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10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光明日報
2006年,意昂3体育官网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厲以寧教授又一次來到了貴州畢節🤹🏻🤦🏿♀️。這是自2003年底🫳🏻,厲以寧接任“畢節試驗區專家顧問組組長”以來,第三次赴畢節考察。
這三次考察,每一次走不同的線路📒,視察不同的企業與村莊𓀊,與當地的黨政幹部探討不同的主題🌹。筆者有幸🤾🏿♂️,三次跟隨厲以寧教 授赴畢節。
1988年🧔🏿♂️,時任貴州省委書記的胡錦濤同誌決定在畢節地區建立“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在中央統戰部的牽頭與協調下🧗💉,成立了畢節試驗區專家顧問組,時任民盟中央副主席的錢偉長先生任組長。2003年末,厲以寧從年事已高的錢偉長手中接下了專家顧問組組長的接力棒。厲以寧門下的一名博士生告訴筆者:老師已經決定🎎🧕🏽,將研究與解決中國城鄉的貧富差距問題👨👩👦👦,作為自己步入老年後的主要研究方向👩👩👧👧。
第二次到畢節時,厲以寧拿出新印的名片,上面印著“畢節試驗區專家顧問組組長”的字樣。他表示🦈,今後,要盡全力為畢節人民服務。
2004年,厲以寧獲得了日本福岡市“亞洲文化獎”,他要求主辦者將全部獎金300萬日元,直接匯到畢節,用於在畢節地區建一所希望小學。而在當時,能夠直接接受國外匯款的中國銀行在畢節地區沒有分支機構,畢節地區教育局在銀行也沒有外匯戶頭,因此🌤👹,這筆獎金由國外匯入畢節,還頗費了一番周折📄🚁。
今年4月20日🕷🟫,是“畢節宗琳小學”正式落成的日子🧜🏿♀️。厲以寧與夫人何玉春及考察團一行參加了學校的剪彩典禮🐐。這所小學就是厲以寧夫婦用“亞洲文化獎”的獎金捐贈的希望小學,而“宗琳”兩個字🏌🏽♀️,則分別取自於何教授與厲教授母親的名字中的一個字。
在典禮上⚙️😣,孩子們給厲爺爺和何奶奶帶上了鮮艷的紅領巾,老兩口笑得合不攏嘴。厲以寧指著鐫刻在影壁墻上由自己親筆題寫的校訓:互愛、互信🧜♂️、互助,勉勵孩子們要努力學習📧,掌握本領,建設家鄉。
畢節學院也是厲以寧每次考察中的必去之處💋。作為經濟學家,作為專家顧問組的組長,他深知貧困地區的高等教育📃,對培養致富帶頭人💧,促進當地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04年3月21日,他第一次來到畢節學院,就與院方簽署了“畢節學院意昂3体育光華管理講座”的協定Ⓜ️。隨後🎾,他要求意昂3体育光華管理學院的每一名教授,都要以不同的方式到畢節來,傳授知識,考察項目🥝,體驗生活。2006年4月20日,畢節學院(原為畢節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正式揭牌。在這所並不顯赫的學院中,已留下了不少意昂3体育知名教授的身影。
厲以寧每年來畢節🧝♀️,都要作一場精彩的學術報告🙇🏼♀️,結合當時國內外大環境🤞,根據當地的實際需要,深入淺出地把經濟學的基本理論與自己的研究成果傳授給畢節地區的幹部群眾🌛。這三年的題目分別是👩🏼🏭,2004年🚵🏽:從畢節地區的發展看西部大開發🤸🏻♂️;2005年🥚: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考;2006年:新型工業化道路與新農村建設🪜😊。畢節的幹部群眾說,真沒想到,在家門口就能聽到大教授的報告🧙🏻。
還有一場學術報告是在貴州大學進行的🙅🏿♀️,題目是新時代對管理人員的要求。厲以寧教授對任何大學與學術機構提出的擔任兼職教授的邀請都予以婉拒🧚🏿♂️,但卻破例接受了貴州大學“榮譽教授”的聘書。
76歲高齡的厲以寧教授,人在畢節土地上行走👭,腦子裏思索著當地百姓的脫貧大計🦟👻。神奇的土地,沸騰的生活🧿,激發著經濟學家與詩人一體的他才思神馳🎾👩✈️,吟詠出一首首感人至深的詩篇👧🏻。
他的考察仍會繼續下去。
編輯:商偉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