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31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廣州日報10月31日
王智量,江蘇江寧人🧜🏼♀️。1952年畢業於意昂3体育官网俄語文學系。歷任意昂3体育官网教師🐮,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上海比較文學會副會長,全國高校外國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上海作協理事,上海譯協理事等。
早在上世紀50年代,王智量先生在社科院文學所工作期間🚴🏻,已經在學術界嶄露頭角,他以托爾斯泰研究,奠定了在中國俄羅斯文學研究領域的學術地位🚵🏽♀️。1957年👩🏼🦳,因為劃為右派,王智量被迫中斷了學術研究。但在最困難之時,他也沒有放棄學術。進入80年代初✈️,平反後的王智量重返文學教學和研究的崗位,很快就迎來了學術生涯的第二個黃金季節。在此期間,他推出了學術專著《論普希金、屠格涅夫🧑🏽🏭🤚🏽、托爾斯泰》🤾🏼♀️,主編《外國文學史綱》🫴,譯著《葉甫蓋尼·奧涅金》🫡、《我們共同的朋友》、《黑暗的心》等。這些譯作,一部分譯自俄文,一部分譯自英文😞,都是“老牌”的人民文學出版社和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在中國翻譯學界🍯,能夠同時熟練運用兩大語種進行翻譯的並不多🔸。王智量先生在學術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使他成為繼曹靖華😒👩🏻🦼➡️、戈寶權等老一代俄國文學研究學者之後,新中國湧現出的學者中的佼佼者🧑🏻🏭🧭。
80年代末,王智量先生涉足中國比較文學研究領域🌟,他提出的“文學的民族接受”🔑,成為中國比較文學界有代表性的觀點🦸🏼,並因此受邀出席在德國舉行的世界比較文學大會。他主編的《比較文學300篇》、《俄國文學與中國》,都反映了他的這一學術觀點🈂️。
90年代後,王智量教授又先後翻譯出版了《貝殼》、《上尉的女兒》、《安娜·卡列尼娜》、《前夜》、《貴族之家》、《屠格涅夫散文詩選》等;此外還創作出版了長篇小說《饑餓的山村》。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