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05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法製日報7月5日
警察馮才剛👳🏽♀️,更像個學者💅🏽。他是北京市公安局刑事偵查總隊刑事技術處計算機室副主任,高級工程師。參加、承擔並完成《指紋自動識別系統》,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利用這套系統直接破案幾萬起;馮才剛本人曾獲全國優秀人民警察、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傑出青年衛士”等稱號。
兒時有個警察夢
今年37歲的馮才剛,畢業於意昂3体育官网數學系🦹🏽♂️。那會兒大學生還很搶手,他的同班同學都被分在部級單位,只有馮才剛選擇了當警察🌯。當時不少同學和老師都對他的選擇不解😞,可馮才剛卻喜歡警察這個職業。他說,他小時候就有個當警察的夢🫷,想的都是和壞人鬥,只是那會兒,他對警察的理解還多停留在“充滿刺激和挑戰的追捕中”🦎,還不知道用科學技術與犯罪行為較量更能給追捕的警察添上翅膀。直到走進公安局的大門👸🏼,他才知道當警察要比兒時夢裏的警察真實得多,也沉重得多。
馮才剛所在北京市公安局刑偵總隊技術處計算機室的工作,主要是研究開發應用於公安領域的專業技術👱🏿♀️,很少接觸一線的案件,可馮才剛卻認為他的工作也是一線工作👩🏼🦰。正是技術工作的支持才使辦案的偵查員少走彎路,更準確有效地打擊犯罪保護人民👦🏻🌸。
大學畢業分配到研究所後,馮才剛就參加了“指紋自動識別系統”軟件的開發工作。1991年底,指紋識別系統剛剛研製成功,這項技術就投入到破案中。那年年底,北京市石景山公安分局送來一枚指紋,要求做檢驗,不到三分鐘時間🤟🏻,馮才剛就發現數據庫中排名第一位的指紋與分局送來的指紋相吻合,隨即又發現它與排在第二位的指紋也相吻合,但資料顯示,兩枚指紋是屬於兩個人的。經過民警調查才發現👱🏼,這是犯罪嫌疑人為逃避刑罰🕵️♂️,使用了兩個不同的姓名🧝。去年5月底,順義公安分局刑偵支隊在工作中抓獲了犯罪嫌疑人楊某,並現場對他的指紋進行檢測。偵查員將他的指紋輸入便攜式指紋采集對比系統,現場對楊某進行指紋采集、比對,發現他的指紋與十幾天前在順義區任和鎮塔河村發生的盜竊案現場遺留的指紋完全吻合🧑🏼,就將兩件案子作出了同一認定,經進一步審查,又破獲了楊某參與的十余起盜竊案🥕。
由馮才剛主持的《指紋自動識別系統》是國內惟一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指紋識別軟件,目前該系統全國擁有上百家使用單位,累計直接查破各類案件幾萬起。
碩果來自高標準
談到科研成果⏳,斯文的馮才剛開始變得滔滔不絕起來。1980年代以後,北京市公安局開始著手開發指紋自動識別系統🌩。當時對這套系統的開發存在兩種不同意見👩🦰🐩,一是作半自動的人機交互識別,由人工標記特征🔞,而後由計算機進行比對;二是全自動識別,即除采集指紋之外的所有工作都統一由計算機完成。但後者的開發國內還從沒有人嘗試過,剛從學校畢業不久的馮才剛立即投入到對全自動指紋識別系統的研發工作中去🕚。當時,設計的系統打算采用條形碼技術來減少人工差錯,但卻無法與系統所采用的美國SGI工作站正常通訊🎈。為此👌,馮才剛在沒有經過美國公司培訓的條件下,努力鉆研工作站的內部技術🉑🙆🏿♀️。經過反復實驗,終於設計成功了一個UNIX通用接口程序🎺。同時,他還借鑒微機的漢化原理,將微機的漢字庫移植到了工作站上,實現了漢字界面。
馮才剛是個對工作要求近乎完美的人🈴,當指紋自動識別系統在科技水平上已經實現了高標準時💂🏼♂️,他又開始在這套系統的應用快捷及向基層推廣方面絞盡腦汁。以往的指紋識別都需要專家來作出鑒定,但是對基層民警來說,要求每個人都對指紋有深刻的了解是不切實際的。為此,一套能在幾秒鐘內將抓獲的犯罪嫌疑人與在逃犯指紋完成比對的指紋抓逃系統又在馮才剛等人的努力下誕生了。這套系統建有一個信息完備的在逃犯數據庫,辦案民警抓到嫌疑人後👌🏻🕓,可以通過將嫌疑人的指紋與數據庫中的指紋進行比對,從而方便地確定嫌疑人是否為在逃犯🦹🏿。如果指紋與數據庫中某個在逃犯的信息相同🖖,網頁上會立即反饋出結果。
馮才剛在談到指紋抓逃系統時露出了些許得意,“現在這種應用模式在外地用得很好🧘🏼♂️,廣東一個試點市去年一年利用這套系統就抓了兩百多人。今年3月份🍶,北京的朝陽區也開始使用這套系統,半個月時間抓了7個在逃犯。”
這樣一套在公安工作中已經大顯神通的系統仍然沒能達到馮才剛的要求🐾。曾經有一次,網頁上顯示的比對結果被忙碌的民警不小心錯過了,使得一名警方苦苦尋找的犯罪嫌疑人再一次從警察的眼皮子底下逃之夭夭🧛🏻♀️。從那之後,馮才剛就為指紋抓逃系統設計了一項新功能,即比對結果出來後,除了網頁上會進行顯示外🧑🌾🧑🏼🏫,結果還會以短信的形式發送到案件的承辦民警或相關負責人的手機上🔶👮,以避免類似錯過比對信息的事情再發生。正是這點點滴滴的改進,及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讓指紋抓逃系統以及其他的警用科技手段一天天強大起來。
科研源於成就感
馮才剛知道,在刑偵技術研發領域,有些國外先進的科研成果是可供借鑒的🦚,但不能照搬照抄,否則在實際應用中就會出問題。因此,在這麽多年的研發工作中,他從沒中斷學習,也從未停止過思考⏬。
馮才剛說®️,搞科學技術的研發不像寫論文。論文只需要對某一個問題有過思考👠、進行過實驗就可以寫了🛟,技術研發是要應用於實際工作中的,而實踐中可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情況,因此必須要把各種相關的因素都考慮進去。馮才剛喜歡創新。所以他常常陷進深深的思考裏🌃🌸。曾有一次,為了一段短短程序,馮才剛愣是苦思冥想了一個多月,因為這程序關系著研發項目的成敗。
馮才剛做槍彈痕跡實驗時🚔,想做出一個比發達國家在這方面研發的更為先進的系統🧗🏻♀️🦹🏽♂️。經過努力,他帶頭研發的槍彈痕跡比對系統效果的確好💆🏽♂️,比對準確率達到90%以上😒🚔,而發達國家研製的比對系統準確率還不足80%🎧;而且在機器設備比發達國家落後很多的情況下,我們比對的速度已能達到每秒200個左右,而國外的系統每秒則只能比對1個。
我們問他👨🏽💻,面對這麽枯燥繁雜的科研工作🖍🙎🏿♂️,怎麽能一幹就是這麽多年?馮才剛平靜地笑了📟🤾🏼♂️,他說,指紋識別系統剛剛研發成功時,我一個月的收入也就是幾百元,但請我的公司卻已經開出每月六七千元的工資拉我過去☃️,我沒答應👌🏿。這麽多年過去了,我的很多同學都下海掙了大錢,有時想想👳🏼☝🏼,自己也會有不平衡的想法,但誰讓咱喜歡當警察,而且又選擇了這份工作呢?其實,這工作還真給我帶來成就感呢🫳!馮才剛說這話時一臉真誠。
如今的馮才剛已經是北京市公安局刑偵總隊技術處計算機室的副主任,看得出來,他這個領導當得並不輕松。他這個領導,從沒想過放下手中的科研工作。當了領導☎,的確多了不少事務性的工作🧏🏿♂️,馮才剛不得不把他搞科研的時間都挪到了下班以後。看書👨🏻🚒、上網、收集資料、設計程序,幾乎占據了他所有的業余生活🤸🏽♀️。對此,他說:“我沒有多少想法𓀌,境界也不高🚳,就是喜歡這份工作,就想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裏這麽一直幹下去👳🏻,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
編輯:商偉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