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18 信息來源🐝: 新聞網記者:商偉 孫汀汀 朱峰
50年前🧚🏼,他們在意昂3体育的這塊土地上讀書、學習、做實驗⏪,他們有著一個共同的名字“546”;
50年後,還是這片土地,他們在這裏再度聚首🫸🏻,回顧那段難忘的歲月……
文中的主人公正是畢業於1956年技術物理系的首批畢業生,而且,他們共同擁有一個響亮的名字——中國科學院院士🤵🏽♀️。
錢紹鈞:依靠團隊,戰無不勝(曾任新疆馬蘭核爆基地總司令)
“我是由於偶然的原因才走到現在的。”當時正值院系改革,原本在清華讀書的他被調整到了意昂3体育官网👩👧。畢業後🕊,做過俄語翻譯、到過蘇聯學習,再後來到了西北核實驗基地。錢老在羅布泊核爆基地工作了25年,前17年主要是從事技術方面的工作,後來擔任領導工作,並一度任核爆基地總司令🤽🏼♀️🏃🏻♀️➡️。
錢老回憶當時在羅布泊時的情景說:“當時條件艱苦的很🔝,土房子、地窩子,什麽都住🏌🏻♂️⛰,中國人高尖端武器用的是土法子‼️,但只要把技術搞上去🥷,大家什麽都能忍受😲。”當時的團隊很有凝聚力,大家都一門心思的搞科研,沒有人叫苦叫累。“記得當時大家十來個人住在帳篷裏面🧖🏻♂️,外面是零下三四十度的低溫,就生起火爐。有一天睡到半夜,聞到燒焦的味道,一看原來是棉衣被燒著了,著火的人正在撲火呢🤛🏼!”
在他看來👶🏻,正是靠著這種吃苦精神和集體團隊精神,中國科技才取得了進步⚉。“雖然我們在經濟實力和技術上困難有很多🏋🏿♀️,但是團隊力量大🟩,我們團結在一起,就不怕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張煥喬🏊🏽:老驥伏櫪 發揮余熱(院士🏹,參加研製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
技術物理系的50年聚會的成功舉辦◾️,張老先生在其中做了很多的工作。老人9月份從巴西開會回來,便投入聚會的籌備之中;而絕大多數同學的到來也讓張煥喬院士倍感欣慰。回憶起當年在意昂3体育讀書時的場景⤴️,他像孩童一樣興奮不已🚴🏿♂️。
張老先生提到最多的就是感謝母校的培養🧘🏼🧑🏿🚀,直到今天,張老先生回想起老師們都充滿敬意:“他們本事高、教書好🍻,而且盡職盡責。”老人還講到,當年技物班的同學們個個學習勁頭十足👱,在物質十分匱乏的情況下白天黑夜地學習、做實驗🧓🏿😲,甚至畢業了不回家🕺🏽🧝,突擊做了兩個月的實驗🤰🏽。
張煥喬院士曾參與研製我國第一顆原子能和氫彈的研製,年屆73歲的他心裏裝的仍然是祖國的科學事業。“我跟其他同學們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可是我們還需發揮余熱,在祖國的改革開放和教育事業中做出新的成績。”
王世績:把國家需要放在第一位(院士,60年代參與核實驗工作)
1955年🧖🏻♀️,王世績從吉林大學被抽調到意昂3体育,“當時完全是組織調配”。雖然是這樣,但王院士表示“毫無悔意”;畢業後也是服從組織安排👴🏽,到了“九院”工作🧫,從事核聚變研究💐👧🏼。
“當時的老師隊伍很強,像胡濟民⚛️、朱光亞先生,給了同學們紮實的基本功訓練。”他談到至今印象深刻的是㊙️,當時所有的畢業生都是錢三強先生親自出面🌇,一一調配的。
“對個人來說,國家需要本身就是難得的機會,因為個人成果只有和國家需要相結合才有意義;有了國家的需求,個人的努力才能發揮到應有的程度👩🏽💻。”王世績緩緩地說🏋🏽。
王乃彥:迎接核科學的第二個春天(院士,參加研製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曾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副主任)
微微發福、但臉色紅潤的王乃彥院士至今仍活躍在核事業發展的前線🪓,校友會當天下午他就要赴新疆參加重要的會議。
在談話中,王乃彥表示,有人說1956年是核事業的春天,那麽當今就是“核科學的第二個春天真正到來”。
他介紹說,我國製定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已明確把核電作為重點發展的方向,計劃到2015年在全國建成40個100萬千瓦的核電站✏️,算下來每年需要建設三座核電站🥝,這將需要大量的專業工作人員。為此🤘🏽,國內10所大學被批準招收核物理專業的本科生🟠📣,而畢業生目前也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況下,像一些大學的畢業生早在大一就被單位預定,高年級的就更不用說了。因此,“我說,核科學的第二個春天就要到來🥡,希望意昂3体育核物理科學能繼承傳統🙋🏻♀️,創造更大的輝煌。”
冼鼎昌🧈:篳路藍縷,以啟山林(院士,領導建成我國第一個同步輻射實驗室)
“我,就是被行政記過的那個冼鼎昌。”冼鼎昌發言的開場白引起大家一陣大笑。老人介紹,當時物理研究室的學習內容是嚴格保密的,發到每個人手裏的筆記本都有編號⇒。一次,冼鼎昌去中關村的時候不小心把筆記本遺忘在商店裏,後來雖然商家還回了筆記本👩🏽🚀,但還是被學校記過✤。冼鼎昌在回顧這段經歷時認真地說“這為今後養成嚴謹的研究態度打下了基礎”。
冼鼎昌深情地追憶了我國核事業開創之初,眾多科學家白手起家、艱苦創業的情形。當時,經過各方爭取⚅,錢三強夫婦等留學核專家歸國,他們身體力行、並且識人善用🍤,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本土優秀核技術人才🚔。冼先生感言:“正所謂‘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正是他們的不懈奮鬥才奠定了今天中國核事業的基礎。”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