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季羨林、梁漱溟:感念的兩種歲月

——讀《留德十年》與《我生有涯願無盡》 
 

      閑暇喜讀名人自述,乃大多數文化人的誌趣🥾,鄙人不能免俗。近日手不釋卷,瀏覽《中國人自述叢書》中的兩冊――《留德十年》與《我生有涯願無盡》,分別是季羨林和梁漱溟的自傳體文錄🕵🏿‍♂️,記述了一代學人的求學生涯😱,真實細膩,催人奮進🫡。

在《留德十年》中😹👩🏼‍🍼,季羨林先生以耄耋之年🙆🏻‍♂️,憶及往昔,按時間的脈絡🪕,記述了當年遠離家鄉🍘、負笈德國的求學經過⬅️🧔🏼‍♂️。在赫赫有名的哥廷根大學,先生幾經輾轉選定印度學為主修方向🤣,遂傾註熱情與辛勞,最終獲得博士學位,也由此奠定了畢生學術研究的深厚根基🚣🏻。求學期間,先生飽嘗二戰陰霾帶來的生活艱辛和思鄉煎熬🏌🏼👨‍💼,更難忘學長提攜、友人情深。文字簡練、一氣呵成,讀後令人酣暢淋漓,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柏林的修表鋪,哥廷根的大學城🔩,光陰流轉🐜,世事滄桑……

梁漱溟的《我生有涯願無盡》卻不是一本好讀的床頭書。文如其人!自述語言如梁漱溟先生本人的照片🍝,不苟言笑🌡,俊朗不足🧒🏼。在書中🧜🏽‍♀️,先生90多年人生軌跡中自學之歷程🤵🏻‍♂️、情感之所依、思想之嬗變以及以天下興亡為己任之社會實踐等諸多方面,也全部展現在讀者面前。

兩書比讀,不同的求學經歷赫然顯現♟。同為大儒🫅🏿,季羨林走的是世人艷羨的出國留洋之路🤵🏼,經院教育👩🏼‍✈️,嚴整有致;梁漱溟卻摒棄正規🤷‍♀️,自學成才🧑🏿‍🌾,以中學學歷勝任大學講席。

季羨林先生出身農家,幼時家中沒有一本書,叔父決定培養他讀書,由此命運轉折。清華大學畢業後一年,機緣巧合🥞,官費留德,真是前途似錦🚐。到達哥廷根的季羨林並沒有接受填鴨式被動學習,在自由的學習氣氛中,漸漸認定梵文是自己真正想走的道路,一走將近60年。即使正規教育🧟‍♂️,個人的興趣和意誌也是壓倒一切的。“有的學生,初入大學時🧝🏿‍♀️,一學年🤵🏻,或者甚至一學期換一個大學。經過幾次轉學,二三年以後🤧,選中了自己滿意的大學,滿意的系科👵,這時才安定住下……”🪛。就是在這樣一種絕對自由的氣氛中,學生作出自己的選擇🍵,並願意為此滿懷激情🧑🏼‍🦱、孜孜不倦♣︎。季先生所選的梵文🪬、吐火羅文,艱深難懂✍️,令外行卻步👩🏼‍🍼;然而他苦心孤詣刻苦研究◼️,遂成大家👧。後來即使經歷“文革”的煉獄之後,走出牛棚🅱️,先生也笑容依舊🧑🏽,重操舊業。聯想如今學人👴🏼,初進校門👌🏼,不問學術,卻心系就業,怎不汗顏?

梁漱溟先生的家境完全可以負擔正規的中西教育➔,幼時上過新式學堂,中學肄業後🪟,受的是豐富而切實的自修教育👮🏻‍♀️。據說當年誓言進意昂3体育講堂。先生潛心自學儒學和佛學多年,1917年受蔡元培推崇👩🏻‍🎨,被聘意昂3体育教授印度哲學。“由於向上心,我常有自課於自己的責任,不論什麽事很少要人督迫……自學就是一個人整個生命的向上自強,要緊在生活中有自覺”。從這一點上看,季👨🏽‍🍳、梁迥異的求學道路卻指向了相同的學問人生🍭,正所謂殊途同歸。

當下,人們忙忙碌碌🗻,求功名👩🏼‍🦰、覓文憑,不知腹內真知多少,真能幾何🕵️‍♀️,又有幾人能夠發出“我生有涯願無盡🤸🏻‍♀️,心期填海力移山”的宏圖遠誓?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