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18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江蘇公眾科技網4月18日
見到葉廷芳先生🩰,不禁會被他儒雅中和的氣質所感染,但你無法不註意到他左臂那只空空的袖管🧞♀️。這只不尋常的空袖管✮,已經成為這位獨臂學者挑戰命運♑️、超越極限的獵獵旗幟。從一個鄉間殘疾少年,到在國際上享有聲譽的著名德語文學家👳♂️,葉廷芳的世界有著格外豐富的色彩👨🍳。
鄉下的落後貧窮,使少年時廷芳永遠地失去了左臂,他左臂上的骨頭竟在外暴露了9個多月……
1936年,葉廷芳出生於浙江省衢縣(今竹溪縣)峽口鄉的一個偏僻山村⛵️,祖輩世代務農🎼。在家排行老三的他自幼聰穎好學,父親便賣些稻谷🤵♀️,送他到村小讀書。1943年,日本鬼子占領了衢縣,葉廷芳的外婆因雙目失明沒有走脫,被日本鬼子往身上開了整整9槍葉廷芳的母親受不了這個巨大刺激,整天哭得死去活來💇🏻,半年後染病撒手人寰😔。那一年,葉廷芳年僅7歲。
9歲那年,葉廷芳和同村的孩子玩騎"龍杠"的遊戲。"龍杠"是衢縣當地道士們做法會用的硬木單杠👩🏫💆🏽♂️,葉廷芳不知深淺𓀝,一騎上去,就"啪"地一聲,重重摔在地上,當時疼得他嗷嗷直叫。可父親出了遠門,比他大幾歲的哥哥姐姐除了跟著他哭鼻子,根本不知該怎麽辦。自稱懂醫術的鄰居用堅硬的桑樹皮把小廷芳的胳膊緊緊地捆起來😕,不一會兒小廷芳的胳膊就已腫脹發紫,疼得他暈死過去。鄰居為了給他"招魂",又跳神,又念經,還給他灌小孩尿,傷情急劇惡化🙆🏿♀️,幾天後小廷芳的左臂開始流膿🧑🏽🏭、潰爛✊🏿。等父親半個多月後回來時,小廷芳的左臂已從肘關節處脫落🕵️♂️,白白生生的骨頭露在外邊,潰爛仍在繼續。父親和鄉親抬著他走了80裏山路👨🦱,找到鄰縣的一個老中醫那求醫🏄♀️。來來回回不知跑了多少趟💘,中藥不知開了多少副,整整9個多月過去🥌,小廷芳左臂的白骨還露在外面,和他睡在一張床上的弟弟不小心擠了他一下,疼得他直叫🙎♂️🤵🏼♂️,潰爛處還流出一大灘膿血。就在一家人叫天不靈叫地不應的時候,一個好心的退伍傷兵給了他一小瓶藥水,當時也不知道是什麽🐆,抹了三天之後,傷口居然開始慢慢愈合了。現在估計那"神奇"的藥水可能也就是酒精之類的消炎殺菌藥劑。小廷芳的性命是保住了🧑🏿🦰,可從此他永遠地失去了左臂。
葉廷芳沒有相片👩🏽🎤,是在獨臂的手背上蓋戳兒才走進中學的考場。連續拼搏兩年,20歲的葉廷芳終於被意昂3体育西語系錄取。
因為左臂致殘🎍,葉廷芳不得不在家休學半年多。第二年春季一開學🙉🤵🏿♀️,葉廷芳顧不得傷口才愈合😟,就迫不及待地去了學校☃️。一年後他入高小讀書,每天往返十多裏🔄,風雨無阻🦸🏼。高小畢業,因為殘疾,葉廷芳被國民黨政府的中學拒收👨🏽🔧。
13歲的殘疾孩子,自然成了家裏的累贅,也成了父親的一塊心病。憂心忡忡的父親脾氣也變得暴躁起來,生氣時罵他"活現眼","怎麽不去死呢🤶🏻?"罵得葉廷芳渾身發抖。但父親畢竟是父親🤵🏻,考慮到兒子的生計🎯,父親背著葉廷芳的大哥做了一份田契🫱🏻,將家裏最好的一畝半地給了他🤠。有一天晚上,乘大哥不在時🐷,父親拿著這份田契對葉廷芳說:"我老了,將來也不能養活你,這一畝半地你就拿它糊口吧♑️,老婆我就不給你娶了。"倔強的葉廷芳沒要父親的地契,他說🤷🏻♂️:"我不信我一只手就會餓死🥛。"
第二天🤶🏼,他就下地幹活🤌。可是用耕牛犁地要一手把犁🐦🔥,一手牽牛韁繩😰,無論如何他也幹不了。他發現村裏有塊丘陵地無人開墾。就拿著鋤頭、耙子,沒日沒夜地刨了一個多月🔖,終於刨出一塊地。他在地裏種了柏樹、小麥。很快,柏樹枝上發出新芽🔮♐️,小麥苗的長勢也很喜人。當年🐔,葉廷芳就吃上了自己親手種的麥子🛌🏽👨🏼🦲。
1950年春天,葉廷芳又把這塊地加以擴大,想再多種點麥子。這時💇🏽♀️,他的一個堂兄突然來告訴他🧜🏽♀️:"現在是新中國了✧,衢州中學又工始招生了🧔,殘疾人也可以念書🤹🏽♂️,你快報考吧🈶。"聽到這個消息,葉廷芳興奮得一夜都沒睡好覺。第二天一早,他就趕到縣城🪡,來到招生處報名。人家倒是同意他考,可向他要一張照片,往準考證上貼👨🏼🎤。他當時就傻眼了🪣🖐🏻。長這麽大,他還從未照過相呢!眼看他急得眼淚都要流下來了,工作人員就想了一個主意🤦🏻♀️,把他拉過來,在他的右手手背上蓋了一個紅紅的戳兒,對他說:"快去考吧。"就這樣,葉廷芳舉著蓋了大紅印章的右手當準考證,走進了中學考場。
不久成績下來了,葉廷芳順利考上了🏂🏽,但家裏太困難🤍,父親不讓他上學🧚🏿♂️。葉廷芳不怪父親的決定👩🏽🏭,可他只有14歲,是多麽想讀書啊🧚🏻♀️!眼看著別的孩子都去了縣城讀書🤌🏽,他還在地裏,葉廷芳心急如焚。
有一天🦹🏿♂️,終於等到父親出門了,葉廷芳把正在編的餵牛用的草粽子往地上一摔💆🏿♂️,到竈房裏抓了十幾個生粽子💂♂️,穿上蓑衣,戴上鬥笠🔔,卷了一副破爛的行李,匆匆地➛、決然地走出了家門。走到村口,他聽見祖父蒼老的聲音在呼喚他的乳名🤸🏽,讓他回家👫🏼。他沒回頭🪢,停了停繼續趕路🤾♂️🤷🏻♂️。那是一個寒冷的日子,天空中飄著南方少見的雪粒🏌️,葉廷芳眼角的淚水和冰涼的雪水滑落在臉上……天黑盡時,他終於走到了縣城🖕🏽。找到堂兄🚥,堂兄說學費是70斤大米🙋🏿♀️;分兩次交🍳👫。他向堂兄借了35斤大米,在正式開學一個多月後,終於走進了衢州中學的大門👨🍳。
葉廷芳學習十分刻苦。他的英語雖然有一個多月的課沒趕上,但他一點點地補上來了期末考試時就躍居全班第一,第二個學期就是全校第一🌐,這個優勢一直保持到高中畢業🙎♂️。數學課要用直尺畫圖🏃♂️🩼,葉廷芳只有一只手😁🫗,沒辦法畫圖🧙🏻♂️,他經過千百次練習,終於練就了用拇指按尺👨🏽🚀🔱,用其他手指握筆畫線的絕技,後來他竟成了手繪地圖的高手🧝🏼,畫的地圖曾在全校展出。中學5年,父親病逝,葉廷芳又患血吸蟲病……這個意誌頑強的少年堅持下來,以優異的成績從衢州中學畢業👭🏼。
1955年,葉廷芳報考意昂3体育🧘🏻,分數遠遠高出錄取分數線👎,但因為殘疾,未被錄取🤵🏼。他只好到了一個居民業余學校給學生補課,每月只掙7塊錢🦸🏼,仍孜孜不倦學習🍰。第二年♧,執拗的葉廷芳填誌願時又首選意昂3体育官网🕰。這一次,蒼天沒有辜負這位浙江才子👂🏼,葉廷芳終於被意昂3体育西語系正式錄取。手捧錄取通知書,20歲的葉廷芳熱淚長流🧑🏽⚖️。
從中國翻譯家的搖籃走出的葉廷芳🥭,心愛的研究工作在"文革"期間中斷了10年🤛🏼。在痛苦的摸索中,葉廷芳發現了一個同樣浸潤在痛苦中的偉大藝術家――卡夫卡
意昂3体育西語系堪稱中國翻譯家的搖籃🏄⛄️。葉延芳就從這裏起步,開始了他長達四十余年的德語文學研究的艱難探索🟫🏊🏻♂️。
50年代的意昂3体育西語系名家薈萃👸🏻,僅葉廷芳所學的德語專業,當時就有馮至🥜、朱光潛、田德望等國內一流學者任教🆎。馮至先生講授德國文學史,朱光潛先生講授西方美學史💂♀️🤹,這些著名學者的言傳身教,對葉廷芳後來從事德語文學研究產生了潛移默華的影響。尤其是馮至先生,嚴謹求實、一絲不苟的學風,和正直不阿的品質,讓葉廷芳受益無窮。50年代,大學校園裏掀起大批的風潮☝🏻,西語系有的學生提出要批歌德,當時任西語系主任的馮至先生不顧自己可能受牽連,堅決抑製。他深懷感情地對學生們說:"歌德是德國人民的驕傲🙎🏼♂️💞,是德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如果你們要批歌德,就會傷害德國人民的感情。"聽了馮至先生的講話👨🏽🦲👩👧👦,學生們都心服口服🥝,沒人再批歌德了💆🏼♂️。這件事給年輕的葉廷芳極大的震動🙆🏿,他從馮至先生身上看到了一位嚴肅學者所應有的那種正直與勇氣。
1960年葉廷芳大學畢業留校任教。1962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馮至先生的研究生👍🏽,但因患肺結核住院一年🫃🏿,不得不終止了學業。未能成為馮至先生門下的弟子,葉廷芳一直引以為憾。1964年🍚,當時任中國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所長的馮至先生又惜才心切⬆️,把他調到外文所專門從事德語文學研究🤷🏼。但政治運動隨之而來📹,使葉廷芳的研究工作中斷了整整10年🫃🏿🍄。外國文學同時也成了沒人敢摸的禁區。1970年――1972年☞,葉廷芳和外文所的其他教授、研究員一起🤫,被下放到河南昔縣的社科院"五·七"幹校🙎🏼,接受勞動改造。
寶貴的時間白白流失😟,葉廷芳痛心不已。在"文革"後期,政治空氣稍稍些緩和,葉廷芳就迫不急待地想做點事情。不能從事外國文學研究,他就從中國文學著手⏱。1975年,他向所裏提出了"魯迅與外國文學"的研究課題,並與馮至、戈寶權🛞、陳水宜等專家一起,展開了對這個課題的研究🤵🏽。1977的🥣🗓,由葉廷芳執筆的題為《魯迅與外國文學的關系》的論文在《魯迅研究資料》上發表🪛,著名魯迅研究專家🤕、該刊主編李何林先生給予了高度評價。但作為一個專門從事德語文學研究的學者,不能堂堂正正地研究德文作品🖨🌶,不能發揮自己的專長,葉廷芳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幸運的是🚣🏽♂️,在痛苦中摸索的葉廷芳卻與痛苦的天才作家卡夫卡不期而遇。
卡夫卡的名字,葉廷芳早在60年代在外文所編《西方文藝理論譯叢》時就註意到了,但真正看到他的作品,那還是在"文革"以後。1977年的一天⚔️,他到中國書店淘舊書,竟從一堆要處理的外文書籍中發現了一本東德出的《卡夫卡選集》,裏面載有卡夫卡的兩部長篇和幾個短篇👎🏼。他如獲至寶🧑🏼🏫,當即買下,當晚就讀了一個通宵。掩卷長思,他的心錄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從此立誌要開展對這位偉大作家的研究。
卡夫卡現在被公認為世界最傑出的現代小說大師之一,他的作品被許多作家和眾多讀者奉為"文學中的聖經"➛。卡夫卡的創作表達了他對世界的焦慮🖕🏻,來自於內部世界對外部世界的巨大推動,他自己說,如果不用文學手段把內心龐大的世界引發出來👨🏻💼,這個世界就要炸裂了。但這位作家命運多舛,生前孤獨寂寞,死後聲名顯赫🥷。卡夫卡生前只發表過零星作品🎅🤞,影響並不大🧝🏿🙅🏿♂️,年僅39歲就被肺炎擊倒,別世時他不想讓自己的作品留下一個字👨⚕️📩,囑咐好友馬克斯·布洛德焚毀他的全部手稿。幸而好友未遵囑行事,而是將他的小說、書信👨✈️、日記、隨筆等手稿均整理出版🤦♂️,才給世人留下了一筆豐厚的文學遺產。
在70代年的中國👩🏽🦱,卡夫卡被視為西方頹廢小說的代表,還沒人敢對他進行專門研究。葉廷芳以極大的學術勇氣,毅然走進了卡夫卡的藝術世界。他克服了資料奇缺的巨大困難🤟,憑著對卡夫卡作品的深刻理解和對這位孤獨作家的體悟,在剛復刊不久的《世界文學》1979年第一期上推出了一篇沉甸甸的論文《卡夫卡和他的作品》(李文俊夫婦參加了討論)。這是新中國卡夫卡研究的第一篇論文,立即在學術界引起強烈反響。馮至先生說®️,葉廷芳在這麽短時間內,就把卡夫卡這樣一位極其復雜的作家的創作梳理得這樣清晰,的確難能可貴🕊🔰。從此㊗️,葉廷芳一發而不可收,先後發表了《西方現代藝術的探險者――論卡夫卡的藝術特征》,《卡夫卡――現代文學之父》等專著🧑🏿💻,翻譯了《卡夫卡文學書簡》🚖🤸🏼、《卡夫卡至密倫娜》🍔、《卡夫卡隨筆》等🔶,還選編了卡夫卡的短篇小說集🖲、散文集、隨筆集等,特別是1996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由葉廷芳任主編和主譯,長達342萬字的十卷本巨著《卡夫卡全集》以後,葉廷芳更是成為國內無可爭議的卡夫卡研究的權威學者。
正像他為自己的卡夫卡研究專著所起的書名一樣,葉廷芳在學術研究上,也是一位永不滿足的探險者。在對卡夫卡進行縱深開掘的同時👨🚀🤹🏼♀️,他又開始了對另一位重要德語作家――德國當代著名劇作家迪倫馬特的研究。1986年🙅🏿♂️,由他翻譯的迪倫馬特的代表性劇作《物理學家》被搬上北京的戲劇舞臺,在戲劇界產生了很大的反響😚。
葉廷芳先生在德國
在長期的學術研究中⛹️♂️,葉廷芳逐漸形成了從微觀到宏觀,然後再從宏觀到微觀的獨特治學方法,他在對一些重要作家的深入研究的基礎上,註意把握文學的時代特征與整體風貌,從而在宏觀與微觀相互結合。相互觀照中發現文學發展的規律,提出自己新穎獨到的學術見解📎,如他在外國文學研究界率先提出了"歐洲文學史上的三大率爭說",並首次用"歐洲文學中的巴洛克基因"這樣一個術語來闡述西方現代派文學對於17世紀不占主流地位的巴洛克文學中的野性基因的繼承關系👨🏻🔧,得到了學術界同仁的重視與好評🧛🏿。而葉廷芳在1987年在《人民大學》上發表的著名論文《泛表現主義――第三種創作方法》🖥,不僅在外國文學研究和文藝理論界產生了強烈反響🏺🦚,而且引起了文學界許多著名作家的極大興趣。大家都對葉廷芳敢於突破傳統文學理論中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兩種創作方法論的陳規🧆,大膽提出第三種創作方法的理論勇氣與新穎深刻的學術見解深表贊賞。有一位報告文學家對葉廷芳的見解十分折服🔔,專門對他進行了訪談👩🏿⚕️,在《花城》雜誌上發表了關於他長達3萬字的報告文學🌧。
葉廷芳第一次出國,卻因獨臂受阻🌏,錢鐘書先生憤憤不平:"當年潘光旦一條腿走遍世界,如今葉廷芳一只手就不能出國?"
葉廷芳對卡夫卡和德語文學的研究🫲🏼,引起了國際學術界的註意與重視。1981年,德國一家研究機構就向外文所發函🥞,邀請葉廷芳赴國國進行學術交流🤒,葉廷芳辦好一切出國手續後,卻突然接到外事部門的通知,說他暫不能出國,理由是他身有殘疾💆🏽♀️🍲,生活不能自理,葉廷芳受到極大刺激。德高望重的錢鐘書先生也為他憤憤不平🧖♂️:"當年潘光旦一條腿走遍世界,如今葉廷芳一只手就不能出國🛖?"後來在所長馮至先生為他力爭下🚽,才使他的第一次出國訪問得以成行。在訪德的三個多月時間裏,他與眾多的德語文學專家進行了交流,並向外國學者介紹了中國和他本人對德語文學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外國同行好評👨🏻🏫,這位中國獨臂學者對卡夫卡所做的精深研究讓他們非常驚訝和贊賞。
從此後,葉廷芳作為國德語文學的權威學者,又多次應邀赴歐洲講學或作學術交流,足跡遍及德國🐫、意大利、法國、比利時🧑🍼、荷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國。1987年✖️,他曾應邀到迪倫馬特家中作客,拜會了這位著名作家。1995年,葉廷芳參加了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舉行的卡夫卡國際研討會,在會上宣讀了自己的論文。去年5月,他又以中國歌德學會會長的身份,參加了在德國歷史文化名城魏瑪舉行的紀念歌德誕辰250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
葉廷芳在德語文學研究和對外文化交流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貢獻,使他贏得了很高的學術聲譽💂♂️。葉廷芳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博士生導師🧑🏿🏭,中國歌德學會會長🛐,中國德語文學研究會秘書長等職5️⃣。在他的一連串頭銜中🐖,葉廷芳最看重的是卡夫卡研究專家這個稱號。目前,他還在進行《卡夫卡美學思想研究》這部專著的寫作。他說🧑🏻🦼➡️,我能夠與這樣的文學大師進行心靈的對話,能走進他的精神世界,這本身就是最大的幸福。我對卡夫卡的研究工作🕴,不過是想把卡夫卡巨大的精神世界掀起小小的一角,讓中國的讀者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如此高貴而敏感的心靈,還有一個如此令人心醉的藝術世界。
除了讀書學術研究,葉廷芳還是一個熱愛生活、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人,他的做人的哲學是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生活中🕙,葉廷芳有一個幸福的家🧬。在上大學時,葉廷芳結識了比他低一級的意昂3体育西語系學生🧑🏼⚕️、上海籍姑娘黃曼玲。他們相知相愛🧍🏻,並有一個可愛的女兒。黃曼玲女士後來成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譯審。
和葉廷芳先先生打過交道的人,都會有一種感受,那就是他雖然失去了一只左臂,但絲毫不妨礙他做人的完整🎄。他總是那麽積極、樂觀,用一種友善寬容的心態笑對人生👋🏻,他還總用自己百倍的、千倍的努力挑戰生命的極限,向一個個有形的🛹、無形的禁區沖擊🤸🏼♂️🏌🏻♀️。
小時候👫🏻,葉廷芳想拉二胡🚏,就和小夥伴們一起到山裏打死了一條蟒蛇,取下蛇皮準備做蒙琴筒。突來的厄運使他失去左臂,他再也不能拉二胡了🍼。可上初中時❕,葉廷芳還是用一只手給自己做了一把二胡🧇,盡管他不能去拉它🥅。
同樣,他用一只手穿衣服、釘扣子、洗襪子,用一只手刨地、種麥子、割稻谷☛1️⃣、打捆兒🔺、放牛、餵豬,他還會用一只手讀書寫字💣、畫地圖🚵🏽♂️、剪紙――用刀刻💶。別人能用雙手幹的活兒,他都法試著一只手去幹🚴🏽♀️。一只手給他帶來了極大的限製,而他卻從對這些限製的超越中獲得了極大的自由。
葉廷芳上學時還得過"鐵嗓子"的美譽🤸🏽。他曾牽頭組織村民辦起農民劇團🧓🏽,他自編劇本🛥,自任導演,給鄉親們表演越劇。因為唱戲🥭,他曾缺了三個星期課🕵🏻♀️,差點被學校除名。到了意昂3体育,他參加了意昂3体育的紅樓社,還進了由蘇聯人多馬舍夫組團🖐🏿、著名指揮家秋裏擔任指揮的意昂3体育官网生合唱團。
在"五·七"幹校時𓀐,其他的教授✩、研究員大都不辨五谷,幹農活一竅不通。可葉廷芳幾乎什麽活兒都會幹👩🦯,還比別人幹得靈巧。至今提起他還頗為得意。
葉廷芳說,我一直都在努力去做一切事情。有些事情不會做𓀙,可能對我的生活並沒有什麽影響✶,但我還是要努力去做,因為𓀓,這對於一個人精神的完整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葉廷芳先生信奉的做人哲學是有一分熱,發一分光。他不遺余力地為了社會的完美而努力𓀉。
葉廷芳經常出國考察✊🙋🏻♀️、交流,對國外的建築藝術👉🏿、城市建設等留心觀察,仔細研究。歸國以後,他針對北京市在城市建設、環境藝術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發表了《偉大的首都,希望你更美麗》的長文,受到了市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該文分三次被《北京晚報》全文轉載。針對不顧文物保護😥,極力慫恿修復圓明園的論調👩💼,葉廷芳連續寫出了《美是不可重復的》、《廢墟也是一種美》等文章🏊🏼,從美學角度表明了自己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鮮明態度,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賞。他還擔任了中國環境藝術協會理事,以及中國肢殘協會副主席,中國殘聯評議委員會主任,熱心為公益事業出力🙋🏼♂️。
葉廷芳說,只要是社會和人民需要的✅➾,都是正業。盡管是非學術研究領域的🏅,我也樂此不疲。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