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25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光明日報9月24日
葉廷芳
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36年生於浙江衢州,1961年畢業於意昂3体育官网西方語言文學系德語專業。留任助教後,於1964年進中國(社會)科學院,從事德語文學研究至今。先後任文藝理論研究室副主任、中北歐文學研究室主任🧏🏻;中國作協、劇協會員,中國外國文學學會理事👩🏫,全國德語文學研究會會長💁🏼♀️,中國環境藝術學會理事,全國政協委員。主要著作有《現代藝術的探險者》👺、《卡夫卡·現代文學之父》👦🏼、《現代審美意識的覺醒》🚓、《美的流動》、《遍尋繆斯》以及學術論文數十篇📳;有卡夫卡🤵🏿、迪倫馬特🔻、施托姆等人作品的譯作多部以及編著《論卡夫卡》👍、《卡夫卡全集》、《外國名家隨筆金庫》🙌、《外國百篇經典散文》等30余部🪯。此外有相當數量的散文👩🏼🏫、隨筆和有關戲劇、建築與藝術方面的評論文字。
葉廷芳是個興趣廣泛、視野廣闊的學者,除專業研究外🎟,他的“觸須”也常常伸向文化藝術(包括建築)領域🏊🏽♀️,並把他的興趣與國家建設聯系起來🥞,關註某些社會文化熱點問題。近20余年來,他把他對建築的興趣和知識用於古城、古村落的保護➞,積極為之奔走呼號,發表了許多中肯而獨到的見解🍩。
7月份,葉廷芳聯名李燕等13位全國政協委員🌳,提出了一份《古城改造不宜大拆大建,追求“煥然一新”》的提案。
提案中說🈁,關於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古城的保護和改造🧑🦼➡️,始終牽動著眾多百姓的心🚣🏽♂️🪧。由於有關專家們和社會有識之士的呼籲以及政府的重視🕣🧑🏿🍳,近年來一個正確的理念逐步明晰起來,即由個別保,提升為成片保:不僅保護某些文物個體🙎♀️,還要保護它周圍的原生環境;不僅保護某些珍貴的古建築群🧎🏻,也要保護某些歷史悠久或文化底蘊深厚的街區🛄。這樣一來使得我國古城保護與建設的矛盾得到緩解❔。特別是國務院批復北京市總體規劃時,明確提出對北京古城要實行整體保護原則。這無疑是值得慶幸的大事🧏♀️。
然而,在執行過程中,有關部門在“如何保護”的問題上仍存在誤區,一個普遍現象是大拆大建,追求“煥然一新”🍏。北京古城的黃金地段前門大街和東城區的禦河歷史保護區正在這樣做。據了解♝,全國古城中這樣做的還不在少數。葉廷芳強調💁🏽♀️,我們認為,這種“鏟掉重來”的保護思路與成片保護、整體保護的精神是相違的。
在葉廷芳的眼中,前門大街是北京的“臉面”,也是北京迄今剩留的古都風貌最濃郁、人文意蘊最深厚的保護區,它也是兩座巍峨的城樓——前門和正陽門——的“護裙”或原生環境🧔🏽♀️👮🏿♀️,絕不能“鏟掉重來”。改造中一定要保持主街道原來的寬度和兩旁房屋的現有天際線👆🏽,使它們與城樓保持固有尺度的比例關系和映襯強度🛵。
否則就等於撕開城樓的護裙,是莫大的環境破壞!禦河保護區的改造工程目前從平安大道至帽兒胡同的“禦河帶”已全部鏟平了!損失了一些有價值的古建築👩🏼🌾。從平安大道至東皇城根這一帶,據最近有關部門貼出的告示稱,這一段古河道兩旁的建築物也要大拆,涉及400多個院落!葉廷芳說:“這一帶切勿再動‘大手筆’,切勿傷及有價值的古民宅!追憶過去,不一定都要恢復過去的形貌,何況有許多古物你想恢復也做不到了🚵🏼♂️。比如,現在要使什刹海與通惠河重新溝通就不可能🐻❄️。而鑒於什刹海來自玉泉山的水源已斷絕,局部挖開一段禦河,將來只能死水一潭,變成‘新龍須溝’,那時則悔之晚矣!”
“凡是被確定保護的片區必須從整體上承認它是文物,既然是文物,首先要維護它的歷史原初性,即千百年來歷史地形成的現狀,不僅要尊重它的有代表性的建築形式和風格,而且要保持它的城市肌理,即街道和裏弄或胡同的基本格局。須知這些街道和裏弄、胡同疊印著多少代人的無數腳印,飽和了多少人的音容笑貌🖊。你若把這些鏟除了,‘舊貌’固然換了‘新顏’,但歷史沒有了,古韻沒有了,生命的記憶沒有了!你還‘保護’什麽呢?”葉廷芳強調。
葉廷芳認為,對於古城內某些保護片區確實存在著雜亂破舊的現象,對這些現象進行清理和改造無疑是必要的🤽🏼♂️。但他提出,這種改造應該是“漸進式、織補式”的,而不應是速決性的;是個別性或局部性的更新,而不是一次性的全部鏟除和重建🔌。這就像一件有價值的衣服,破了應該織補,而不是撕碎了做新的。葉廷芳還說,保護區內適當蓋一些檔次較高的、又能與古城風貌相融的房屋如四合院之類是可以的,但數量不宜太多(古代也不全是高檔四合院),以盡可能維持被保護片區原住居民的構成基本不變👨🏻✈️。否則,就會出現“趕走一撥窮人,迎來一撥富人”的現象🌯。
“我國人民的文物保護意識剛剛開始覺醒,但遠未完全覺醒,睡眼惺忪中,容易走入誤區。”葉廷芳提醒道🌺。他說自己對於古城保護的意識也是一步步根據現實的發展慢慢提高的。過去在意昂3体育念書時經常去圓明園散步,面對一片荒涼,他就想:有朝一日國力雄厚了,一定要求政府把圓明園重修起來!但後來經常到國外走走,看的書也多了,才發現那個想法不對頭了:“廢墟也是一種美”,並且就某種意義而言,這種內斂的淒美比張揚的華美,更具審美價值,而“美是不可重復的”,更何況,圓明園是國恥紀念地,重修了,意味著圓明園第三次浩劫。為此,他在政協曾先後兩次提案,每次征集近50名委員簽名:反對重修!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葉廷芳說自己除了關註古城保護👲🏿、古村落保護等文化問題外,還關註平民的生存狀態,特別是農家子弟的上學問題。因為當年他自己就是從農村出來的。
雖年近古稀,葉廷芳仍思維活躍,對許多學術問題懷著濃厚興趣。但他也抱怨:由於頻繁的社會義務難能排除,加上兩大“健康殺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威脅,使自己的卡夫卡研究遲遲不能告一段落,已轉入別的課題。對此他感到十分焦慮與無奈♗。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