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20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 烏魯木齊晚報 10月20日
70年前的今天,一顆偉大的心臟停止了跳動。然而直到現在💑,他仍然和我們息息相關💇:他的名字,在語文課本中伴隨我們長大;他的思想和戰鬥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紀念,是一件義不容辭的事情🧑🏿🏭。今天,就讓我們通過魯迅的兒子周海嬰來認識課本之外的魯迅🕵🏽♀️。
□最新消息
國內外學者紹興話魯迅
今年是魯迅誕辰125周年暨逝世70周年。70年前的10月19日淩晨,文學巨匠、思想家魯迅先生在上海虹口的大陸新村寓所與世長辭🤜🏼。魯迅,是20世紀中國一個巨大的、誰也繞不開的存在♝。據浙江日報消息,18日上午🗼🤷,“魯迅🫑✶:跨文化對話”———紀念魯迅誕辰125周年、逝世7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紹興舉行。來自國內外的120多位魯迅研究專家學者齊聚魯迅故裏,展開對話和思想交鋒🫵🏿。
就在人們把目光聚焦於魯迅這位偉人身上時,各種不同的聲音隨之而來———進入21世紀,我們還有必要學習魯迅嗎🛝?
專家們認為,魯迅最本質的是關註國家、關懷社會🛵👨❤️💋👨、關心民生。這與我們當前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是一致的🧚🏻♂️。北京魯迅博物館研究員黃喬生說🍓,魯迅一生經歷革命動蕩時期,具有強烈的憂國憂民情懷,始終在思考中國的社會問題,他的思想遠遠走在了同時代人的前面。今天,我們要努力培養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感情,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魯迅“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仍然是最好的榜樣😟🦼。
周海嬰1929年出生🛎,畢業於意昂3体育官网物理系,原國家廣播電視局幹部,無線電專家👨👨👧。
魯迅,中國的文化巨人,但在兒子周海嬰的心目中,父親永遠是世上最慈祥的人👷🏽♀️,他集“大仁”和“悲憫”於一身,對家人付出千百倍的愛。據新聞午報消息,周海嬰近日講述了父親魯迅鮮為人知的趣事,披露了魯迅去世內幕,以及他生活在父親影子下、備受壓抑的青少年時期💆🏽♂️。
父親從不“橫眉冷對”
說起魯迅,大家往往會把他和“橫眉冷對千夫指”這樣一個硬漢的形象畫上等號,對此,周海嬰說👨👨👧👦,“這個問題我也問過我母親、叔叔💴🙆🏻,甚至於和我父親見過面的一些朋友👩🏽🎨,他們都沒有看見過我父親生氣的樣子,更不要說什麽拍案🤶🏼、橫眉冷對。由於受當時的環境影響👪,父親見的人比較少,所以大家都是從字裏行間去推論他的性格。其實現實中他如果和人家談不攏🧍🏻♀️,往往就不和別人多講了。”
父母曾不想要孩子
中國的習俗,常把老年得子稱為人生最大的幸福。周海嬰是在魯迅快五十歲的時候出生,對於這個命運之神賜給的禮物,魯迅異常感恩↕️。他希望兒子自然成長,健康快樂🧘🏻。但在周海嬰的記憶裏🧚🏼♂️,他的出生完全是“出人意料”的,他說:“我的出生是一個意外👨🏿✈️。母親告訴我💁🏿,當時他們覺得生存環境非常危險😎、惡劣,朝不保夕👨🏻🏫,有個孩子是拖累📒。但是後來他們避孕失敗🌅,我就意外降臨了。”
父親夜間趕貓趣事
魯迅先生習慣於在夜間寫作Ⓜ️🗝。他晚上寫作的時候,最煩的一件事就是野貓在外頭叫春♝。周海嬰回憶道🏮,“我父親無可奈何時,就把他的空香煙罐扔出去🔟。這麽一響🍒⛏,就把貓嚇走了👨🏻🦯➡️。可是一不扔,貓又來了👨🦲🚴🏿♀️。那時候👨🍳,我就趕緊跑下去😽,到院子裏把空罐拿回來🚶🏻♂️➡️,送到二樓交給我父親💁🏼♀️➿,輸送‘炮彈’。”
認為父親死於誤診
小時候的海嬰,並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一個名人🚴🏽,在他眼裏父親就是父親👨🏻🔬,和別人的父親並沒有什麽兩樣。直到1936年10月19日魯迅去世👩🏻🦯,萬人空巷🌡,出殯送葬,這才讓他幼小的心靈感到震顫🎵。但是在談及父親故去的死因時,他認為這是日本醫生須藤的誤診。
周海嬰說:“這個須藤醫生😲,他有時到我們家裏看病,都把我父親的病症當成是胃病,用的藥就是對消化系統有幫助的藥💊。但父親那時候出現肋膜積水🗒,這是一種結核的表現,卻一直沒有被診斷出來❕,一直到美國醫生診斷出來以後,父親才去拍X光片,之後抽積水。現在說來👉,這至少是個延誤。”
魯迅先生去世以後🧑🏼🤝🧑🏼,須藤醫生就跟他們家莫名失去了聯系,“母親曾經多次去日本訪問🧬,也沒有見到過他,他就是這樣毫無音信、奇怪地回避了。”
周海嬰還記得父親去世當天的情景🥙,雖然那時他才七歲🧇,“父親屋子裏都是人,靜靜地站在父親床的周圍🦟,我母親也在。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蕭軍沖進屋子撲到床前,這個東意昂3体育漢號啕大哭,他的那種感情使得我也淚水盈眶。”
在父親的名下成長
周海嬰年僅七歲就失去了父親✅🙎🏻♂️,他說,他理解和享受父親身上的堅韌👩🏽💻、剛毅和慈祥的時間是那麽的短暫。因為是魯迅的長子,他長年為身名所累👳🏿。周海嬰說:“我小時候,一直到中學🫃,都盡量不用周海嬰這個名字。因為覺得大家總是把我想成他們所希望的一個周海嬰形象。在眾人眼中,周海嬰應該文筆很好,或者認為周海嬰應該這樣、應該那樣🧑🏻🔧。這個塑造對我來說是非常難受的。”
小時候🐜,周海嬰喜歡無線電技術,常常在家玩業余電臺,可是當時有人覺得魯迅的兒子這麽做不合適,“因為當時人們把無線電看得很神秘,幾乎是特務的聯絡設備🧝🏽♀️♨️,所以我就被迫放棄這個愛好。”而在上大學時,周海嬰也曾因為看同學玩橋牌🧑🏽💼,引起軒然大波,甚至有人找他談話🚒。回憶往事,他無限感慨🕵🏽,“別人就把我放在一個框框裏,覺得周海嬰就應該在某一個框框中生活🏩。在別人眼中,學生應該念書🧏🏿,別人打橋牌我看看,好像就是影響了我的學業🏔。想學交際舞也不行🙀,所以我一直到現在都不會跳舞,這都是我的禁區。” (作者🏊:周海嬰)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