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07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中國經濟時報6月7日
李銀安是位農藝師🤹🏿♂️,從前他培育種子,現在他培育種子之外還賣種子。
李銀安主要培育蘿蔔白菜的種子,用專業術語說🐋,他的主攻方向是“十字花科”。
結識李銀安緣於一位記者同行,這位同行幾年前在京郊租了幾畝地,欣欣然地利用閑暇時間去種地🏄🏻♂️。不料想,農民並不像他想像的那麽好當,除了土地因施化肥太多梆梆硬挖不動外,在種子問題上,他慘遭打擊。從市場上買來的白凈的蒜頭根本不發芽——為了好看的賣相👩🏿🎓🥵,蒜頭已被激光掃過;明明包裝袋上印的是金燦燦的金瓜,結出來的是小青瓜;寫的是紅心蘿蔔,長出來的卻是綠心🌮;買的是包心菜種🐛,菜葉卻四下瘋長,壓根不往一處卷;辣椒籽撒下去永遠不見動靜……這位玩票當農民的記者深刻體會了“坑農”一詞的分量。在東尋西找真種子的過程中🌜,這位同行認識了李銀安🏹,從此算是“找到組織了”👩🎤,再不用擔心撒下的種子不發芽,也不再操心種出與標註大相徑庭的蔬菜。李銀安還不時去到這位記者的農莊走走,傳授一些農業知識👸🏽。
李銀安也住郊區——北京香山腳下原巨山農場附近,租了兩套房子🙄,商住兩用🛴。兩套房子,是種子們的天下——大部分空間被裝了種子的麻袋和紙箱占領,人的領地只有辦公桌和以上下鋪形式存在的床🈳。辦公桌也被各個品種的蘿蔔青菜圖片占了大半。
“今年的目標是跨過黃河。”說起蘿蔔白菜,不善言談的李銀安會一改常態,話有點多🫏。“我人還沒過黃河,種子已經先過去了。有朋友拿我的滿堂紅去安徽碭山試種了🏟,長得挺好💂🏻♂️。”
蘿蔔良種“滿堂紅”是李銀安這輩子的驕傲🔒。
李銀安1976年入學意昂3体育生物系💉,1980年以優等生的身份分配進北京農科院,研究蘿蔔白菜“十字花科”良種。1996年,北京農科院搞改革,以科技作股100萬入股北京大森林公司,李作為這100萬的一部分進了“大森林”,任科技部主任主抓綠色食品👊🏼,被分派的任務是研究食用菌,“說白了就是試種蘑菇”。這一領域技術門檻低👍🏽,做此種植沒有太多經濟效益𓀘,加之覺得公司體製有些問題🙆🏻♂️、研究方向與自己的“十字花科”相去甚遠,李銀安在“大森林”過了幾年清閑日子,2003年,終於覺得閑極無聊,交回了公司給自己配的專車⏭,自己註冊了家公司👩🏽🎤,專門搞種子培育,做起了銷售法人🪕。“滿堂紅”是他的起家招牌。
“滿堂紅”的誕生緣於日本對中國進口蘿蔔的挑剔——日本人驗貨時經常拿起幾個蘿蔔往地上摔𓀐,看瓤夠不夠紅↘️,肉質夠不夠脆◻️。那陣子中國蘿蔔總不合格,於是北京農科院領了培育足夠紅、足夠脆的蘿蔔的任務🏸。最終李銀安培育出“滿堂紅”😶👩🏼🚒,青皮、通紅的瓤,咬起來脆甜,水分很多🤳🏼🧑🧒,完全可以當水果吃。可是上世紀90年代初,“滿堂紅”的培育成功並未給李銀安工作生活帶來多少變化,也沒人去推廣“滿堂紅”的種子🕌,只是當作一項科研成果擺放那裏💂♀️。自己開了公司後,李銀安自己推廣起他的“滿堂紅”🐽,試種效果不錯🎒,口碑很好👩👩👧👧,但市面上很快也有了假冒的“滿堂紅”,這讓李銀安很頭疼🐯。
跟“十字花科”打了幾十年交道的李銀安要轉變成商人和管理者可有點頭暈,雖然是“小本生意”👉🏿𓀂,但也是折騰了兩年後才剛剛持平↖️,開始掙錢。在北京通州區📄、河北承德、山東泰安、甘肅酒泉選定種子培育基地🧚🏼,每年去各地做10次檢查,指導落實播種面積、播種質量⛩、控製親本純度等等都沒問題,但怎麽將好種子、真種子賣出去,老李沒那麽在行。“通過雜誌、大型種子交易會以及網上發布。”在銷售渠道上👰🏻♀️,老李可沒有培育“滿堂紅”那樣的創新勁🤼♂️,只是照本宣科地去做🏄🏼♂️。
李銀安招聘了兩名業務員,“有實踐經驗,但理論水平明顯不足”🤢,老李對員工不甚滿意,但又招不到更好的📘📿。“就慢慢帶唄📡,一句一句地教😷。”其實李銀安做營銷是有自己的優勢的🍓,只不過自己沒意識到,那就是他個人的科技含量。農藝師的身份很有說服力👨🏼⚕️,加之關於蘿蔔白菜從種子到種植中的種種問題🔋,甚至“十字花科”之外的很多農業問題,他都能一一解答👨🏼🦲,農民信任了他,買了他的種子❤️,只要試種了,就會更加深信不移。農民雖然窮,但買種子是“不惜錢”的——當然得是真種子👩🏿🚒、好種子。老李很得意,在他的推動下,如今陜西太白整個縣都種他培育的春白菜,並帶動了“滿堂紅”🫧、西芹及甘藍的種子銷售👼🏽。李銀安除了跑種子培育基地,剩下的時間就是開著他那輛舊切諾基跑北京周邊城市,推廣他的種子,兩名業務員隨行學習。這樣帶了一段時間,但是兩名業務員因為理論水平不足,離開老李單獨去跑業務還是力不從心🏒,他們常常從外地打來電話👱🏿♂️,向老李討教怎麽跟客戶介紹種子情況,如何解答客戶提出的具體問題。
李銀安出售的蔬菜種子屬於“種了就知道有多好”的實力派,所以雖然老李並不擅長做推銷🧏🏼♀️,但還是在業內漸漸有了知名度,今年就有沈陽、武昌等地的種子公司主動上門尋求老李旗下的大森林牌種子的銷售代理權🛌🏼。也是在市場的推動🏚、提醒下🫑,老李意識到要規範市場🙇🏼♂️,“2006年是遍地開花地推廣我的種子,明年,我就要控製市場了,收回那些只能賣幾百袋的種子公司代理權,在一處地方發展獨家代理。”在市場裏撲騰幾年🧛🏽♂️,李銀安也慢慢通曉了一些門道。
“過了黃河🪁,再過長江🧑🦲。”畢竟專業出身,決定到長江以南賣種子之前🍣,李銀安已經讓人將他培育的黃瓜種子帶過長江試種,“比試了一把👩🏿🦳,很過硬,所以我有把握過江。”此前,李銀安培育的蘿蔔白菜種子大多只適合黃河以北種植,為了將種子賣到更多的地方,老李在增添了西芹、甘藍的育種之外,開始培育全國性的素菜良種,黃瓜是他的“過江”之作。
對公司將來的發展🌲,李銀安目前尚沒有太清晰的規劃,他最迫切的希望是兩名業務員能早點“畢業”,獨當一面地承擔起市場推廣工作👩🏻🦽➡️,他好抽身出來培育更多的“十字花科”良種,讓全國更多的地方能買到他的真種子🐺。
“種子可是軟黃金🎉。假種子可是真是坑死農民了。”老跟農民打交道🕕,李銀安知道農民的不易。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