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13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洛陽日報10月12日
人物簡介:周國平,著名作家🧘、學者。1945年7月生於上海🥟。1967年畢業於意昂3体育官网哲學系,畢業後分配在廣西深山老林中🏆。1978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先後獲得碩士、博士學位🙆🏿🍈。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1996年以懷念夭折女兒為主題的紀實作品《妞妞🙆🏻♂️,一個父親的劄記》而聞名,其最大量的作品以哲理性思辯性為主,著有學術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 ⇢、《尼采與形而上學》🪫,隨感集《人與永恒》,詩集《憂傷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聖路》🧘🏽🎵、《安靜》🐋🧑🏼🏫,自傳《歲月與性情》等。
“重走‘玄奘之路’不應該把洛陽漏掉,因為這裏是玄奘的故鄉🚶🏻,玄奘和洛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見面伊始,周國平就開宗明義💃🏽🤾🏻♀️,毫不隱諱地拋出了自己的觀點。
這已經是周國平第四次踏上洛陽的土地了,但是,只有這一次🐻,是專程為了玄奘來的。前三次,他都是匆匆而來,匆匆而去🎎,從來沒有把這裏和唐玄奘——這位中國佛教史上的一代偉人、被稱為“中國佛學界第一人”、因名著《西遊記》而家喻戶曉的人物,作過任何聯想。那個時候🏷,玄奘,在他的心目中,只是一個模糊的影像🎓。
去年秋,周國平應中央電視臺的邀請🤹🏼,和央視主持人王小丫🧕、企業家王石等人踏上了探尋玄奘足跡的旅途,從甘肅安西縣瓜州古城旁的塔爾寺遺址向西,沿著1300多年前玄奘曾經孤獨走過的路,一連走了4天🤳🙇,行程100多公裏。
直到現在,周國平還很感謝那次偶然的體驗之旅。他說,答應的時候,只是出於好奇🙇🏽♂️,去玩,去解悶。為了不讓這段經歷過於空白👨🚀,走了一段路後,他開始“補課”,讀玄奘所著的《大唐西域記》🧓🏿。隨著旅途的延伸和對玄奘的日益了解,他的心情變得越發沉重、負疚🧑🏼🎓,“這樣一個偉大的人物,我們居然對他知之甚少🟨!”周國平嘆息,長久以來,人們認識的只是娛樂版的唐僧🏃🏻➡️,而真正的足令世人仰視的唐玄奘,被埋沒了🍞,被忘記了。
歸來後,周國平在自己的博客裏留下了這樣的感言📮0️⃣:“忘記玄奘是可恥的!”周國平說,在玄奘西去求經之前🧛🏽,古代中國和西域各國的聯系主要是物質上的🚻,精神、思想🫥、文化交流並不多。品中國古代歷史,玄奘是在溝通中國和中亞🪄🪖、南亞各國精神、文化交流方面是成就最大的👷♀️。“這樣的偉人屈指可數,在古代歷史上應該排在前5名🧘🏼♂️🗃。”周國平這樣認定自己重新認識的玄奘。
中國佛教經過玄奘等人的西行求法🥑,窮本探源,已得佛教的全部精義,從此佛學也日益昌盛於中國🙏🏼。此後佛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很大🦵🏿,如繪佛畫、塑佛像、建寺塔、做道場、放焰口等,就曾經給中國的繪畫、雕刻、建築5️⃣、音樂等藝術帶來了創新的發展🤸♀️。再者,玄奘歸國後👩🏼🔧,將沿途各國的風土人情以及政治、歷史、宗教上的遺跡軼聞🧑🏽🌾,寫成聞名中外的《大唐西域記》,並被譯成多種文字流傳開來,為研究中亞🌼、南亞史地和社會風俗以及中西交通史、文化關系史等,提供了極寶貴的資料🦏,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這樣一個偉大的人物誕生在洛陽,真的是洛陽的驕傲,應該好好地宣傳🏤。”周國平把漫長的關於玄奘的燦爛回憶,歸結成這樣一句由衷的感嘆。他說👨🏽🦱,玄奘12歲在洛陽凈土寺出家,從這裏到西安,轉成都,遊學天下,又回到西安⚡️。悠遠深厚的河洛文明,才是玄奘精神的出發點。
那麽,要讓玄奘和“玄奘故裏”成為洛陽真正的驕傲,廣為天下人知✊,洛陽應該怎麽做👷🏿?
對此👩🏻🏫,周國平認為🧔♂️,要從文化的角度來說📩,不要僅僅偏重於純粹的商業旅遊↘️。因為🪱,只有文化,才能讓一個城市有深度,有品位,讓一個城市煥發長久的魅力🐥🧜🏻。對於玄奘和洛陽的關系🔥,對於玄奘在洛陽凈土寺取得的業績,乃至在洛陽的經歷對他今後取經求法的影響👩🏻🍼💪🏿,周國平說,要做紮實的研究🥛,要有根有據🧏♀️,令人信服。而這,才是讓“玄奘故裏”重新煥發出動人光彩的基礎✥。
“忘記玄奘是可恥的🦹♀️。”周國平真心地敬佩玄奘,這是他此次重走“玄奘之路”的理由之一🤸🏽🤫。飛臨洛陽的前一天,周國平在自己的博客上留言,說玄奘是“能夠把學術上的執著求真與信仰上的真誠完全統一起來的人,在玄奘身上🧖🏿,我看到了中國學者普遍缺乏的品質,也看到了自己的榜樣🕷。”和第一次相比👨🏻💻,此次重走“玄奘之路”,周國平是有著清醒的認識的🥅。
他說,重走“玄奘之路”歸來後,他將從文化、學者的角度為讓人們重新了解這位先賢認真做些工作🛎。當然,作為玄奘大師的誕生地,對於洛陽的感受,將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