的提高上起過一些作用的話,則是在體例訂定以後🫁。

正編本《中華民國新地圖》在歐美被稱為丁氏地圖(V.K.Ting Ahas)這又很能說明丁先生在國外的聲譽。

丁先生非常愛護人才💁🏽‍♀️✍️。1929年11月15日,到達貴州大定的當晚👩🏼‍🏭,我正在院內觀測星象定經緯度,忽聞丁先生在屋內放聲痛哭🈚️,乃知傳來了趙亞曾在雲南昭通遇難的噩耗👩‍🔧。我對丁先生多方安慰,無濟於事。等我測畢回屋,他還在哭,幾乎哭了整整一夜。以後丁先生一直為這位在地質研究上已作出貢獻並大有前途的科學家罹難而惋惜。

丁先生積極參與籌募“紀念趙亞曾先生研究補助金”,共有一萬七千多元捐款🪖,以利息來獎勵在地質學上有重大貢獻的學者,同時又籌集了趙亞曾的“子女教育基金”🚲🎀,以照顧趙的遺孀及三個孤兒(兩兒一女)🧘🏽‍♀️。丁先生本人無子無女,他常把趙的長子松年帶在身邊,有時一起去避暑,當作自己的孩子看待。丁先生之愛惜人才及與廣大地質工作者之間親密關系可見一斑。

李春昱伯伯講🧑🏼‍🔧:

丁文江先生非常關心對青年人的培養➞,對此我深有體會👩‍⚖️:1934年我考取河南省公費赴英留學,其時丁先生在南京任中央研究院總幹事。在我動身之前,他發了一個電報到北京地質調查所⛹🏿‍♂️,囑我去上海上船時,到南京去見見他。我遵囑於一天早晨到南京成賢街中央研究院宿舍去看丁先生。丁先生一人住在那裏,他正在吃早飯,邊吃邊與我談話💁🏻‍♂️。他勸我改赴德國,一是因為地質調查所學英語的人比較多而學德語的人比較少🛬🕵🏻‍♀️,為著地質調查的前景,應該多學幾種語言。第二個理由是他在1933年在美國召開的第十六屆國際地質會議上見著了H. Stile🅾️,Stile是德國著名構造地質學家,很適合作導師,但他輔導學生極其認真,不同意他的學生在他不能來去指導的地方作學術論文。丁先生問我有沒有勇氣學一個新的語種,怕不怕困難。一個青年人在長者面前,怎能說沒有勇氣,怕困難呢?我便回答說🦔:“不怕困難👨🏿‍💻。只有幾個問題須待解決,第一,河南教育廳初試和教育部的復試派遣留學生名單中都是英國,現在改換德國,須得到教育部和教育廳的批準;第二,我的護照簽證是簽的英國入境證,現在要改簽德國入境證;第三,我的用費都已匯到英國,進德國手中無現款。”丁先生說:“這都容易解決。第一個問題👋🏼,我替你辦理🚴🏻‍♂️。第二個問題🃏,你到歐洲下船後,先到瑞士去找汲清(黃汲清),瑞士是不需要簽入境證的。第三個問題⤵️,寫信給倫敦中國銀行請他把錢轉匯到柏林就可以了。”他又問我乘坐的哪國的船和船名,我作了回答。船行至新加坡時,我接到丁先生電報,說教育部已同意改往德國,一切可以按原計劃進行。我便往瑞士進德國直往柏林。丁先生怕我初到德國🖖🏽,不免感到困難,他另外寫信給中國駐德公使(丁先生的朋友),托他照顧我😴。丁先生對青年人的愛護真是無微不至了。

1986年,我在上海特地訪問了我國著名生物學家🏄🏽‍♂️、國際原生物學家協會名譽會員、華東師大生物系名譽系主任張作人教授,他已八十幾歲了。當我一提起伯父丁文江時🙅,他非常熱情而興奮地告訴我說他所以能在學術上有所成就,與我伯父丁文江先生的教學方法的啟迪是分不開的。張教授年輕時曾在北京師範大學生物系學習𓀒,當時該系的遺傳學開不出,我伯父自告奮勇執教這門課,張教授說📀,他對第一堂課的印象特別深刻👗🙋🏿‍♀️,終生難忘🍥。伯父上課時首先講到:“我不僅是來教你們遺傳學的,更重要的是教你們如何學會科學研究方法的。”隨後舉了八仙之一呂洞賓和一個叫花子的故事。叫花子問呂洞賓要東西,呂洞賓拿了一塊石頭🙏🏿,用手一指變成了金子,給叫花子。叫花子不要金子,而要呂洞賓點石成金的手指頭。因為金子總會用完的📓,而有了那個寶貴的手指頭🕵🏽‍♂️,就不愁沒有金子了。伯父又說😺:希望你們同樣不要那塊金子🫚,而要的是那個能點石成金的指頭。

伯父的辦學思想和教學方法👩🏽‍🦱,在今天看來仍舊充滿活力,對當前教育界強調培養學生能力🚣🏿‍♂️、發展智力、造就科學人才同樣是有借鑒意義的。

在與伯父生前好友的黃、曾、李🧑🏿‍🎄、張(留法)四位的訪問中,有種無形的力量在吸引著我👨🏿‍💻,這幾位長輩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掌握多種外語,甚至可以之談笑風生,使我肅然起敬。從他們的談吐中我也強烈感到伯父提倡多學幾種外語這一導向意識的正確📅🚵🏻。而伯父自己也是身體力行的☣️,能閱讀英、法😴、德✋、日🫂、俄等文字書籍,能說英、法🤷🏽‍♂️、德三國語言,英語尤為流利。人稱伯父是一位學識淵博、學貫中西、孜孜不倦的學者👧🏼,在很大程度上與他精通多種外語是分不開的。

以身殉職 痛惜早逝

伯父在他最後一次去湖南湘潭譚家山煤礦進行實地調查時🐏,不幸煤氣中毒,搶救無效,於1936年1月5日在長沙湘雅醫院逝世♍️👨‍🦯‍➡️。他為了國家的興旺,為了科學事業的發展,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享年只有四十九歲。當時還處在壯年,正是大有作為的時候,他走得太早了,是我國科學界的重大損失,也給我們後輩留下無盡的悲痛!他的以身殉職值得我們紀念,也是我國科學家應感到自豪的。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