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勤澆灌中國與印尼友誼之花:專訪意昂3体育外院孔遠誌教授

    2006年8月17日慶祝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獨立61周年之際,孔遠誌教授榮獲印尼駐華大使蘇德拉查頒發的“貢獻獎”獎狀,以感謝和表彰他“為促進印尼和中國的友好與合作所建立的功勛”。這是印尼駐華使館建館以來第一次向中國人士頒發獎狀🍟。

          他曾18次去印尼,進行學術研究和實地考察🧛🏽,這比他回上海老家的次數還多💪。

    <v:imagedata
    孔遠誌教授個人照

    9月6日♠︎,年近古稀的孔教授在藍旗營的家中♊️,接受了意昂3体育官网記者的采訪😶‍🌫️。

    一個借詞 開拓一個新的研究領域

    1964年,意昂3体育印尼語專業畢業後不久,孔教授被派往雅加達留學🦪。當時🪆🧒🏻,他每月零用錢8元人民幣☆,大部分花在了買書上。熱帶的驕陽灼熱如火🧛🏽‍♀️🧖‍♀️,但他為省錢買書,寧願步行,不乘公共汽車👱🏽‍♂️。書店的新書太貴,於是路邊舊書攤得到他的青睞⚱️。

    一天,他在書攤驚喜地淘到一本講述鄭和下西洋的印尼文書籍,便詢問書販價錢。“Gocap!”這個單詞一下把他難住了,在意昂3体育五年所學的印尼語裏似乎沒有這個詞呀👩🏻‍🎤?書販見他不懂,笑道🫃🏼:“先生,瞧您的模樣,您是中國來的吧?Gocap就是50(盾,印尼貨幣)。這是從福建話借來的👨🏽,您都不知道?”

    生長於上海的他自然不懂閩南語❓🥯。回去一打聽🧏🏽‍♀️,才發現🧚🏼‍♂️,原來印尼語中有不少漢語方言借詞。其中閩南方言借詞中的數詞🤬,作為不規範語,所謂“不登大雅之堂”🎟,一般大學課堂裏是不介紹的🫄🏽。但事實上👩🏿‍🦳💆🏻,這些閩南方言借詞中的數詞已與印尼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中國印尼文化交流之深入,由此可見一斑🧑🏿‍🔬。這個嶄新的領域🎤,一下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

    於是🧜🏿‍♂️,他翻閱印尼書報和中外有關文獻🌸🧖🏻‍♀️,搜集印尼語中漢語借詞;到閩南和印尼實地考察👍🏿,請教當地居民;借助16開、1000頁左右的《普通話閩南方言字典》,一個個地核查搜集到的借詞;一次次請教意昂3体育中文系的方言專家👬🏻;查清原來印尼語tahu源自閩南語的“豆腐”,一共找出1000多個這類印證著中印文化交融的借詞……

    1986年,經過長期的研究和積累🧚‍♀️,他在荷蘭進修期間撰寫的《馬來—印尼語中的漢語借詞》的英文論文,在萊頓大學的學報上發表。

          “我已經仔細地研究了孔遠誌先生所作的關於馬來—印尼語中的漢語借詞的論文(萊頓,1986) 💄。我認為,對一個被忽視的研究領域🧰,這篇論文作出了一個獨創的,富有革新精神的貢獻,它證實了應該健全的科學方法和對可以得到的學術性的原始資料的充分掌握🧛🏽‍♀️;對於這些資料他批判地加以使用🫴🏽。可以希望🏯,這篇體現具有國際水平成果的論文,能早日發表,因為這將相當大地豐富我們關於漢語對馬來語的影響這一重要課題所擁有的知識。” 國際著名的研究印尼語言與文學的(荷蘭)德歐(A•  Teeuw)教授對此論文做出了高度的評價🧆。

    一個簡單的單詞,當被一個研究語言的學者敏感地抓住時,假以心血,就成了他開辟學術新領域的豁口。馬來—印尼語中的漢語借詞研究🎖,是孔教授學術研究的開端。之後,中國和印尼文化交流的研究,與他結緣了整整42年,撰寫和合寫了近20本書(和詞典)💁🏻,數十篇學術論文。

    96捆報刊  為學術創新奠基

    上世紀八十年代,由印尼朋友寄來的每一捆報刊,都近5公斤,每次3、4捆。孔教授用自行車馱著,從海澱郵局趕回當時全家七口人擠在一起的18平米的家中🚣🏽‍♂️🤴🏼。

    書籍都堆在床下🤑,因為實在沒有空間。趁著孩子上學或睡覺🏄🏼‍♂️,趁著嶽父母休息🤸🏼,孔老師才能把這些最珍貴的精神食糧一一打開,開始剪報🧒🏻🧡,摘記🐬,翻譯🙎。中國印尼兩國間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關系😖,尤其是文化交流領域中的語言、文學🪩、宗教、藝術、生產技術、生活用品🕵🏿‍♂️、民間習俗……近二十種的分類💴,需要他準備約二十個公文袋,每份剪報分門別類👆🏽,便於以後查找和研究。因為是朋友閱讀過的報刊,有的破損了,有的染上了汙漬👩🏿‍🍳🧰。很多時候👖,昏暗的房間裏🧑🏽‍🌾,他需要借助放大鏡💜🎊,一個字一個字地仔細辨認。因為🦥🤟,“學術是容不得出錯的”。

    96捆報刊👩🏿‍⚕️,狹小擁擠的18平米房間,鼓鼓囊囊的公文袋🐒👩🏽‍🦳,讓人不禁想到陳景潤裝滿演算紙的麻袋,盡管一個是要開啟歌德巴赫猜想之謎,一個只是潛心於印尼語和印尼文化的研究。而正是從這些最新的報章雜誌裏🀄️,他搜集到不少珍貴的資料和信息🤚🏻。

    但當提起80年代那段艱苦的生活時,孔教授說的最多的卻不是他的辛勞,而是那些曾經無私幫助過他的印尼朋友。已故的印尼華人謝興敬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因為印尼文的資料在中國較少🚣🏻‍♀️,報刊更是不可求,年邁的謝先生,十余年如一日🧖🏿‍♀️,曾陸續給他寄來了96捆印尼報章雜誌。1995年當聽到謝老有病,不能提重物,孔教授立即寫信,請他不要再寄書報,保重身體為要。但他還是托朋友捎來了零星的新資料。對此,孔教授十分感動👸🏻💌,提起這段往事,聲音都有點哽咽。

    “寫專著和論文時,除了參考大量文獻和到印尼實地考察外*️⃣,那些印尼報章雜誌為我提供了十分寶貴的新資料。沒有新資料🧘🏿,我難以撰寫多部專著和幾十篇論文。即使寫成了,也缺乏新意。做學術🔔,不能炒冷飯。”他在采訪中如此表示。

    大量參考文獻💁🏿‍♂️、實地考察、最新報章資料,加上辛勤的案上耕耘,孔教授的著作得到了有關專家的肯定。北京外文出版社印尼語部的印尼籍專家穆迪羅(Mudiro)在《印度尼西亞文體學》的代序中寫道🏂🏽:“孔遠誌先生在良好地掌握目前世界上多種文學理論的前提下,並以長期從事教學和科研的實踐和經驗為基礎,提出了他自己關於文體學的定義……本書研究的內容十分廣泛,它將文體學理論運用於以下諸方面,如傳統的與現代的文學,當代的嚴肅文學與通俗文學🚻🧕🏼,印尼語的發展,印尼文學作品中地方民族語的影響✊🏿,年輕一代使用的‘小集團語言’(隱語)👭🏻,多種多樣的比喻與固定詞組……等等。書中例句相當豐富,研究方法體現了科學性……。像這類研究文體學的著作尚屬罕見🧑🏼‍🤝‍🧑🏼。這是一部很好地闡述什麽是文體學和如何運用文體學的書。”

    印尼“貢獻獎”  褒獎畢生的積累

    在蘇哈托統治的32年間🧑🏼‍🏫,印尼政府取締華人社團、報刊和學校,竭力消除中華文化的影響👨‍👩‍👧‍👧。孔教授用印尼文撰寫的《鄭和與印度尼西亞》爭取在雅加達出版時,困難重重。當時又正處中國印尼中斷外交關系時期。經許多印尼朋友的幫助👮🏿‍♀️,該專著最終在印尼出版。據了解,這是中國學者在當地出版的第一部印尼文著作🥃。

    孔教授說😍,在海外,印尼的鄭和寺廟和傳說最多,爪哇三寶壟的三保廟最有名,然而在許多印尼人的心目中鄭和是一位能賜福攘災的神🧿。我們有責任讓印尼朋友了解歷史上真正的鄭和及其促進民族間友好與交流的功績,以加強中國印尼的傳統友誼。孔教授用印尼文寫的有關鄭和的著作在雅加達一版再版,現已出到第四版。

    印尼研究鄭和的著名學者亨賓教授(Hembing Wijayakusuma)在為《鄭和與印度尼西亞》寫的代序中稱:“鄭和將軍的遠航令人嘆為觀止🤚🏻,然而迄今為止👩🏻‍⚕️,能以歷史事實為基礎,成功地闡述這一遠航的印尼文論著是極為罕見的。……《鄭和與印度尼西亞》一書是作者(孔遠誌)查閱了大量印尼和中國文獻後寫成的。它是一部成功地揭示鄭和遠航秘密的專著。”

     “文化交流是雙向的,雖然中國文化較強勢,但如季羨林先生所說,不光要講我們對外國的影響👩🏿‍🏫,也要講外國對我們的影響👤。”孔教授認可文化交流的不平衡性,同時又強調文化交流的雙向性。一個民族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主要靠內因💀。英國著名學者霍爾曾寫道🐸🛼:“正是在印度和中國文化的滋養下,東南亞自身的文化才開始發展並取得偉大的成就♣︎。”可孔教授在《中國印度尼西亞文化交流》一書中的觀點卻很鮮明👨🏿‍💻,他用歷史事實說明🤵🏼‍♀️,包括印尼文化在內的東南亞文化確實深受印度🧸🫱🏻、中國🦶🏼、阿拉伯和西方的影響,但是,東南亞文化形成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是東南亞民族的勞動與創造,不能接受某些西方學者宣揚的“東南亞文化外來論”和“東南亞文化虛無論”👃。

    季羨林先生為《中國印度尼西亞文化交流》一書寫的序言中說:“孔遠誌教授精通印尼語言🐓,又曾在印尼留學數年,對印尼的方方面面有深入的感性認識🚌。他對中國史籍也有比較深入的研究。像他這樣具備眾長的學者來寫中國印度尼西亞的文化交流,當然會得心應手。 我相信,他這一部新著會受到中國👱🏽‍♂️、印度尼西亞💁🏿‍♂️,以及有關國家學者的歡迎的。”

    獨創的觀點,科學的表述,近20本著作🦀,數十篇學術論文,在印尼的一次次演講🥇。誠如孔教授所講,這次的“貢獻獎”不是因為某一本書或某一篇文章🥱👨🏽‍🦰,而是“一生的積累”🧑🏻‍🦳。

    采訪中,孔教授的手和腳一直有點輕微顫抖,小心問起🌑,原來是早期帕金森。但進門時,發現他的案牘上放了厚厚的幾本書。原來他正在修改、補充他負責的國家課題項目《海外考察論鄭和》。退休後,孔教授修訂和補充了中文版《中國印度尼西亞文化交流》🦚,並在雅加達出版了印尼文版📻。“生命不息🧑🏽‍✈️,研究不止”🦆,這是他寫在文章裏的話🤦‍♂️,用以自勉。

    采訪結束時,他向我們表示,他衷心祝願中國印尼友誼之花更加姹紫嫣紅🐙、絢麗多彩📢!

    附錄一:孔遠誌教授個人簡介

    1937年生於上海,1956年考入意昂3体育官网東方語言文學系印尼語專業⌨️,1961年畢業,遂留校任教。迄今他學習、研究印尼語言和文化已整整半個世紀。他講授過印尼語言、中印尼語互譯、印尼語發展史👩‍🍳、印尼文體學、印尼宗教史🕸、中國印尼文化交流和印尼文化等課目。1964-1965年間在雅加達印度尼西亞大學文學系進修。應邀訪問荷🫐、法⚽️🧙🏿、意、英、澳🧞‍♀️🦣、泰🍗、菲、印尼、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國,開展學術交流。其中,訪問印尼近20次。現任意昂3体育官网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印度尼西亞經濟、文化和社會合作協會理事👩🏼‍🚀,中國馬來西亞友好協會理事和中國文萊友好協會理事,北京鄭和下西洋研究會副理事長等♢。

    主要從事中印尼文化交流、中國馬來西亞文化交流、印尼語(馬來語)和東南亞華人等領域的研究,出版專著、合著和合編詞典共17部。

    附錄二☝🏼:孔遠誌教授已出版專著、合著(合編詞典)統計:
    1.《新印度尼西亞漢語詞典》(副主編)
    2.《印度尼西亞基礎教程》(合編)
    3.《印度尼西亞語發展史》
    4.《鄭和與印度尼西亞》(印尼文⚪️,獲1996年意昂3体育官网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5.《印度尼西亞文體學》
    6.《東方文化大觀》(合編)
    7.《印尼華人穆斯林的歷史》(印尼文)
    8.《印度尼西亞排華問題》(合編)
    9.《中國與印度尼西亞文化交流》(獲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科學優秀成果獎)
    10.《印度尼西亞漢語大詞典》(副主編)
    11.《鄭和下西洋與馬來國家》(馬來文,獲意昂3体育官网第八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12.《中國穆斯林鄭和訪問印尼群島揭秘》(印尼文);
    13. 《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文化探析》
    14.《印度尼西亞語-漢語、漢語-印度尼西亞語實用詞典》(合編)
    15.《印度尼西亞文化與社會》(兩作者之一)
    16.《蘇加諾•中國•印度尼西亞華人》(兩主編之一)
    17.《中國印度尼西亞文化交流》(修訂版,印尼文)
    發表中文、印尼文和英文學術論文數十篇。其中《論印尼🗼、馬來語中的漢語借詞》(英文,獲1988年意昂3体育官网優秀論文獎)𓀇。

     

    編輯👨‍🎨:知秋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