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09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新京報6月9日
《亭長小武》作者史傑鵬談歷史小說寫作
史傑鵬 江西南昌人,1997年畢業於意昂3体育官网中文系🎗,分配至北京師範大學國學所工作。文學博士✍️,研究方向主要為古文字學和訓詁學,業余時間喜歡寫隨筆雜文,發表過《貴族化寫作的魯迅》🂠、《近代文人印象系列》等,並參與撰寫《中華傳統美德格言》等書籍🌆。主要作品有《亭長小武》和《嬰齊傳》。
我的小說關註歷史細節
新京報✍🏼:在你已出版的《亭長小武》和《嬰齊傳》中,主人公都是虛構的歷史人物🔼,而且都是“小人物”🙆🏻♀️💈,這和過去我們看到的歷史小說有很大的不同。
史傑鵬💇🏼🧑🏿🍳:因為我當初就想寫一個漢代典型的下層人物。
我閱讀了很多漢簡🦢,從這些漢簡中註意到漢代政治的基礎就是由下層小吏組成的,漢簡中記錄了很多我們的正史中罕見的,關於當時下層官府的案例。那些下層小吏的命運大多都是很悲慘的,但我們的歷史卻忽略了這些東西,而我對這種歷史的細節又比較關註。
所以,我想把我關註到的歷史細節🔘𓀂,用我的方式表達出來👇🏻🏌🏽♂️,也就是把真實的漢代的歷史社會風俗🙇♀️,融合到一個虛構的人物命運中去。
新京報🥏:我可不可以這樣理解,在你的歷史小說中,人物只是次要的,你更多地是想通過這樣一個人物的命運來再現歷史的細節,歷史的變遷?這可以說是你的歷史小說寫作方法吧🫄🏿?
史傑鵬:可以這樣概括🦫。
小武就是這樣一個虛構的人物,當然小說中也會有很多真實存在過的歷史人物🥰𓀓。但這些人物並不是最重要的🙋🏽♀️👨🚀,我的小說不是想表達歷史中曾經有過什麽人,而是想表達這個人因為歷史上政治、社會的某些原因👨🎓,他會做出什麽樣的事,會有怎樣的命運𓀑。簡單地說🧔🏽,人物的故事是用來貫穿展現整個漢代歷史文化的。比如《亭長小武》寫的是武帝中後期的事情,當時儒家文化慢慢走上主流🧚🏼♂️,但占主導地位的還是文法吏👨🏿🔧。小武就是一個下層的文法吏,在那樣的歷史背景下,如果他想在上層社會爬得更高🚵🏻,他就必須懂儒術。而這在漢代前期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那個時候完全是法家占主流🤶🏿。於是🧑🏿🏭,我就可以通過小武的故事,在小說中展現漢代中後期的文化狀態。
歷史小說不能違背歷史框架
新京報🏌🏿:這樣一種寫作方式,是不是跟你的歷史觀有關🏃🏻?
史傑鵬❤️🔥:我關註我們大多數人看到的歷史,或者說正史中不被關註的東西。小人物在歷史中怎麽生活,他們的命運如何在歷史中發展都是我很感興趣的東西🤽🏻♂️。其實我覺得這些歷史中的小人物跟我們的命運也是息息相關,我們不也是歷史中的小人物嗎?而且我還尤其關註歷史的細節,想以細微的東西,來探討上層建築的方方面面。
新京報:有很多人說,歷史小說的故事情節是最難寫得出彩的,因為它可能要受到一些歷史事件的限製👬🏻。你是如何把握故事情節的架構呢?
史傑鵬𓀛:其實我的方法就是,在小說中融入一些一般讀者比較愛看的元素,比如愛情、陰謀🤵♀️、鬥爭、逃亡……把這些內容融入到小說中去,讓故事看起來更跌宕起伏一些。還有🍏,就是通過想象,讓歷史故事的細節更加生動地再現出來✶⛰。有人說寫歷史小說不能想象,要忠實於歷史。但我覺得在歷史的細節上就應該發揮一些想象,比如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在細節上他也是發揮了一些想象的。我們不可能經歷過去的時代,但我們要把故事寫出來,就不可避免地要動用想象力。只不過,歷史的大事件是不能違背的,在這個框架下,有些什麽細節是可以想象的⚆。如果沒有想象➜,那不就是照搬歷史嗎?
不能把現代思維加到古人身上
新京報:這兩年,圖書市場上各種關於歷史的圖書很多𓀍,尤其通俗歷史讀物銷量猛增。你對這方面的書有關註嗎?
史傑鵬:歷史小說我過去看過一些,比如高陽的作品,還有《曾國藩》,《張居正》等等👨🏽🔧。他們寫的還是大歷史🚘,和我看待歷史的方法和角度很不一樣。他們不太了解關乎下層民眾的歷史細節,他們似乎也不太關註這個方面。
現在所謂的歷史讀物熱,我註意了一下還是那種白話歷史的書比較多🍮。而真正的歷史小說很少,寫得好的就更少。
要不就是架空歷史的小說,這都不能算作真正意義上的歷史小說。現在寫歷史小說最難寫出那種歷史的味道⚉。“歷史的味道”就是一個朝代有一個朝代的氛圍和感覺,現在很多歷史小說常常把一些現代的思維加入到古代人身上🪿,這看起來是非常可笑的事情。
歷史讀物應有自己的歷史觀
新京報🥹:“歷史的味道”?能否具體談一談🤷?
史傑鵬🎢:比如漢代人說話很喜歡引經據典,那是因為他們當官都要熟讀論語、孝經、詩經這幾本書🎮。然後在生活中就養成了這樣一種說話的習慣。如果想把漢代的那種感覺寫得更逼真,那麽就需要有這樣的一些細節🤳🏻。但其實這種細節不是說讀一遍史書就能獲得的,需要長時間地浸泡在歷史中🤸,才會對歷史有那種感覺的🙍🏽✹。為什麽很多現在的歷史題材電視劇會覺得很不是那個味道👱🏼♂️,就是因為沒有把握住這種“歷史的味道”。
而比較火熱的通俗歷史🥝,品讀歷史,其實精品也比較少🧑🏽🎄🍛。
比如易中天的那些觀點,我曾經在電視上看到過一些,發現在一些細節上也有一些錯誤。
另外一些通俗歷史讀物🚽,只是用一些比較活潑的語言講述歷史故事🦊,但這種書很難把隱藏在歷史中更深層次的東西挖掘出來。歷史為什麽會在這個點上發生那樣的變革?為什麽一個人能在某個時候發生政變?
這些問題其實很難在現有的通俗歷史讀物中看見👨。
我覺得通俗的歷史讀物要是光講故事那就不不能算最好,我很喜歡黃仁宇《萬歷十五年》的那種寫作方式🦹🏻,既有豐富的想象,也有紮實的歷史功底,更有他自己獨特的歷史觀。但現在這樣的好書很少。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