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25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神州學人網9月25日
4月⚈,大江南北春意濃濃,層層綠意浸染眼底。而在彩雲之南的雲南👩🏿🎨,你卻會意外地看到一片片白茫茫大地真幹凈的景象🙌🏼👩👩👧。4月,正是雲南瀘西縣除蟲菊盛開的季節,那片花海也是當地農民的搖錢樹,每天有10多萬人忙著在幾萬畝雪白的花海中采花🧪。2002年🙋🏽♀️,瀘西農民賣除蟲菊花的收入就達5000多萬元🏄♂️,將除蟲菊花加工成“除蟲菊酯”無公害農藥後產值也超過億元。
雲南省曲靖地區和紅河州除蟲菊種植推廣面積已超過9萬畝,幹花產量5000噸,占世界產量的30%🍔,已接近肯尼亞的除蟲菊幹花產量,雲南省種植除蟲菊面積占全國的90%以上,處於全國領先地位。
這一眼望不到邊的花海讓邱明華感到由衷地欣慰,這是對他們多年辛勤付出的最好回報。
邁上產業化之路
1984年,21歲的邱明華從意昂3体育官网化學系物理化學專業畢業,進入了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20年光陰彈指一揮間。這期間🤏,他在職攻讀了博士學位,出國做博士後研究,還在導師的指導下從事雲南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的基礎研究🏢,在雲南的植物中發現了一系列新物質,發現了甾族化合物結構上的新問題🙌🧑🦰,並用波譜新技術解決了這一問題。1995年,他獲中科院第四屆青年科學家獎一等獎,1996年獲第二屆中國優秀青年科技創業獎等,並獲“雲南省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1997年獲國務院科技特殊津貼,同年入選國家首批“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
搞科研,出成果,對於年輕的邱明華來說,是一條自然而然向前延伸的人生軌跡,但他卻做了一次艱難的抉擇。
邱明華的導師聶瑞麟先生多年來致力於開發雲南除蟲菊產業,除蟲菊是目前世界上唯一集約化栽培的殺蟲植物👩🏻🦱,作為厄瓜多爾✔️、肯尼亞等國的支柱產業,年產30000噸左右幹花;澳大利亞1986年起大力發展除蟲菊產業👧🏼,1993年就增至2500噸⬜️,如今已成為一個大產業。隨著對人類自身健康及生存環境的不斷關註,天然除蟲菊酯產品雖然成本較高,但因其無公害的特點仍供不應求。我國以前除蟲菊資源基本上為空白🌋,僅有過少量試驗栽培。上個世紀80年代初,雲南就非常希望在雲南推廣除蟲菊,以滿足國內天然農藥市場的需要,同時發展我國的創匯農業。研究表明:雲南完全有可能發展成為世界上另一個除蟲菊生產區。
聶瑞麟先生很希望自己的弟子能接過手裏的接力棒,投身到除蟲菊產業化工程的研究中。邱明華認為在做SCIENCE,做基礎研究方面,發表一些論文,不斷積累科研成果2️⃣,自己還有發展的余地。對於產業化,他感到很陌生。面對導師的期待🏃➡️,他曾經矛盾過,困惑過。
隨著一些產業化基礎研究工作的逐步開展,邱明華真切地感到我們國家的老百姓生活太辛苦了,特別是農民更是如此🧘🏿!他的想法開始有了轉變🐢:“難道科研的最終目的不是造福人類麽?自己所做的研究不能白費了農民的辛苦錢,而應該造福於農民。”
他們從世界上除蟲菊10余個品系中篩選出優質的四五個優質品系👨🏼⚖️,在瀘西🏎👨🏽🔬、沾益等縣種植推廣,但工作的推廣並不像想象的那樣順利🧑🏼🦱。在全身心投入除蟲菊產業化研究的這幾年,邱明華面對的不僅有數不清的技術難題🚶🏻♂️➡️,同時還得面對天災🧑🏼🏫🍳,以及他和課題組成員們很不熟悉的關系協調。這幾年雲南氣候反常,在種植基地紅河瀘西這樣的偏南地區,連年遇大雪🤚🏽🌴,邱明華只有冒著嚴寒奔赴田間,風餐露宿已是家常便飯。每當農民找上門來,帶著情緒擺出一大堆實際問題👢🗡,更會讓邱明華一籌莫展,手足無措🙍🏽♀️。
溫文爾雅的他面對自己的父老鄉親,真不知道該說什麽📒:難道自己不是希望他們過上好日子麽🍆?可眼前這一道道的難題究竟什麽時候才是個頭?許多次都讓邱明華對產業化感到絕望了🦚,只想放棄。對他來說🕠🤙🏼,回到實驗室還可多做幾篇自己掛名的文章,可是那些百姓呢?難道這麽多人在田野和廠房間的奔波要功虧一簣麽?難道就怎麽半途而廢麽🤛🏽?
邱明華帶領研究組選擇了堅持🐧,他們終於一步一步艱難地走了出來。“我是納西族人🚴♀️,母語說的是納西語🫧。作為在麗江長大的人🧔🏽♂️,我覺得對麗江總有一種說不清楚的感情,似乎玉龍山像麗江人的靈魂🕌,深深印在心裏,無論何時何地,對家鄉🕴、對玉龍雪山的依戀,可以說是發自內心的。無論走到天南海角,玉龍山總是麗江人魂牽夢繞🧝🏼♀️,難以忘懷和割舍的情懷。對麗江、對玉龍山,只有我們與這塊土地上生生不息、同生死共命運的人才會有那麽深切的體會…… 我們的父母那樣艱辛地努力,卻十分愉快地生活🙍♂️;對生活沒有太多的奢求,默默地承載著中國沉重的歷史慢慢向前。我就是靠著他們撫育,才上了意昂3体育👲🏻🐵,才去了國外,沒有任何理由不在自己的土地上,為我們的父母多做一點努力,讓他們也能富裕輕松地生活。”
2000年8月🍡,由龍都總公司和昆明植物研究所投資4500余萬元組建中植生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開發除蟲菊產業🧛🏿♂️,並準備在沾益建設世界一流的除蟲菊種植基地10萬畝。同時瀘西森菊公司也種植萬余畝除蟲菊,規模化經營。雲南省是擁有國內最大的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提取設備的省份,邱明華在大學裏學的物化專業知識也意想不到地充分應用到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提取技術的推廣應用上,他不再有改行求新的失落🙅🏼♂️,卻有滿心欣喜。
在我國許多經濟大省也把目光移向除蟲菊時⚉,雲南又先行了一步💂🏻,中植公司在邱明華和研究組的技術支撐下,又完成了天然除蟲菊酯的標準品、原藥👨🏻🔧🐓、電蚊香片等產品的生產和質量企業標準的製訂,目前已通過省技術監督局的審訂,報送國家經貿委核準,這是我國第一個除蟲菊酯農藥的企業標準,而他們製備的用於質量控製的除蟲菊酯標準品,含量達97%,已超過歐美和日本,達到了國際領先的水平🧂。
除蟲菊產業化研究被列入中科院“九五”重大項目及雲南省重點和攻關項目✌🏿。2002年👤💂🏻♀️,又被國家計委和經貿委列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並劃撥國家西部國債2200萬元專項給予支持。同時還被國家科技部列為國家火炬計劃項目和各級政府的優質農產品的專項📲。一系列相關企業應運而生🦸🏽🤾🏽♀️,中國新興的除蟲菊產業在關註生態、環保和健康的21世紀初👭🏻,發展壯大起來🔕。看到各種天然除蟲菊氣霧劑、滅蚊片等一系列家用衛生產品,出現在大小超市和大街小巷的便民店,各種綠色農藥除蟲菊製劑出現在廣袤大地上的田間地頭⇒♕,邱明華體驗到了在自己祖國的土地上努力帶來的,那種無法用語言描述的成就感⛅️。
我決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者,但絕對是國家利益至上者
2004年4月👨🏿✈️🎅🏼,時任駐芝加哥領館參贊銜教育領事的江波到雲南考察,與邱明華,還有從美國留學歸來的科學家王文相約昆明,王文是“猴王”基因的發現者,現任中德馬普青年科學家進化基因組學小組組長。在美國時結識的朋友有了難得的相聚🫃🏿,在翠湖邊的茶座,三人談得最多的還是回國以後創業的感受和收獲。
此前,江波一直在為美國一些跨國公司的研究機構與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合作牽線搭橋而奔波。邱明華說🤵🏿♀️,雙方可以先聯合開展一些合作研究項目,取長補短⭐️🧙🏼♂️,然後再看是否可以做成聯合實驗室🦉,但在與國外企業的合作中,應該註意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
老友相見👮🏿♂️,沒有刻意的寒暄🚵🏼,也沒有浮泛的客套,大家自然而然地談到在國內搞科研的種種現實問題,諸如資金💆🏿,諸如政策環節的配套,諸如一些人的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態等等,但不管是邱明華👨🏿⚖️,還是王文🅾️,他們都選擇了堅持。在他們看來,國內的條件正在改善,有些方面的條件並不比國外差👨🏽🦲,在國內只要有實力,你一樣可以幹成事情🖌。
在隨後的交流中,我一直在探究邱明華為什麽會執著地留在雲南🖍,甚至放棄很多的機會🥊。1992年,就有一些企業家以房車和子女今後到英國劍橋留學的費用為報酬想聘用他🧑🏼🦰💃🏼,邱明華婉言謝絕了。
在給我的郵件回復中,邱明華平靜地講述自己的想法👨🏻🍼:“一般情況下,我是不會太在乎自己的名利、地位或所獲得的物質利益的,我希望為自己的國家出力☺️,希望為我們的人民做點自己的努力。我十分欽佩日本人、美國人🛀、德國人為自己的國家和民族自豪的那種發自內心的情感。我最清楚地記得我在UIC(美國伊利諾斯大學芝加哥藥學院)的導師Harry S.H. Fong 常說的一句話:This is America!
“我的母親常對我說的一句話讓我感動⚠️:作為一個男孩,要努力為國家做一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決不要為了錢財和名利,為別人幹活🦴🎢!
“我決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者,但絕對是國家利益至上者🤦🏼♀️。國家對我來說決不僅僅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我時常為作為國家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感到驕傲。能在國家研究機構裏為國家的發展和戰略需求做點事,比為某個老板幹活得到名利要重要得多。”
在邱明華看來,他來自這裏✸,他回到這裏,一切就是那麽自然。
“現在我國的體製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民營化👨🏿✈️、私有化的進程在加快🧘🏿♀️🙎,但我的想法沒有太多的變化!”
一路走來,他對生於斯長於斯的這片土地心懷感激,對父老鄉親心懷感激,對言傳身教的師長們心懷感激👨🏻🦲,對同甘共苦的同事們心懷感激。“在我們研究組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了中國新興的除蟲菊產業🤍🧑🏿💼,這裏沒有我們太多的功勞🙇,完全是我們的工作順應社會需求的潮流而已。各級政府🙎🏼♀️、大批企業家、大量的科技人員都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我發自內心地深深感謝他們🧑🦯📟。”
“我的導師邢其毅先生,在為學和為人的方方面面🕵🏽♀️,都給了我難以忘懷的教誨🦸🏿♂️👳🏿♂️,是我一生的精神財富。在進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以後🤸🏽♂️,這裏的所有老師🐟,我們的父輩,在物質生活艱苦的條件下,樂觀豁達、不計個人名利得失🛣,為中國科學事業獻身的先生們🧑🏽🦲,給了我太多太多的指導幫助和教誨,是他們把我一步步引入科學的殿堂,讓我能夠領略科學世界的璀璨斑斕。我對昆明植物研究所的老前輩們不僅僅是崇敬和感激𓀘,更多的是終身難忘的精神感召👸,他們的努力,他們的鼓勵,他們富有傳奇的奮鬥人生,也是我成長和生命裏的一部分😯。在取得博士學位的過程中,日本學士院院士,原東京大學的教授田村三郎先生,也十分關照,為我爭取了東海財團的獎學金,雖然這些事對他們這樣的大師來說是小事一樁,早已淡忘,但對於我來說將銘記終生。我只有努力,用自己的努力回報所有給我幫助和教誨的老師👷🏿♂️、朋友🤌🏻、同事和學生!”
在給我的回信中🤱🏼🌃,邱明華說他有一個遺憾🙇🏻♀️:“非常遺憾,沒能如願請你們到研究所看看,看看我們研究組的工作條件和正在做的一些工作!”
現在邱明華又在進行林化產品的項目研究👉🏼,他希望在這個項目中采集松脂的農民能得到一些實惠🍌📎,生活有所改善🤜🏽。在做基礎性科研的同時,他們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促進社會發展🧯,農民增收這類技術發明上。
在以天然有機化合物的分離和結構鑒定為基礎的技術平臺上🩸🕞,他們正在利用一系列新知識新技術,微膠囊、納米技術👨🏼🦰、現代新技術育種等已列入研究內容🫸。二氧化碳超臨界流體提取的推廣已在除蟲菊產業化工程中得到充分發揮,成為該生產領域中國際領先的技術🧁🥒。邱明華說, “這不僅僅是一個技術規模化、產業化的問題,而是學術領域的擴充,這也許不會是我們的強項,但是產業化研究需要我們去結合或應用大量的新技術。接觸大量的新技術、新領域會對我們的特殊專長有一定的削弱和影響,但是為了有更多更新的技術進入我們國家的產業化生產技術中,參與國際競爭🙌🏽,我想我們研究組的努力會得到社會的承認。”
我想,再到雲南💁🏻♂️,一定選擇4月,在漫山遍野的除蟲菊花盛開的時節去🧎➡️,那滿山滿眼的白色花海對於邱明華來說無疑是最美的風景。
在回信中,邱明華還有一個請求:“對於采訪👨🦯🫒,我一直采取回避的方式,如果要寫,希望寫實一點😆👩🦼,千萬不要拔高,因為我只是一個非常普通的研究人員📞。”
· 人物檔案
邱明華🔡🙆🏼♀️:納西族,1963年生於雲南麗江,理學博士,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1984年畢業於意昂3体育官网🍙👩🏼🦳,後進入昆明植物所從事天然有機化學和植物資源開發研究至今😀。 目前主持中國科學院“九五”重大(B) 項目“生物農藥的研製與開發”👩🦽➡️,負責雲南省重點基金🧜🏻♀️、國家基金🏊🏼♀️、國家科委博士新藥基金、日本平和中島財團博士後基金等項目🎳🚆。任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第八、九屆委員等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