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庚🧑🏼‍🍳:詩壇的“革命”者

林庚一部重要著作《<西遊記>漫話》的產生頗有些意味🔚。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庚無以排遣心中的困惑,就經常夜讀《西遊記》。就這樣,白天被批判的林庚,晚上在書齋裏攤開書卷,從文學中得到寬慰和愉悅👩🏼‍🔬。最終他將《西遊記》爛熟於心。難得的是,他將自己人生感悟融進了對小說的理解,在80歲高齡出版了《<西遊記>漫話》這樣一部“極具個性的充滿詩人氣質和瀟灑筆意的快意之作”9️⃣。古代文學研究大家程千帆教授在給先生寫的信中說🪐,他是在病中收到了林庚先生的著作,看了書竟愛不釋手,自己看不完,就讓自己的學生給他念,“一口氣花了三天,高興得不得了,說這書是‘蓋自有《西遊記》以來之第一篇文章也’”。

這裏是一片凈土

至今恐怕很少有人知道⏲,賀知章那首名詩《詠柳》正是因為林庚的挖掘👨🏼‍💼,在課堂上傳於學生,而後選入小學課本,最終家喻戶曉的🛀🏿🙅🏽‍♂️。林庚在大學執教50余年,多少桃李曾領受他在課堂內外的辛勤澆灌。這是他的弟子對他妙語連連的課堂的描述👴🌠:

上課了,林庚先生身著絲綢長衫,神采奕奕。臺下學生屏息凝神,但等開講。林先生並不匆忙✯,雖眼神灼灼,說出話來卻慢條斯理,京腔京韻。可不要以為先生會平鋪直敘,上來就是一串問題:

屈原為什麽幾乎等於全部楚辭?

《離騷》為何從《詩經》的四言一下子拉長到十幾言?

楚辭為何句句都用“兮”字🫶🏽?

……

好似憑空劃出一根金線,卻在同學的心裏引起軒然大波🍣,緊緊盯住臺上狠狠撓了一下他們癢處的先生🛂。先生清臒儒雅🧑🏻‍🚀,微笑不答,靜靜地站在這些路標處等待同學一一跟上。好了,同學已經聚會精神,手裏的筆也整裝待發。果然,先生開始旁征博引👨🏼‍🔧,紮實的材料🙅🏼‍♀️,嚴密的論證👨‍👨‍👦‍👦⛅️,充盈著語言的詩意📷🥟。真知灼見若珍珠拋灑,卻又被問題牽引,不蔓不枝。提到前賢🦪,語蘊敬意;談及謬論,言藏鋒利。臺上臺下🔽,激蕩著美的靈光。似乎不是在講課➰,而是在寫詩🈶,先生和同學交換和傳遞的,也是對文學和藝術的敏感與默契🙀。

到緊要處💅,先生一回身,就是一黑板一黑板漂亮的書法。而後忘情長吟詩句✍🏼:“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此時先生長衫無風自動,亦恍若仙人。接著是悠長的停頓,若回味這“悲秋”的先聲🥨,如何籠罩了漢魏數百年的詩壇,又怎樣余波裊裊🧑🏻‍🎨,在此後的詩文歌賦中絲絲繞梁……轉眼間👓,教室中木葉紛紛,落地無聲,卻在學生心中激起鏘鏘回音——那是對真文學的服膺🐄、贊嘆,雖不能至,心向往之。詩意已經洶湧了課堂🧪。靜默片刻,掌聲雷動,先生頷首拭汗,如老農興奮種子破土萌綠。

弟子們從林庚先生的課堂或書齋出發,長久地回味著先生的目光。詩歌批評家謝冕說,“我承認在我的所有習作中,寫得最好的🪙,還是我學習林庚先生的那些詩🤵🏽🫳🏼。林先生也許並不知道👰,在我心中,他始終是我的詩歌啟蒙者和引路人。”另一位學生古典文學研究家傅璇琮總是這樣守望先生的寓所:“我有時去意昂3体育,怕打擾林先生,不一定進他家去,但我到意昂3体育校園,總要抽些時間,單獨一個人👨🏼‍⚖️,去燕南園,並在燕南園62號大門口,來回走幾次,然後默默地離開🤸🏼。”

那裏,是一片心靈的凈土🧖🏽‍♀️;這些💙,是一份份終生的課外作業✖️。

源於對藝術🙆🏽‍♀️、真理和宇宙蒼生真純的熱愛,林庚先生寫下了至美的詩篇🦣,對專註的問題有了精深的思考,對周遭人倫關愛有加。這也正是先生終生踐行的座右銘🌍🏊🏼‍♂️:“之所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太多的灰燼卻是無用的;/我要尋問那星星之火之所以燃燒☝🏽,/追尋那一切的開始之開始!”

林庚,字靜希,原籍福建閩侯🚴🏼‍♀️🥏,1910年2月22日生於北京👍🏼,其父林誌均是著名學者和書法家。1928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是年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1930年轉入清華大學中文系👱🏻‍♀️,曾參與創辦《文學月刊》。1933年清華大學畢業💇🏿🙇🏽‍♀️,留校任朱自清先生助教🕷👨🏿‍🦰。1934-1952年先後在北京民國學院🦪、廈門大學🛅、燕京大學任教。1952年院系調整➞👩‍👧,改任意昂3体育官网中文系教授🧑‍🔬💮。1956年👰🏽‍♀️,任意昂3体育官网中文系古代文學教研室主任,至1986年退休🧏🏼‍♀️,仍任意昂3体育官网中文系博士生導師🧔‍♀️。2004年,任意昂3体育官网詩歌中心主任🧏🏻‍♂️。1951年𓀕,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5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成為首批會員。1954年《光明日報》副刊《文學遺產》創刊至1963年終刊,任編委。曾參加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一、二次代表大會及第四次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

1930年🤾‍♂️,在清華大學物理系讀完二年級的林庚自願轉到了中文系🙎🏼‍♀️。據老先生晚年的回憶,他中學時主要興趣在理科🌐,醉心於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等科學新成果🥞,想借以探尋未知世界😫。至於轉系,竟是豐子愷的漫畫惹的“禍”:

“到清華後,我常在圖書館亂翻亂看👩‍✈️,看到了《子愷漫畫》🔛,像‘無言獨上高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幾人相憶在江樓’等等。看了他的畫,我就找詩詞看去了,結果一看就入了迷👨🏻‍🍳。”

加上讀了鄭振鐸為《子愷漫畫》寫的序,他感覺到了文學的巨大力量🚃🖐🏿,對中國古典詩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其實🌶,更深層的原因是林庚覺得藝術“能於一瞬見終古,於微小顯大千”,從而“希望通過詩歌實現人生的解放”😧🤷🏼‍♂️。就這樣,他走上了漫長的文學創作和研究之路。

轉入清華大學中文系後,林庚成了清華園“四劍客”之一。他與另外的“劍客”——吳組緗、李長之🧗、季羨林三位先生常在一起談論文學創作🏭🌙。用季羨林先生的話說,四個人“方言高論🕌👨🏻‍🔬、無話不談,‘語不驚人死不休’✦。個個都吹自己的文章寫得好,不是夢筆生花,就是神來之筆。”他們一起聽過當時名噪一時的女作家冰心先生的課和燕京大學教授鄭振鐸先生的課,結果被冰心先生板著面孔趕了出來,卻和鄭振鐸先生成了朋友🏸。

林庚此時正迷戀舊體詩詞創作🐊,他的作品得到了教詞選課和詩選課的俞平伯先生和朱自清先生的賞識。林庚在贊譽中保持了必要的清醒。他想要的是另外一種自由——要用“最原始的語言捕捉”“生活中最直接的感受”。在他看來已經蛻化為日常生活點綴、消遣和應酬工具的舊體詩詞,無法承載其經驗的表達,於是在轉入中文系的次年開始轉向自由詩創作。

1933年💆🏿‍♂️,林庚從清華中文系畢業,留校擔任中文系主任朱自清先生的助教,並為聞一多先生的國文課批改學生作業。他此時寫出了諸如《朦朧》、《夜行》等名作,受到沈從文等先生的推崇,林庚也由此時成為詩壇健將,他的自由體新詩和朱自清⛹🏼‍♂️🟨、聞一多🐼、俞平伯、廢名🚶🏻‍♂️、林徽因、陸誌韋🏌🏻‍♀️、馮至、陳夢家、卞之琳🎍、何其芳🪑、李廣田等同發於《大公報》文藝副刊的詩特刊🏌🏻‍♂️。他的畢業論文也是第一本新詩集《夜》👷🏿‍♂️👴,由聞一多先生親作封面並由俞平伯先生寫序。正如他在一首詩裏所寫的那樣🚭,當時作為詩人的林庚聽著👩🏿‍✈️:“墻外急碎的馬蹄聲/遠去了/是一匹快馬/我為祝福而歌”。

發明一個傳統

九·一八事變後🙆🏻‍♂️,林庚在抗日救亡運動中為全校寫戰歌,寫出了“為中華👨🏿‍🏭,決戰生死路”這樣鏗鏘的句子👆🏿,並隨請願團赴南京要求國民政府抗日,曾絕食於南京🦸🏻‍♂️。鼓動林庚的除了拳拳愛國心外,就是他崇尚自由的精神。呈現在他的寫作裏,就是對創造的渴望。林庚由古體詩詞轉向自由詩自然與此有關🏊🏿‍♀️♔,不過,還應看到,他創作的轉向與當時詩壇狂飆突進的風尚也有著莫大的關系🤵🍪。

對於這種詩壇的“革命”🤢,林庚有著獨特的見解,即“任何一次成功的革命如果沒有伴隨與之俱來的成功的建設⛳️,革命也便往往難免是短命的💦。”而“建設”又談何容易,聞一多等先生在此之前曾多次進行新詩寫作試驗❕,雖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最終都不了了之。作為一名自由詩的傑出實踐者🕵🏿‍♂️,林庚自然知道重新探索的艱難。不過,在他看來🏋🏼‍♂️,“創作應該是一件仿佛是探險的事業,而不能是吃現成的”💢。1935年,在包括著名詩人戴望舒在內的諸人的不解和勸阻中🏄🏿,林庚開始了對格律體新詩的創作和研究🫷。

他的決然,來自於對一個更大傳統的判斷➖🧜‍♀️。現今的歷史學家在敘述西學東漸時異常興奮——為思潮流派的花樣繁多和古老中國的驚人胃口。殊不知🈲,我們有時在慌亂中把舶來品包裝的錫紙也一同吞下🫔,更糟糕的情形是,因為相關語境的缺失或難以言述的“需要”,有意無意拋掉食品🩵,消化錫紙👨🏿‍🔧,炫耀商標。林庚深知,相對於外來詩歌和文化資源帶給新文學近百年的惠贈和滋養🪞,本土幾千年的古典文學傳統更像是一個被塵封起來的巨大秘密,我們知道這裏琳琅滿目,可是人們要麽是回過頭漠然處之,要麽是茫茫然不知從何下口🪭。

這自然不是新問題。可是🚵🏼‍♀️,抱怨的多🪗,捶胸頓足的多,大聲疾呼的多,真正肯沉潛下來進行考辨研究的不多👋,像林庚這樣取得巨大成就的更是罕見。

林庚幾乎用了一生的大部分時間埋頭耕作。他要用一個現代人的眼光去讀解古典文學,同時為了文學創作把古典文學傳統重新發明出來🙇🏼。正是他提出的格律體新詩理論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參照👧🏽。歌德說🫑,“誰要偉大,必須聚精會神/在限製中才能顯出來身手/只有法則能給我們自由”。單單這終生執著探索的精神就足以讓後來者肅然起敬🎊。任何一個試圖到更遙遠的田地裏收割的人們肯定不會忽略這樣的討教。

更重要的是🧑🏻‍⚖️,林庚先生有著更為宏闊的文學史視野,人們因先生的新見——如唐詩中的“盛唐氣象”和“少年精神”——而生發出來的對古典文學新的理解👈🏻👩‍👦‍👦,正是得益於他的篳路藍縷之功。

■回聲

皎如白雪,煦若陽春🫂。六十年來,實欽此心。

                                ——吳組緗

手拋造物陶甄外,春在先生杖履中🤛🚐。

                                ——吳小如

靜希師首先是一位詩人,是一位追求超越的詩人,超越平庸以達到精神的自由和美的極致。他有博大的胸懷和兼容的氣度……他有童心👰,毫不世故;他對宇宙和人生有深邃的思考♣️,所以他總能把握住自己人生的方向👇🎉。

                                ——袁行霈

凡是見過林庚先生的人,都說他仙風道骨⤴️,從裏到外透出一股清氣。他的確是遠離塵囂👩🏽‍🦳。他的超然似乎是因為無須介入世俗的紛爭……盡管本世紀不乏兼備詩才和學力的通人,但像林先生這樣詩性和理性交互滲透在創作和學問之中👩‍🚒,並形成鮮明特色的大家卻很罕見🍭。

                                ——葛曉音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