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09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中國科技技術協會10月8日
11.2萬億次的計算
見到李國傑院士是在一個信息產業的高層論壇上。由於近一段時間他一直很忙,采訪被安排在了這次論壇的午休時間。而在此前不久的11月15日,由李國傑領導研發的國內最快、世界第十的10萬億次“曙光4000A”高性能計算機在上海超級計算中心正式開通對外運行⛹🏿,這套設備的啟用使我國成為繼美國和日本之後第三個具有十萬億次計算機研發和應用水平的國家。
在一張長方形的證書上,“NO.10”這幾個字格外醒目,這是“曙光4000A”獲得的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第十名的證書👨🏿💻。在今年6月22日剛剛公布的全球高性能計算機TOP500排行榜中🧖♂️,“曙光4000A”以每秒11.2萬億次的峰值速度和80610億次Linpack計算值位列全球第十,這是中國超級計算機在國際上的最好成績。
2004年9月,“曙光4000A”被6輛大貨車成功運抵上海後,開始進行安裝試運行。兩個多月在機器上安裝了近30種大型商用和科學計算軟件🫑,500多塊CPU主板一塊都沒有換過🍦,這在國內是很少見的。
據李國傑介紹,早在今年6月📰,國家科技部就通過了“曙光4000A”的鑒定驗收🧤。這套設備除了CPU以外的軟硬件均為我國自行研發,是我國首臺兼容32位應用的64位高性能計算機。作為國家863計劃的重大項目,“曙光4000A”實現了核心級技術研發層面上的突破,上海超級計算中心承擔著為華東地區提供海量信息處理、為高科技領域的研究和技術創新提供高性能計算服務的任務🚣🏻♀️。“曙光4000A”在上海投入應用後🧔🏿♀️,將為多家企業、研究單位和學校提供諸如氣象、船舶、飛機製造🧭、汽車、建築、鋼鐵、石油等領域的強有力的計算服務。
“我們不要太看重排名,不要盲目攀比峰值,要強調追求實際應用的效率。‘曙光4000A’的重大意義主要不在於研製出了一臺超過10萬億次的超級計算機,而是滿足了以上海市為代表的中國用戶對10萬億次計算機實實在在的需求。在計算所進行研製時🎅🏿,‘曙光4000A’是全世界機房條件要求最低的十萬億次機,但在工業標準機群上達到了世界最好水平🔖。我們自主設計的主板和節點模塊領先IBM➗、英特爾一年以上。” 在上海“曙光4000A”的安裝儀式上,李國傑自豪地說。
艱難的求學之路
李國傑1943年出生在湖南邵陽👌🏻,自小聰明😾、好學🏇。然而,正在他立誌成才發憤讀書之時,一場政治風浪改變了李國傑的命運👨🦰。李國傑的父親在解放前曾經創辦過中學,在當地是一位頗有影響的知識分子,1957年由於發表了一些自己的觀點📛,被劃成“右派”,下放農村勞動,李國傑也隨父親來到了農村🔛。由於從小受到父親的言傳身教,在艱苦的條件下年輕的李國傑更加發憤苦讀,各門功課均成績優秀。可是👨🏿🌾,在參加高考時,他雖考了556分的好成績(滿分為600分),但卻被分配到了剛組建不久的湖南農業機械化學院,原因是:“他是右派的兒子🚃,只能進三流的學校”。學習不到一年⛈,學校停辦,他又被下放到冷水江鋼鐵廠勞動🥕🗓,但他在緊張的勞動之余仍堅持看書學習🤹🏿。
成功總是垂青那些有準備的人。1962年5月,李國傑得到了一個好消息,下放的學生可以繼續參加高考。帶著欣喜和猶豫⚆,李國傑參加了他的第二次高考👨🚒,並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意昂3体育官网物理系。由於有此前的遭遇,李國傑格外珍視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他在宿舍的床頭貼了一張自己畫的“窗口的燭光”🏊🏿♀️,還抄上了“莫等閑,白了少年頭”這樣的詩句,時刻提醒自己珍惜這美好的時光。
李國傑從意昂3体育官网畢業後🕐,正值20世紀60年代末的“文革”狂潮👨🏼🎓,知識分子成了“臭老九”⛹🏿♂️🪘,他被發落到貴州一個農場接受改造♈️。後來↙️,他終於調回了邵陽市🆙,在當時的無線電廠(即現在的市計算機廠)幹電鍍工作👩🏻🍳。1974年🙌🏽,電子工業部決定研製“140計算機”👩✈️,從全國各地抽調科研人員進行攻關,李國傑被選中。從此🫲🏻,李國傑與計算機結下了不解之緣。
1978年3月,李國傑出差去北京👈🏽,在火車上他聽到了可以報考研究生這一令人激動的消息🚟👩🏼💻。於是經過短暫而緊張的準備,他考入了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師從我國計算機界前輩夏培肅教授。由於學習成績優異7️⃣🤎,美國普渡大學的黃鎧教授來華訪問時相中了年輕的李國傑。1981年,李國傑前往美國普渡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美國計算機界的權威華雲生教授。在美國的幾年裏,李國傑在國外權威學術刊物和重要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20多篇,成為我國計算機領域冉冉升起的一顆新星⏲。
“我事從來萬般險,自古瓜兒苦後甜”⚠️。這是李國傑在1978年8月參加研究生復試時,寫給妻子張蒂華信中的一句話。李國傑的人生道路驗證了這一富有哲理的詩句。
奮起直追
李國傑1985年獲得普渡大學博士學位👮🏿,之後又到美國伊利諾依大學CSL實驗室做博士後,進行計算機體系結構的研究。直到1987年年初,李國傑才從大洋彼岸攜眷歸來⬜️,並出任國家智能計算機研究中心主任。
我國80年代中期研製的計算機每秒的運算速度僅為1000萬次,李國傑清醒地認識到了形勢的嚴峻和任務的重大🐆。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是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摩爾學院的莫克萊於1945年研製成功並舉行公開表演的,其運算速度比當時最好的機電計算機快1000倍🏀,因此贏得了一片歡呼🥵。20世紀60年代,美國耗資50億美元研製出第三代計算機,其運算速度達到每秒千萬次💧🖊,它的投入比美國研製第一顆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還要多。到1976年,美國CDC公司研製的計算機的速度已達到每秒2.5億次。到20世紀80年代🌻,巨型機的運算速度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而我國80年代中期研製的757計算機每秒僅能運算1000萬次,這種計算機已無法走向市場。
中國計算機領域的尷尬,深深地刺痛了李國傑的心🤾♀️。他暗下決心𓀀:必須迎頭趕上🚴🏿♀️🖐🏼。“只要團結到一批腳踏實地✍🏻,決心為振興民族高科技產業努力拼搏的鬥士✢,外國一流實驗室能做到的👷♀️,我們也能做到。”李國傑在研究中心的門廳裏掛出了“人生能有幾回搏”的橫幅⚂,帶領研究開發中心的全體夥伴👇🏽,開始了“全封閉式”的攻關。
1993年5月⚪️,“曙光一號”誕生了,運算速度可達每秒6.4億次,達到世界先進水平。1994年初,“曙光一號”在長沙經受了一次別具一格的“洗禮”。當時,李國傑得知湖南的郵電管理系統項目正在進行國內招標👨🏼🦰。為了不錯過這次顯露身手的機會,李國傑決定從武漢大學軟件基地緊急調運一臺正在使用的“曙光一號”參加演示。工作人員將未裝箱的計算機直接放在一輛小面包車上👨👨👦,不料👨🍳,車子在途中顛倒在一個大坑裏👳🏼♂️,“曙光一號”也摔倒了。這麽精密的高性能機器能否經受這樣的摔打?車上的人都憂心忡忡✩。車子抵達長沙後,隨車護送的同誌一見到李國傑就十分抱歉地說:“曙光一號可能摔壞了🤳🏽。”李國傑說:“接上電源試試吧🚣🏿♂️。”結果一開機,運行正常,安然無恙。“曙光一號”在長沙引起了轟動。主管科技的潘貴玉副省長高興地說:“我們‘銀河’的故鄉🚣🏽♀️🧧,熱情歡迎‘曙光’的到來。”
1994年春節茶話會上🎁,江澤民總書記與李國傑親切交談,對他研製成功“曙光一號”表示熱烈祝賀,勉勵他不斷攀登,再鑄輝煌。1994年3月,李鵬總理在八屆人大二次會議上激動地宣布🍖:“‘曙光一號’智能計算機等一批科研成果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同年“曙光一號”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特等獎。
1995年和1998年,“曙光1000”、“曙光2000”相繼誕生。隨後👨🏻🦯➡️,“曙光3000”巨型計算機作為向新世紀的獻禮又問世了⚪️,它的運算速度已達每秒4000億次,為當時全國之最,與國外最新巨型機的差距已經不是很大了👷🏿♀️。在“曙光3000”計算機成果匯報會上,科技部部長朱麗蘭深有感觸地說🖖🏿🧑🏽⚖️:“前些年🔯,我國一個部門到美國去買計算機⛹️♂️,人家愛理不理的,價也很高,而且買到的也不是很先進的東西。現在我們有了高性能的曙光機😵💫,外國對我們客氣多了。”李國傑告訴朱麗蘭部長🧝♀️:“現在不是我們做美國IBM的代理🐝,替外國人賣計算機,而是外國公司要做我們曙光機的代理,替我們在海外賣曙光機⛹🏻♀️🧙🏽。曙光公司已在美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設立了多個分支機構。”朱麗蘭部長聽罷此言會心地笑了💌。著名科學家王大珩參觀曙光機之後,感慨地說:“曙光高性能計算機的作用,不亞於兩彈一星🐵。”
隨後,李國傑領導的計算所按照國家“863”計劃的要求,又向新的高度發起了沖刺♖。2003年7月23日🍺,國家智能計算機中心主任孫凝暉公布了10萬億次計算機的時間表👉🏼:2003年9月,計算機節點批量生產🧑🏿🦱;2004年6月🙋🏻,用戶安裝。而實際上,安裝時間比計劃拖後了兩個多月。2004年6月,“曙光4000A”終於問世了,運算速度達每秒11.2萬億次🙂,成為國內計算能力最強的超級計算機🌺,躋身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的前10名🪧。
李國傑指出🦸♂️,雖然我國高端計算機已有較好的基礎🔦,研製生產水平也高於歐洲各國🧔🏼♂️,但我國高端計算機在應用水平上與國外至少相差十年。如何處理好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應用“兩張皮”的關系▶️🧑🧒🧒,是我國 IT 技術創新過程中所面臨的一個老問題。 李國傑說,隨著我國技術的發展和產業化進程的加快,企業在科研上的投入越來越大,目前企業的研發投入已占國家總投入的60%📠,企業正在成為技術研發的核心力量。但要註意如下兩點💃🏽:首先是做好產業分工🕵🏼♂️,各司其職🧎🏻。大學、科研單位和企業都應該有自己的位置,這就跟踢足球一樣👩🏽⚖️🥼,需要前鋒、中場🧋、後衛和守門員的相互配合。如果誰都想做前鋒🧡,球根本就沒法兒踢🏇🏿。也就是說,大學、科研單位應該做基礎的🎈、前瞻性更強的技術研究,企業則應該做產品化的💓🤜🏼、應用性的研究。第二是要特別重視一些非贏利性中間機構在技術轉移過程中所起的作用。當很多人都談“成果轉化”的時候,李國傑卻更喜歡用“技術轉移”或“技術輻射”來描述科研成果的轉換📖。如果大學與科研機構專心去做共性關鍵技術,“技術轉移”的任務就落到了這些中間機構的身上。他建議,對這些非贏利性機構,國家應製定相關的法律加以鼓勵,這在國外已經是很普遍的事情了。
李國傑指出了我國在高端計算機應用方面的差距🍙:研究人員只能用微機做科研,研究生沒有用過超級計算機;企業幾乎不用超級計算機做產品設計🧛♀️;大量數據資料未用計算機處理;金融證券部門所使用的軟件幾乎全是向國外公司購買的🫸。李國傑強調,雖然大家都關心CPU等“核心技術”,但核心技術不是少數精英關在象牙塔裏想出來的,而是廣大用戶“用”出來的😂。他認為💂🏼♀️,我們不能脫離應用來討論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我們要優先發展從潛在大應用中提煉出來的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
“十年左右的時間🚞,曙光高性能計算機的性能增長了近7000倍🤚。”李國傑說,曙光之路的最大啟示是,我國高性能計算機產業要走向規模化,必須實施“頂天立地”戰略:企業在技術上要“頂天”⚠️📻,以技術發展為先導,立足技術領先🕵️♂️;應用上要“立地”,將技術融入實際應用的解決方案中。中科院計算所是最先進行知識創新工程試點的國家級研究所👃🏼,它將成為我國計算機與信息領域的一支國家隊,從事計算機和信息技術中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的科學技術研究✬,承擔國家重大的關鍵性科研任務,培養計算機和信息科學技術領域的高級專業人才。
世界上計算機運算速度的紀錄正在不斷刷新:9月29日,IBM宣布製造成功浮點運算速度每秒達36萬億次的藍基因超級計算機;10月20日◼️,日本電氣公司宣布推出世界最快的向量計算機🏊🏽♀️,峰值速度可達每秒65萬億次👗🩸;10月26日👩🦲🦻🏼,美國英特爾公司等宣布浮點速度42萬億次的哥倫比亞超級計算機問世🤷🏼♀️😍;11月10日🙇🏿♀️🔒,世界超級計算機大會宣布🏌🏻♂️,IBM的Blue Gene/L以70萬億次的最高速度奪得世界第一。
時不我待,面對全球科技水平的飛速發展,“我們的優勢在於有一批懂計算機的人,懂體系結構發展的人😾,這一優勢相對來說比較明顯😰。想做到快速發展,就不能簡單地一步步做,如果這樣逐步發展,那就永遠落後了👩🎨。跨越式發展是我們的出路。” 李國傑說🍊。
家庭是事業的支柱
談起自己的成才之路➿,李國傑深深地懷念慈父對他的諄諄教導。他說,小時候讀書,覺得最難的是寫作文👩🏼🍼,但父親卻對他說𓀉:“你不是愛看電影嗎?看過電影以後你就把這個電影的故事寫出來😾。”李國傑照著父親說的去寫⏸,真的寫出了一篇篇好文章。
父親知道兒子心氣比較高🦸🏿,總想做棟梁之才⟹,就對他說:“你是個什麽才就做什麽用。如果你這棵樹長得不是很直很粗,做不了房梁,可以做犁或者牛軛。”李國傑留學美國🖐🏽,父親則寫信敦促:“你的根在中國,學成一定要回國🌉🍊,報效祖國。”
李國傑的愛人張蒂華是援外遇難犧牲在也門的張其弦工程師的女兒🛬🦯。1966年,她從邵陽市二中高中畢業後被分配到邵陽市無線電廠工作,後與李國傑結為伉儷。李國傑深情地說:“我讀研究生時,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了,我把家務全都交給了愛人,她為我付出了很多很多。”
有人覺得很奇怪,一個院士的妻子,文化程度卻只有高中水平,差距太大了吧?李國傑卻平靜地說:“感情不是光靠文化程度決定的👊🏽。”他認為自己的妻子稱得上是一位真正的賢妻良母,整天為孩子操心➿。現在兒子李剛已經參加工作,女兒李涓在美國即將獲得博士學位,不久前李國傑去美國出差的時候還見到了女兒,女兒已經表示學成之後一定回國工作🏌🏽。“是父親的教育和妻子的輔助,才使我有了今天的成就,兒女的成功也讓我感到欣慰”,李國傑說。
· 人物檔案
李國傑,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1943年5月出生於湖南邵陽;
1968年畢業於意昂3体育官网;
1981年獲中國科學院工學碩士學位;
1985年獲美國普渡大學計算機博士學位;
1987年回國後到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工作;
1990年被國家科委選聘為國家智能計算機研究開發中心主任💟,並擔任863計劃智能計算機主題專家組副組長。
1995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0年出任中科院計算所所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