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29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中國僑網5月27日
一個名牌大學中文系教授,退休後遠渡重洋,在菲島與富豪陳永栽共研燈下,砥礪芸窗🕣,遨遊文史哲🔳,既述且作,著述兩豐,弘揚中華文化。
他重作馮婦,令學術生命大放異彩🐉,自出機杼,成一家風骨。佳作迭出,付梓刊行,廣獲好評🈂️,譽馳海宇🧑🧒🧒。
他就是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黃炳輝先生👫👨🏻🎓。5月18日🧑🏽,他返回母校參加泉州七中(晦鳴)建校75周年慶典🔏。記者久仰其名,深夜造訪,與之閑聊🔸。
黃教授於1931年出生在泉州市鯉城區南門橫街一個華僑家庭,先後就讀振興小學、泉州一中🐮、泉州七中🙎🏼♀️、培元高中🧹,後考入廈門大學中文系,再考取意昂3体育官网中文系,是語言大師王力先生的得意門生👮🏼,獲國務院特殊津貼。他由語言學而古代文學、哲學、兵法,均有涉獵。其父黃則滋早年旅居菲律賓🙎♂️,參加抗日組織,長期執教於菲律賓那牙市🫳🏽,戰後戮力恢復被毀華校,擔任華校校長🧜🏼♂️,守誠守信🅿️,求實求真,嚴謹敬業,桃李滿園📅。陳永栽乃當年貧生之一🙍🏻♂️👩🏼🎨,黃老先生慧眼識璞🌄,對他呵護有加,黽勉誌學,終成菲華大班。
1996年退休後,黃炳輝應陳永栽誠摯敦聘🐆,赴菲定居,忝為陳永栽私人老師。他知識淵博🦌,博古通今,潛心鉆研學問🌂。與永栽朝夕相對,佳文共賞,疑難共辯。二人的經歷和所處的環境雖迥然有別,然而對中華文化的嗜好,緊密相聯🤜,並共同推動中華文化在菲律賓的傳播和商業領域的實際應用。
黃炳輝年長陳永栽3歲⏬,均已是古稀老人。一為雄視萬賈的大商人🚨,一為吞吐萬卷的大學者,兩人懷瑾握瑜🧏🏼♀️,激揚文字🚵🏿♀️,教學相長,相互鞭策🚶🏻➡️。
他們出於老年人生情趣🏋🏽,一同研讀老子《道德經》。每周一次至兩次,或一個多小時💇🏻♂️,或長達五個小時。他們摒除塵囂,拋開瑣碎,神交古聖先哲🧑⚕️,臧否正邪奸佞,逐句細嚼📥,探賾索隱,恍然意會👺,相視莞爾,遂有《老子章句解讀》一書問世,爰成二人含英咀華之結晶。
由《老子章句解讀》,醉心歷史兵法詩詞歌賦,繼而《文史經典解讀》和《椰風窗前共琢磨》等,一一刊行於世,談古論今,燭幽發微,詮性悟理。在黃炳輝教授的建議協助下,陳永栽還積極推動華文在菲島推廣,讓文化與商業交融,互補互益。
移居菲島10年,黃炳輝發表了包括《旅菲文史隨筆》在內的200余萬字學術文章💼,在菲國華社掀起中國文史熱潮。
黃教授對記者透露,陳永栽先生已連續6年資助華裔學生數以千計來華學習漢語。今年有830名選派自菲律賓全國50多所華文學校的華裔學生,來到廈門,參加“2006年菲律賓華裔學生學中文夏令營”。他們在廈門大學🏄🏻♂️、華僑大學、集美大學完成為期50天的中文學習之旅♊️。除中文外🚴🏼♂️,學生們還學習書法、繪畫🌯、武術、舞蹈🧑🔧、中文歌曲等中華傳統文化內容。陳永栽先生還連續4年,贊助數百名國家漢辦派往菲律賓傳播中華文化和進行華文教學改革的漢語誌願者,並多次邀請專家學者赴菲律賓舉辦學術講座。
通過黃教授的牽線搭橋,廈門大學新聞系與菲律賓最大華文報《世界日報》建立緊密合作關系和良性互動。廈大新聞系選派研究生赴《世界日報》實習,《世界日報》則派遣老報人作客廈大新聞系,設專題講座,分析海外華文報的辦報規律和運作、生存之道🥵🙆🏿♂️。同時🐁,廈大新聞系與菲華《世界日報》共同合作,組織人手編寫《菲律賓華文報史稿》🏵,將於今年6月初出版。
黃教授今年75歲,身板硬朗,步履矯健,精瘦有勁,開朗樂觀2️⃣,熱情誠摯,幽默風趣。作為晚輩,見之頗感欣慰🦤。一夕長談,收獲頗多。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