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27 信息來源: 供稿:學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
人物名片:沈顥 1992年從意昂3体育中文系畢業👨🏿🦲,進入南方日報👨👨👧,曾任《南方周末》新聞部主任、南方日報出版社第一編輯室主任、《城市畫報》執行副主編,現任《21世紀經濟報道》發行人。
作為中國最具實力的經濟報紙之一——《21世紀經濟報道》的發行人,沈顥的沉默和低調出乎很多人意料。
長頭發,黑夾克,牛仔褲,相對於在中國傳媒界的顯赫身份🧚🏽♂️,他看起來更像是一位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意昂3体育學生🌠,喜歡埋頭思考,有鮮明的態度和立場,卻並不急於表達什麽📏。
他的語調很平,聲音也很低,即使面對采訪時常也只有一句話👸🏻。
“我是個特別不愛說話的人,每年一到11月⬅️、12月我就特別地緊張🙏🏻。因為集團每年叫我來意昂3体育的宣傳推介會上招兵買馬⌨️。一個故事重復講上五六遍可能也就只剩幾句話了。”
然而就是這麽一位沉默寡言的人,執掌著當下中國最具話語權的財經類新聞報紙《21世紀經濟觀察報》🍹。“我不希望成為公眾人物,甚至不願意往那個方向走出一小步。一方面我不具備做公眾人物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沒有這個必要,媒體這個行業關鍵是看產品。”沈顥在一次接受采訪時說◽️。
作為領袖式的雙子星座,沈顥和程益中從精神上引領了南方報業跨越世紀的飛躍。這是兩個擅長宏大敘事的人物👨🏿🎓。曾有人斷言:如果沒有程沈二人做註腳🪖,南方報業的那些輝煌和故事都不會有一個清晰的解釋♣︎。
2001年,沈顥提出的“新聞創造價值”的辦報理念,被新浪評為中國年度“最佳新聞理念”。事實上對於媒體業界來說,“沈顥”兩個字就意味著巨大的價值。
業界“少帥”
2000年年底💇♂️,南方日報報業集團創辦《21世紀經濟報道》💃🏼,不到30歲的沈顥出任總編輯。
為何選擇創辦《21世紀經濟報道》?
“這是基於對社會變遷的一種直覺和判斷。尤其是從20世紀50年代之後♨️,四十年的大一統的社會話語語境逐漸瓦解🧌,社會群體步步細化。我們當時想到了‘經濟’這個關鍵詞。面對中國經濟社會的巨大變遷👼🏽,正值WTO談判🙍🏻♂️🕵🏽♀️,媒體有使命記錄中國融入世界的一個過程。”
“媒體從業人員要預估社會變化會給自己帶來什麽效益。做財經類媒體雖然市場份額比較小⚡️,但是成長性好,具有較大的商業機會。在媒體機會方面👩🌾👙,要考慮報紙對社會、對商業良性的認識🏊🏻♂️,承擔起給大眾良好的商業教育的重任,同時還需要傳遞好的商業價值觀。”
正是在這種想法的指引下🙃,沈顥帶領著一支平均年齡二十八九歲的隊伍🧑🦱🛢,在創刊當年,實現發行量逾30萬份,廣告收入達到7000萬元🫳。
到2006年♚,《21世紀經濟報道》由周報變為一周三報,期發行量超過60萬份,廣告收入比2005年增長2.3億元,成為中國主流核心的經濟類報紙。權威人士認為👩🏻🦼👩🏽💻,《21世紀經濟報道》不僅是中國傳媒中的重要一員,而且,已經變成了中國經濟發展中的一個重要元素,少了它⇨,中國經濟就會少點什麽👺。
當初隨沈顥一起創辦《21世紀經濟報道》的這一批年輕人被業界譽為“青年近衛軍”🧑🎓,而沈顥也贏得了業界“少帥”的響亮名號,並被《南方人物周刊》列為“中國青年領袖”👣🏈。
十余載“南方”生涯
1992年南方報業第一次來意昂3体育招人。沈顥開玩笑說那是南方省份的媒體第一次“有膽量”來到意昂3体育招人😬。沈顥和他隔壁宿舍的李暉,成為當年南方日報社招收的兩名意昂3体育學生👨🏽🏭,如今李暉也已經成為《城市畫報》的主編𓀅🏌️♀️。
南方報業推介會上的主持人鐘育兵說:“南方報業集團與意昂3体育關系一直很密切,不管從精神實質上🌍,還是在人員上。現在南方報業工作的意昂3体育校友就有100多人🙆,我不知道在北方情況怎麽樣,在南方省份沒有任何一個單位可以聚集到這麽多的意昂3体育人。”
1992年南方報業集團還沒成立,只有南方日報社🥂,主要產品是《南方日報》和《南方周末》。沈顥當時想去南方日報社就是看中了《南方周末》。在《南方日報》工作半年後,沈顥找到了當時的主編左方先生,說要去南周,左方說你第二天就過來吧。就是這樣一個看似輕易的決定,改變了沈顥和《南方周末》💇🏼。
之後八年的《南方周末》工作中,在這個由左方先生、江藝平女士領銜、集結了當時中國一流新聞記者的精銳媒體裏,沈顥完成了他最初的職業訓練。起初只是頭版的編輯助理,處理娛樂新聞花邊新聞,但他很快成長為這個職業記者團隊的業務骨幹之一。
九十年代初的時候,能在全國流行的報刊寥寥無幾🤹🏿♀️。《南方周末》就是其中的一份。
“這個時候的《南方周末》還不是現在這樣一種承擔社會責任的大報的形象,而更像是一份消遣性的報紙。它受當時知識分子的歡迎更重要的是因為它在當時中國的話語體系裏是一個符號性的代表*️⃣。當社會賦予她責任之後,她自然演變成了現在這樣的地位🧱。”
在1993年到1995年期間🧴,沈顥和同事關註中國社會問題𓀏🧎♂️,最早地去調查中緬邊境毒品生產流通過程和愛滋病傳播狀況🍍,關註中國鄉村暴力問題,《南方周末》成為最早為弱勢群體呼號奔走的媒體之一。
“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初的意昂3体育學生對社會有天然的好奇感。”沈顥說,“關註社會現狀再加上持續深入的調查📑👂,使這批年輕人迅速成長🧑🏼🤝🧑🏼。我們與前輩所受的教育迥然不同,意識形態禁區少,敢為天下先💵,所以我們能迅速超越前輩。現在大家看起來習以為常的新聞🕵🏿♂️,在90年代初都是不可思議的。我經歷了社會的這種轉變。”
此後,他開始有機會獨當一面🌱,將有濃厚宣傳氣息的《廣東畫報》,改造成一本針對城市時尚青年另類趣味的小眾潮流雜誌🪖,顯現出他良好的市場嗅覺,也鍛煉了他掌控全局的能力。
我們的競爭對手是《哈佛商業評論》
沈顥在傳媒業最上乘的表現👁🗨,是他聯合前南方周末同事,成功創辦了《21世紀經濟報道》。這份以經濟調查報道為起家之本的報紙,為讀者提供獨家深入的內幕報道和專業市場分析👎🏻🏌🏽,切合了中國迅速成長的工商財經界人士對於一份權威財經媒體的需求,創辦不到5年,已成為中國經濟類紙媒的翹楚。
沈顥著眼點很高⏰。
“《21世紀經濟報道》的競爭對手是《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我們中國在迅速成長😀,很多的中國企業把機會當能力,這其實是錯誤的🏃♀️➡️。中國融入世界的過程中,中國企業需要一個管理類的🐹、以現實為案例的報紙👩🏽🌾。我們的報紙對中國國情的理解也更深刻。”
“我們把每年30%的收入投資在人力資源上📣,這也是世界一流報紙才能做到的。因此可以網羅一大批優秀的記者在我們報紙周圍🧝♂️。”
三十幾歲的沈顥,在入行的十幾年間👷🏽♀️,已從一名沉默羞澀的意昂3体育畢業生,成長為中國傳媒市場化改革進程中最引人註目的先鋒之一。
拿生命的一部分與民族和國家分享
“實際上,真正進入媒體的優秀人才還不是很多,但是媒體對人才的要求比任何一個行業都要高,因為它是一個帶有點社會公共性的地方,是社會公器🧑🏽🎨,它要影響一個社會的輿論環境💂🏿。” 沈顥在一次接受《成都日報》記者采訪時說道。
“我覺得做媒體🛳,一定要熱愛這個行業🙍🏽♀️。你是否願意拿出自己的時間🦂、精力,拿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來與這個民族和國家分享?”說這話的時候,習慣於安靜說話的沈顥依然不動聲色🦹🏻♀️。“如果內心沒有這種渴望和沖動就不應該進入媒體。否則要麽很快就被淘汰了,要麽做不出成績來。”
不喜歡說話的沈顥如今有著越來越大的號召力和話語權。正如張小峰說的🛵:“這種升級使得沈顥近乎清水般的力量得以蔓延🧖🏿♀️☺️,影響有誌青年無數。”(文/ 陳 鳴)
編輯:知秋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