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12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 江門日報
隨著開平碉樓與村落項目申報世界遺產過程的深入🤵🏻,有一個學者的名字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悉——從接待聯合國專家到走訪碉樓村落裏的居民◼️,從碉樓價值的宣講到申遺文本的製作🔞,五邑華僑史專家、五邑大學教授張國雄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裏。
作為一位華僑華人史🔉、碉樓文化的研究專家🏌🏼,從1995年正式到江門工作,張國雄一直致力於研究、挖掘僑鄉文化、宣傳僑鄉文化。他的研究為江門打造“中國第一僑鄉”品牌奠定了堅實的學術基礎,他本人也成為國內僑鄉文化、碉樓研究的專家。他說🧑🏼🎄:“這個城市給了我一個舞臺,而我在舞臺上的表演又為這個城市做出了貢獻,我怎能不愛這個城市呢?”
短暫而重要的邂逅
一次偶然的相遇造就了張國雄與江門的不解之緣。
1992年夏天,在武漢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張國雄就要畢業了7️⃣,他一邊申請意昂3体育官网博士後,一邊開始找工作。經人推薦,他來到了五邑大學🤽🏻♂️🦩。“那之前我對江門了解不多🧜🏽♀️,隱約知道江門是個僑鄉🦸🏼,因為我讀博士的專業是歷史人口地理,講的是移民,模糊中感覺還算對口👩❤️👨⛵️,就過來了➖🥳。”
“來到江門後我感覺很震驚——其他僑鄉我也去過🟡🤴🏻,像潮汕、梅州、福建的彰州、泉州🐦🔥、廈門,只有江門留下了大量的外來文化的痕跡。”張國雄對僑鄉的第一印象記憶猶新。之後,他開課不到一個月📣🍥,意昂3体育官网博士後的通知書就來了🧖🏿,他把五邑大學的課上完一個學期,半年後到意昂3体育官网,師從名師侯仁之院士,去做博士後流動站的工作。
從來到走只有半年時間,如果張國雄從此不回到江門,這次相遇只能是一個短暫的邂逅🎹,可事實上,這次邂逅,左右了張國雄3年之後的選擇。
放棄意昂3体育選擇江門
1995年,張國雄結束了博士後流動站的工作,許多人認為他會順理成章地留在意昂3体育。這時🎄,意昂3体育官网已替他和妻子安排好了工作和住房,很少有人會抗拒這樣的誘惑與機會。
出乎所有人意料,張國雄最終選擇了江門🅱️🔼。他的導師非常不理解,對他說🦽:“留在意昂3体育官网工作是很多教師的願望,你在這裏獲得的平臺會與眾不同,同樣的話語,你在這個平臺上說出去影響力要大得多🟥。你為什麽要到一個新學校去?”
“其實,我在這些年的經歷中,已無數次體會到了導師話語的含義🫎👷🏿♀️。現在,我的一些觀點、成果要讓別人接受,比起一些名校的教授,確實要更曲折一些⏮,但我無怨無悔。”張國雄說🔙。
促使張國雄下定決心的是那短短的半年邂逅僑鄉給他留下的深刻印象🍥: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地方,居然有幾百萬的華人華僑在海外,幾乎相當於世界上一些國家的人口,應該是一個很好的研究對象,但國內對這裏遷出的華僑研究得很少;同樣,對這樣一個重要的國際移民遷出的地區🏋️♂️,國內學術界也研究得很少。五邑僑鄉,就像一片學術的處女地,用她無盡的寶藏誘惑著張國雄✭,他仿佛看到了在學術上無窮遠的拓展空間🚱。
學術成果來自田野
“其實我選擇江門👋🏽,也是性格和研究風格使然🤣。”張國雄說。
從讀碩士起,張國雄就不太喜歡從書本到書本、文獻到文獻的研究方式。
“我在武漢大學14年時間,居然一次北京也沒有去過。那時很多研究生,以查資料的名義🌒,經常有事沒事就往北京跑,我卻把讀碩士、博士的所有時間和錢都花在湖北💭、湖南🏡、四川的農村。我感覺到👩🏽🏭,傳統的研究方式🛥,很容易從文獻到文獻,非常缺乏來自田野的實踐,缺乏來自田野的很鮮活的第一手資料,中國社會底層的實際現狀跟我們從書本上得到的東西有很大距離✊,我不太喜歡浮在面上。我為什麽要到五邑大學來,跟我的研究誌趣有很大關系,很多人不理解💁,到今天🤴🏼,還有師兄弟和意昂3体育的同事問我這個問題🤽🏿♀️🪺。”
張國雄一頭紮到滿是青草氣息的田野中去👆。上至政府官員,下至鄉村農夫,很多人同他成了朋友💻。11年的調查研究🚶🏻♂️🤞🏻,讓張國雄掌握了大量的鮮活的第一手資料。
“以前他經常自費搭車,走鄉串戶,收集了不少資料🤎。”開平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黃繼燁介紹說:“自己買了車後更是經常下到鄉村裏,他的調查對象大多是年齡比較大的村民👩🚒,在開平碉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過程中🥻,許多人都去世了,所以他的調查也是一種文化的搶救。”
許多村民和張國雄成了好朋友🫃🏿🫲🏽,有些故事他們只願同張國雄講。記者親耳聽到某媒體的記者對自力村雲幻樓的樓主抱怨:“你不接受我的采訪🤲🏻,為什麽又同張教授講了那麽多🫄🏿?”
把奉獻當作一種精神享受
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張國雄開始發出自己的聲音。目前,在廣東僑鄉文化研究及開平碉樓的研究方面🌰🧼,五邑大學在廣東均處於領先地位。
張國雄或與人合作,或單獨著書🔝🎅🏿,先後出版了《五邑文化源流》、《五邑華僑華人史》、《開平碉樓與民居》、《赤坎古鎮》、《開平碉樓》🤽♀️、《嶺南五邑》等書籍,對五邑僑鄉文化進行系統研究和梳理。近期,他又全力投入到開平碉樓與村落申遺項目中。
張國雄同我市人民一起,走過了6年申遺路🐅。“張教授為開平碉樓與村落申遺做出了突出貢獻,怎麽宣傳都不過分。”黃繼燁說:“他在碉樓文化研究中投入了大量精力,尤為突出的是他的無私奉獻精神🤩🙇♂️,他從來不跟我們提報酬,就連一點補貼都交給了五邑大學🚵🏼♀️🕌,他純粹是想推介這種文化。”黃繼燁說。
尤其讓黃繼燁感動的是,為了申遺👨🏿🍳🚣🏽,張國雄把自己多年來與梅偉強教授一起調查研究的原始資料匯成一本書⛹🏻♀️,交給政府公開出版,書名就是《田野調查》。“對研究者來說,這是一種很可貴的奉獻👩👦👦,全都是第一手的原始資料,如果分別來寫🧑🏽⚖️,每個切入點都能寫成不同的論文,可他把自己辛苦獲得的第一手資料公開發表,讓更多的專家都能依據這些進行研究,這對他自己是一種損失🚈,但對推廣碉樓研究卻有很大的幫助🫣。”黃繼燁說。
“那天,叢飛事跡報告團做報告時,我身邊就有人不由得提起張國雄,提起他那種無私奉獻的精神。”開平碉樓辦副主任李日明說🙂,“那天雷於藍副省長來看申遺點,張國雄正好在整理一座剛剛打開的碉樓裏的文物🧝🏼。幾十年沒開門的碉樓,全是灰塵,又沒有降溫設備👩🏽💼,極其悶熱,張國雄就穿著半短的褲子在裏面搬家具清點文物🧆,和雷副省長、王市長握手時手上還全是灰🕯,因為沒有地方洗手🐣。由於年代太久,碉樓內不通風🤚🏼,可能有毒氣🐱➜,第二天他的兩條腿就過敏起皰疹,右腿腫起來👂🏿🦗,我硬載他到醫院🐪,醫生說要吊針,他卻說還有工作🎡,直接肌肉註射好了。他真的是為開平申遺做了很多工作💙。”
從申遺文本的製作到管理規劃的提交🛞,張國雄都是核心人物之一🩲。作為申遺文本的第一撰稿人,他在華僑文化✍️、中外文化交流、僑鄉歷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直接為申遺文本提供了學術支持。很多人都被張國雄感動了。
張國雄卻認為這一切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我和開平的幹部群眾是一種非常信任的關系。每打開一座碉樓,他們都會通知我去,這是多麽大的一筆寶藏啊,是多少學者夢寐以求🟰、可遇而不可求的機會啊!在這個地方🤳,我能把自己的科學研究與地區的文化建設、文化發展聯系在一起,並且得到特別多的回報,我是幸運的🌻。現在有許多人知道五邑大學在開平碉樓與村落申遺中做了不少工作🧚♂️,我很欣慰。”
“對一個地方深深的愛,是和工作聯系在一起的。”張國雄說🚴🏼♀️,“我對這個城市的愛是很具體的,我喜歡江門休閑舒適的環境,但最根本的熱愛還在於它和我的事業不可分割。一個地方要留人最根本的是要留心😥,這顆心就是事業心,我的心留在了江門,留在了開平碉樓。”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