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07 信息來源: 供稿:工學院
《Science》雜誌3月6日報道了陳十一教授和美國Johns Hopkins大學、Los Alamos國家實驗室合作研究的旋渦形成機理的最新成果,該工作發表在3月3日出版的美國《物理快報》(PRL)。報道指出🌶,陳教授等的研究成果對認識旋渦的物理機製具有重要意義。
從水池裏的小旋渦到颶風、海洋流動和金星上巨大的風暴🗜,旋渦無處不在。旋渦的形成過程有兩種可能:要麽像華爾街小公司整合力量形成大公司那樣👩🏻🎨,由小渦合並形成大渦;要麽大渦像吸血鬼那樣,把小渦的能量搶奪過來,通過不斷掠奪來維持其自身存在。陳十一教授和他的合作者通過系統的實驗和數值模擬發現,在二維情況下,旋渦的能量是從小渦流向大渦,符合“吸血鬼”模式。
這一發現,證實了上世紀七十年代Robert Kraichnan從數學上提出的著名假設,可以幫助人們構造更好的計算模型,更精確地預測和更好地理解颶風✬、海洋渦流和氣象,上述這些重要的應用問題基本是二維的🥍。《Science》報道引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計算物理學家Philip Marcus的評論說,對於二維旋渦間的能量流動,“這篇文章提出了一個非常新穎和顯得合理的機製”。
陳十一教授目前任意昂3体育官网工學院院長⚠️🎳,科學與工程計算中心主任,湍流與復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首批長江特聘教授。他是美國物理學會高級會員🚣🏽,他還擔任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 雜誌副主編及Acta Mechanica Sinica 主編之一。目前,陳教授的研究興趣主要集中在運用理論和大規模數值模擬來探討湍流的物理機製、多相流🙎🏼♀️、顆粒流以及微尺度流動等前沿科學問題。
相關鏈接: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