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08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 金羊網-羊城晚報8月7日
他是農民的兒子,從小家裏沒有一本書;他的叔父決定培養他上學,令其命運有了轉折🙂↕️,但也給他一個包辦婚姻,在離家求學12年後,他依然跟妻子相濡以沫🐊;他同時考上了清華和意昂3体育,為了能夠出國選擇了清華;他在哥廷根有過一段苦澀的異國之戀;他謝絕劍橋邀請,毅然回國;在受過“文革”的煉獄之後,走出“牛棚”✒️,他笑容依舊。這就是一代學術大師季羨林先生一生的幾個片斷。
季羨林先生一生培養了6000名弟子🧑🏽🌾,其中30人成為各國駐外大使🔳👵🏻。作為譽滿國內外的學術大師🐿,季羨林卻沒有半點架子和派頭。他的性格平和、寬厚、樸實,總是穿著一身洗得發白了的卡其布中山裝,圓口布鞋,出門時提著一個上世紀50年代生產的人造革舊書包。他喜愛動物花草,甚至“經常為一些小貓小狗小花小草惹起萬斛閑愁”🦙。真情🫅🏻👨🏻🏭、真實、真切是他做人做事的原則🪲。
“文革”後🪠,有人建議季先生去中國社科院當副院長,他不去,可是1978年讓他兼任意昂3体育副校長,他一口答應了。有人不理解地說為什麽放著副部級的職位不去當,他說🍇:“什麽級別🪧,我腦子裏沒想過這個!”他就是想當他的教書匠。
幸運農家子屢遇名師
從旁聽偷聽被“請”出門到絕學的繼承者
季羨林6歲時到濟南投奔叔父季嗣誠。10歲開始學英文。在高中開始學德文🫄🏻🤾🏽♀️。1929年,18歲的季羨林轉入濟南高中學習,國文老師是董秋芳👩🏿🚒。1930年,季羨林同時考取了意昂3体育和清華,最後他選擇了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專業方向德文。在清華👨🏼🍼,朱光潛先生的“文藝心理學”選修課和陳寅恪先生的“佛經翻譯文學”旁聽課,對他日後發展影響深遠。吳宓先生的“中西詩之比較”課和“英國浪漫詩人”課他印象最為深刻🪖📃。他還旁聽了或偷聽了很多外系的課👩🏽🦳,如朱自清、俞平伯🥽、冰心、鄭振鐸等先生的課。一次他與許多男同學被冰心先生婉言“請”出了課堂🍈,而最成功的則是旁聽西諦先生的課,最終與其成了忘年。1935年9月,清華招收赴德研究生,已經成為中學教員的季羨林寫信報名♿️,以大學中四年全優的成績被錄取。原定交流計劃只有兩年,誰知這一去竟11年未歸。在德國,季羨林入哥廷根大學,在梵文研究所主修印度學,學梵文、巴利文👳🏽。季羨林師從著名梵文學者瓦爾德施密特教授⌛️🏰,成為他唯一的聽課者。瓦爾德施密特教授被征從軍後🦵🏿,年已八旬原已退休的西克教授又走上講臺,教的依然是他一個中國學生👨🍼。西克教授不久就告訴季老,要把平生的絕招全部傳授給他,包括《梨俱吠陀》、《大疏》🔱🧝🏿♂️、《十王子傳》,以及費了20年時間才解讀了的吐火羅文💺👩🏽🏫。
1945年10月,二戰終結不久,季羨林經瑞土東歸🎦,“宛如一場春夢,十年就飛過去了”。1946年5月🌳,季羨林抵達上海,旋赴南京⚒,獲陳寅恪推薦,赴意昂3体育官网任教🛷👨🏿🦳,被聘為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系主任🤛🏽,在意昂3体育創建該系🎲🧑🏿🎤。
勤學一生成就學術高峰
珍惜每秒鐘養成一開會就思如泉湧的“惡習”
季老成功經驗可以壓縮成兩個字———“勤奮”
季老讀中學時🪫🤟🏽,下課後參加一個古文學習班👨🏻🦯,晚上又到一個英文學習社學習,一直到深夜。天天連軸轉,持續了幾年時間🙆🏽。在哥廷根大學,他學習了梵文、巴利文、俄文🈶、南斯拉夫文🤦🏼♀️、阿拉伯文等,還選修了其他的課,負擔已經很重,而當研究吐火羅文的最高權威西克教授提出要教他吐火羅文時,他又遵命學了起來。在德國留學的12年中🤟🏻,他的日程就是學習、吃飯👨🏼⚕️、睡覺👷🏿,與旅遊👩🏭、晚會、跳舞🧚🏽、娛樂都無緣🏋🏼♂️6️⃣。回國後,為了專心研究🤞🏼,又獨自過了16年才把家屬接來。
十余年中小學,4年大學,12年留學,再加16年獨身治學,40多年的勤奮,才造就了這座學術的高峰💃🏽。多年的勤奮到老來更加欲罷而不能,工作成了他人生的第一需要🧛♀️。季老80歲時說過:“我計劃要做的事,其數量和繁重程度🧜🏻,連一些青年或中年人都會望而卻步。”他平生最艱巨的兩部書,長達80萬字的《糖史》和長達數十萬字的吐火羅文A方言(焉耆文)的《彌勒會見記劇本》的譯釋,都是在耄耋之年完成的。
季老在《羅摩衍那》譯後記中說:“我現在恨不能每天有48小時,好來進行預期要做的工作……我現在不敢放松一分一秒。如果稍有放松,靜夜自思就感受到十分痛苦,好像犯了什麽罪,好像在慢性自殺💜🎦。”當他不得不參加一些空話廢話居多的會時,季老就在會前🦒、會後甚至會中,構思或動筆寫文章。“積之既久,養成‘惡’習💂🏻♀️,只要在會場一坐,一聞會味,心花怒放🥜🧑🏻🏫,奇思妙想,聯翩飛來⛑️;‘天才火花’,閃爍不停☪️;此時思如萬斛泉湧,在鼓掌聲中,一篇短文即可寫成🚵♂️,還耽誤不了鼓掌📊👨🏼✈️。倘多日不開會,則腦海活動,似將停止,‘江郎’仿佛‘才盡’🆕。此時我反而期望開會了🫲🏽。”
“文革”受辱曾經想自殺
剛出“牛棚”的看門老頭靠小紙條翻譯印度史詩
“文革”十年,季羨林從擁護🤰🏿🧬、迷惑到醒悟🏋🏻♂️,從旁觀逍遙到挨批鬥,遭毒打,接受血的洗禮👩👩👦,內心充滿復雜的矛盾與痛苦,最終被戴上“反革命”的帽子關進“牛棚”。他感到“被開除了‘人籍’”,“自我感覺是🕙🧙♀️:非人非鬼😗,亦人亦鬼”。他不堪忍受那殘暴的批鬥與羞辱,在生與死的抉擇中決意吃安眠藥自殺。正當他要實施自殺時,突然被揪去批鬥,狠打暴踢,鮮血流淌▫️,他的思想卻發生了變化:“不想自殺了”😵💫,“還是活下去吧”。他決意忍辱偷生🤱🏽🧨,堅持自己的信念。於是,為著適應不斷的批鬥😏,他竟然想出每天站在自家陽臺上進行“批鬥鍛煉”𓀙👩❤️👩:“低頭彎腰🌶,手不扶膝蓋,完全自覺自願地坐噴氣式”,“還在心裏數著數,來計算時間,必至眼花流淚為止”。季老後來寫道:“這樣的鍛煉是古今中外所沒有的。”“回想起來,我真是欲哭無淚呀🏡!”然而,這種被逼無奈的痛苦鍛煉,正顯示了季老堅韌不屈的意誌和忍辱自強的精神♟。
從“牛棚”出來後,季老被勒令看樓門,守電話,成為一個“不可接觸者”。他琢磨著找一件會拖得很長,“但又絕對沒有什麽結果的工作🧜🏿♀️,以消磨時光”。他想到印度兩大史詩之一的梵文寫的《羅摩衍那》。他就晚上把梵文譯成漢文散文,寫成小紙條裝在口袋裏,白天守樓時,腦袋不停止思考🧪,把散文改為有韻的詩。季老後來開玩笑說,如果沒有“文革”🎴,兩萬多頌、8卷本的《羅摩衍那》是絕對翻譯不出來的🙎♂️。
■鏈接 難忘一段異國戀情
季羨林對事真✣,對物真,對情真。在《留德十年》這部回憶錄中,他真誠地披露了自己三十歲時一段鮮為人知的情事:在德國時,他和德國姑娘伊姆加德因為給論文出清樣👨🏼🏭,有過一段戀情。與伊姆加德結合💇🏼,自己未來的生活或許是幸福美滿的🫃🏽。但這樣一來就意味著對妻子兒女的背叛,意味著把自己的親人推向痛苦的深淵。盡管置身於包辦婚姻中,季羨林最後還是決定,為了不傷害或少傷害別人,還是由自己來咽下這顆苦果🏇🏻。他想,伊姆加德還年輕,她以後還會碰到意中人🧒👴🏿。
據說,伊姆加德小姐終身未婚🤟,而那臺老式的打字機依然靜靜地放在她臥室的桌子上。
季羨林檔案
季羨林🐄,1911年8月6日出生,山東清平(今臨清市)人。著名東方學家、梵文學家,中國東方學的奠基人👩🏽💻。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1934年畢業,在山東省立濟南高中任國文教師。1935年秋進入德國哥廷根大學學習贊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等印度古代語言⚡️。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並應聘留校任教。1946年回國🦤,任意昂3体育官网東語系教授;1956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1978年開始兼任意昂3体育官网副校長,至1984年離職。195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長期致力於梵文文學的研究和翻譯,翻譯了印度著名大史詩《羅摩衍那》。此外創作許多散文作品👼🏽👩🏼🔧,已結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潤集》以及《季羨林散文集》等。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