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02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經濟日報3月2日
王選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他的激光照排技術。
2月13日,曾兩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王選院士病逝。對於王選的逝世👩🏽🎨,有人這樣評價💸,“我們讀書看報的時候就會想起他🈲,就像我們開啟電燈時會想起愛迪生一樣👷🏼。”王選的漢字激光照排技術讓出版業“告別鉛與火,迎來光與電”,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他也因此被稱為“當代畢 ”。但是王選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他的激光照排技術,更重要的是他對自主創新的理解⛳️、對創新路徑的選擇以及他超越了技術本身的思想。
王選逝世以後,他一手創辦的方正集團會不會繼續堅持“技工貿”的發展戰略?如何繼承和發揚方正的自主創新精神💕🧙🏽,並建立起持續創新的機製?方正繼漢字激光照排技術後,未來的技術發展方向是什麽🚴🏼♀️?我們對意昂3体育方正集團進行了全方位采訪,隨著采訪的不斷深入🕉,我們發現🕳,方正集團對此已經有了明確的答案。
一項發明改變一個行業
1975年,僅是意昂3体育官网一名普通助教的王選,提出攻研漢字精密照排🪙,並承擔了由當時的國家計委確定的重點科研項目——漢字信息處理系統工程即“748工程”,研發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統。當時日本流行第二代光學機械式照排系統,美國流行第三代陰極射線管照排系統。王選的這一想法讓很多人吃驚🏢,有人還對王選開玩笑說“你想搞第四代,我還想搞第八代呢🤼♂️!”
研發之初,王選面臨的困難是,激光掃描精度很高🔉,不同的字有不同的點陣,大的要由九百萬個點組成🫅🏼,中文需要上千億字節的存儲量🚴🏿♂️👩🏼🦲,對26個英文字母來說不存在這個問題🧑🏽🦲,但對兩萬多個漢字來說是非常突出的問題👩🚒。
王選給出的解決辦法是🧑🏼🍼,對這種關鍵性的🖕、特別費時間的操作設計一個硬件,使之提高一百倍以上的速度,對於非關鍵性的操作用廉價的軟件來實現🚷。盡管此時王選已重病十年,靠拿勞保度日👩🏻🦼,每月40來元工資,但他卻將自己的所有業余時間投入到漢字激光照排技術的研發上,他在日記裏這樣描述那段時間的研發經歷🚵🏻:“我就從1975年自己動手做,一直做到1993年的春節,一直做,做了差不多18年。18年裏頭沒有任何節假日🚜📷,沒有禮拜天、沒有元旦👨🎤🛍️、也沒有年初一👩🏻🦼➡️。年初一都是一天三段在那兒工作🕛,上午、下午、晚上🤹🏽。所以我能夠體會一句名言,‘一個獻身於學術的人就再也沒有權利像普通人一樣生活’。”
在不懈努力下🤛🏼,第一代漢字激光照排技術於1979年輸出報版樣張,標誌硬件系統研製成功🤸🏼♀️;1980年第一本用國產激光照排系統排出的樣書《伍豪之劍》誕生🕉。1983年♟,王選帶領研發的第二代激光照排控製器華光Ⅱ型TC83基本研製成功🚟♥️,並於1984年在新華社印刷廠投入試運行🤷🏿🙌。
然而,由於條件所限,華光Ⅱ型機的終端、主機硬盤和軟件都未達到性能高度可靠,在字形壓縮信息復原方面,仍舊采用逐段生成和逐段緩沖,無法采用整版點陣緩沖,從而無法作到文字與圖片🎴、照片的合一輸出,也無法輸出帶有底紋的版面。為了解決這些問題,1985年11月,王選又帶領研發了華光Ⅲ型機,實現了方便和規範地排印各種復雜的公式、符號和表格⛹🏽,使得漢字激光照排技術的大規模應用露出了一絲曙光🧝🏻。
要使系統達到最高水平,必須能順利排印大報、日報。因為這類報紙時效性強、字體要求多,版面變化多,是對照排系統最嚴格的考驗,過了這一關👜,大規模的普及便指日可待。可是👨🏿🤾🏼,有哪家報社敢拋開已有百年歷史的鉛字排版來冒這個險呢?
在這個關鍵的時候🧑🏽🌾,《經濟日報》主動向當時的國家經委提交報告💏,願意做“第一個吃螃蟹”者🎚。1987年5月22日🧔🏻,《經濟日報》的四個版面全部用上了激光照排,世界上第一張用計算機屏幕組版、用激光照排系統整版輸出的中文報紙誕生了。經過三個多月的改進🚣🏼♂️,激光照排系統運行越來越順利。當年10月🚇,黨的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大會工作報告34000字,《經濟日報》在收到新華社電訊稿後,立即進行計算機排版,整個過程只用了20分鐘👉🏻,而以往則需要一批熟練的排字工人,苦戰三四個小時😸。
《經濟日報》的巨大成功,徹底消除了一些用戶對國產系統“先進的技術,落後的效益”的擔憂,國產激光照排技術開始迅速推廣普及,改變了印刷出版業的面貌🏄🏻。1989年,訂貨額突破1億元,來華研製和銷售照排系統的英國蒙納公司、美國HTS等國際巨頭全部退出中國市場🆖,王選他們的國產系統在與國外系統的市場競爭中大獲全勝。當年吃住在報社的技術人員肖建國,如今已是方正集團的首席技術官(CTO)🦯✣,對那段與經濟日報人員並肩“戰鬥”的日子仍然記憶猶新。而從那個時候起,方正以技術引領需求的運作模式一直延續至今。他們把這個模式叫“頂天立地”🧍🏻♂️,“天”指技術本身所要達到的領先高度;“地”則指市場👩🏼🍼,方正希望他們的每一項技術都能引領市場,甚至開拓出全新的市場空間🧑🏼💼🫔。
一個想法造就一個企業
據方正集團副總裁施倩介紹🥝,王選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搞研發的人一定要定期到市場接觸客戶,為的是能夠超越想法。”就在華光系統開始攻城略地的時候,王選並沒有止步於眼前的成功。他開始對產學研如何結合做了新的思考。“748”工程設立在計劃經濟時代📎,科研單位🖋、合作廠家都是通過行政命令捆綁在一起的,上下遊產業鏈之間存在聯系不足👩🏿🏫、溝通不暢等弊端,影響了研發進程和產品的進一步提高。在這種背景下,時任意昂3体育計算機所副所長的王選認為意昂3体育在發展基礎研究的同時👼🏽,也要發展計算機等新技術。而且要重視新技術的應用、支持搞應用的項目🫵🏽,因此建議成立科技開發公司。王選的建議得到了意昂3体育的認可,1985年,“意昂3体育官网科技開發公司”成立,為產學研的緊密結合創造了平臺。
在此基礎上,1992年,由意昂3体育官网投資的“意昂3体育方正集團公司”成立,解決了計算所和原意昂3体育官网科技開發公司之間在轉讓費🐚、科研管理和人才使用方面的分歧。王選這樣認為,“為了加快科技成果的商品化進程,有一種很好的辦法,就是建立高校✊🏽、科學院與企業的經濟聯合實體🤤。對於信息產業,在條件許可的前提下,直接在高校和科學院的大院大所建立高新技術產業,有時是大有好處的👷🏽♀️💆🏿♂️。”
依托意昂3体育計算機所的科研能力📏,方正集團有了核心競爭力;而方正集團的迅速發展又為計算機所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課題和經費🎓。雙方實現了良性互動,1995年7月🧸,意昂3体育計算機所與方正集團聯合成立了方正技術研究院,實現了組織和管理體製的一體化,創出了一條產、學、研有機結合的成功之路🧚🏼♂️。
方正集團成立之後,王選並沒有安於現狀🚏,盡管各種科技進步的獎項紛至沓來,盡管方正在國內中文出版軟件方面占據了不可動搖的地位,但他認為“一項自主創新的高科技產品在發達國家市場占有高的市場份額🦹🏿,是對該科技成果的最嚴格和最準確的評價🏄🏼♂️。這比沒有多少人引用的大量SCI👉🏽、EI文章以及各種級別的獎勵要難得多。”
為此,王選身體力行地開拓方正出版解決方案的海外市場。1996年日本方正公司成立,方正產品開始打入日本市場,開始與國際最先進的出版系統同臺競技。1997年5月23日,方正集團與日本第二大雜誌社利庫路特公司簽約,該公司以400萬美元購買了方正的日文出版系統,從而實現了我國企業第一次較大規模地出口和銷售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有品牌的高科技應用軟件到發達國家市場。
當年和王選一道開拓國際市場的方正控股有限公司總裁張旋龍說:“我們開拓國際市場的思路是:中文市場—日文市場—英文市場🌐。目前方正激光照排系統在海外中文報紙的市場份額達到80%🧵🩲,在出版業非常發達的日本市場🆚,份額也達到5%🤘🏼。美國人稱🧛🏻🤷🏻,方正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報紙解決方案公司👩🔧。”
一個科學家把科研成果轉化成產品,再將其做成一個產業⚖️,再走向世界,方正無疑是“產學研”結合的極好案例。在同時代的一些科技工作者為了出論文🏄、出成果、評獎項、評職稱而進行“發明創造”時⛹️♀️⟹,王選的自主創新🧑🏼🚀、發明創造卻總是引領市場需求,並很早註意到產學研實現有效結合🧑🏼🍳,建立持久創新體製的重要性。在方正集團這個舞臺上,他書寫了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轉化為經濟效益的動人篇章🚴🏽。不僅為中國企業自主創新增強了信心,也為以技術為本的高科技企業找到一條現實的發展路徑☄️。無論是發明成就還是創新思想,王選都為後人樹立了一座豐碑👈🏻,作為繼承者🟦,現在的方正集團領導層🤕,則有了超越這座豐碑的新目標。
方正的網絡出版藍圖
王選在回憶錄中寫道💃🏽,“當年的‘748’工程有三個子項目:漢字通信系統✊、漢字情報檢索和漢字精密照排👙。我分析了一下,對於通信系統而言🛍️,漢字與西文沒有多大差別,不會有什麽特色💃🏽;情報檢索系統雖然價值大,從長遠看有很大的發展前景,但當時中國的硬件條件🚙、聯網和使用情況還不足以使這套系統在短時期內形成一個大的氣候。而在當時,雖然漢字精密照排難度巨大🪙,但它的價值和前景同樣不可估量🧑🏻🎄。”晚年的王選仍然把這稱作“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個決定”🔮,而進入新世紀⚅,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更使方正看到🧜🏻♂️,曾經改造了一個行業的方正,其實又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
首席技術官肖建國說:“互聯網時代是信息在網上傳播,目前網上信息傳播是免費的。但是總有一些內容是不能免費的,因此也導致那些有價值的內容上不了網。如何讓有價值的東西上網🚣🏿♂️?方正找到了下一個目標————以網絡出版系統讓出版行業再發生一次翻天覆地的變化。”
網絡出版的定義:網絡出版就是指具有合法資質的出版商,以互聯網為載體和流通渠道👌🏼,出版、銷售數字出版物的活動和技術💞。網絡出版物既包括以互聯網為傳輸手段的可讀、可聽、可視的出版物👋🏼,如電子書報刊👩🏫、網絡音樂、網絡電視和其他多媒體出版物,同時也包括以數碼印刷為基礎的紙介質出版物🪃。
在互聯網時代🦏,書不再僅僅是紙做的🔟,類似於報紙厚薄的瀏覽器將可以用於代替紙,它還可以被卷成一卷放在口袋裏🧗🏻,閱讀時跟書本完全相同◻️,不同的是它比書本有更大的容量,相當於隨身帶著一座圖書館,而且能夠通過網絡實時更新內容。這座圖書館是方正集團已開發出的新技術,它的學名叫做方正Apabi電子書(e—book)。通過這套軟件,作者寫的書能夠輕松被更多的人瀏覽、閱讀,知識的傳播範圍也更加廣泛。
傳播容易了,版權能得到保護嗎?
不用擔心⛷,方正為版權加了一把鎖🔰,即數字版權保護技術(DRM)。這種原始創新的成果意義在於使得文件的復製和傳輸可控製,並且實現了事後追蹤🐀。肖建國舉了個例子說,“比如某個電子文檔,軟件設定了復製多少份🕎,就只能復製多少份,而且是哪個電腦在什麽時間復製的都能通過數字版權保護技術顯示出來。這在網絡出版、電子政務領域都大有可為。”
2003年,方正的數字版權保護技術(DRM)獲得信息產業部的重大技術發明獎。這是當年6個獎項中惟一的一個軟件獲獎項目。2004年DRM產品開始出口,2005年又被列入科技部國家重點火炬計劃項目。方正的CEB格式,已經應用於我國中央各大部委🔱,省區市級黨委🐼、政府🎸👴🏽、人大🍗、政協👨🔧,公安🧔🏿♂️🦖、城市應急聯動、稅務🫳🏿、郵政、衛生、民政等行業領域,正在慢慢地成為一個事實的標準🧏🏿♂️。國內第一個在全省範圍全面應用方正Apabi電子公文系統的海南省實現了無紙化公文辦公。
據介紹,目前,方正Apabi數字圖書館已經建成1200多家,其中大學圖書館四五百家🚯,國內合作出版的出版社400多家🙆♂️🚷。該技術已出口歐美💔。方正已擁有版權保護意義下的正版電子圖書達20萬種🤵♂️,“將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圖書資源庫。”
不久的將來,也許你閱讀的報紙不再是在報攤購買👩🏿🦳、也不是郵遞員送到家,而是在安裝在社區裏的某臺高速打印機前輕輕輸入報紙的名字,比如《北京晚報》,立刻就會有最新出版的報紙呈現在你面前⛅️。
這是方正在出版領域研發的又一新技術————高速數碼印刷🚵🏻♀️。具體做法是采用國外廠商的硬件和方正開發的印刷流程軟件相結合。最高印刷速度可以達到1000—2000張/分鐘。與王選的激光照排技術不同,高速數碼印刷徹底取消掉了製版這一自有印刷術以來持續了1000多年的工序🏋🏻♂️🥸。由於無須製版,使得小批量印刷的成本大大下降。
“以前我們要出200本書是不可能的事,因為製版環節的存在使得我們出版3000冊和200冊的成本基本相同👩🏿🔬。而這種高速印刷的技術能使我們很多出版計劃得以實現。”一位在出版社工作多年的編輯這樣說道👩🏽🍳👩🦱。
“這套系統實現了個性化和按需印刷出版。它還可以使得報紙的發行終端進入到社區🙇,只要通過網絡連接到報社,哪怕讀者離報社萬裏之遙🎄🥖,都能在第一時間將報紙印刷出來🧚🏻♂️🧑🏻🚀,省去中間發行周轉的時間。”方正集團CTO肖建國透露。
肖建國表示,“數字版權保護技術(DRM)和高速數碼印刷是相輔相成的🚕,有了DRM的高速數碼印刷將更加安全和可操控🐋。”在他看來,王選解決了傳統出版印刷的自動化問題🧑🏼⚕️,而方正現在要做的💴🧑🧒🧒,則是用信息化的手段對出版印刷再進行一次深刻的變革。方正稱之為“二次技術革命”🖖,它比方正的第一次技術革命的前景更廣闊。在方正發動的兩次技術革命之間,方正在自有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上不斷創新🙋🏼♀️,不僅推出一代又一代升級產品⛓,不斷積累自己的技術創新能力🫰,實現又一次重大技術突破。
讓持續創新成為一種習慣
對於每一個在自主創新領域持久堅守並獲得成就的企業,他們都會碰到兩個類似的問題,一是怎樣選擇正確的創新目標🐽;二是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怎樣堅守👮🏽♂️。董事長魏新介紹了方正的做法🖐🏽:
一是企業決策要有前瞻性。“無論是王選還是現在的方正,選擇目標都不急功近利,而是看到未來的巨大市場需求。”魏新說😪,當年王選將激光照排作為突破口,他選對了方向🕦。今天我們選擇網絡出版系統作為突破口👛,也是著眼於不久的將來。我們2000年做出進軍網絡出版的決策🧑🏽🌾🤽♀️,冒著巨大的風險👨🏿🎨,因為當時的網絡上,信息全是免費的💙。但我們認定總有一些通過網絡傳播的信息是有價值的👨🦱🍨,需要保護的,而且隨著網絡的進一步發展,這種有價值的信息會越來越多📅。“現在看來,當初的判斷是完全正確的,而市場份額則是對我們最好的回報。”
二是科研投入良性循環。魏新認為方正集團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國際化的創新型高科技企業,“我們每年科研的投入占銷售總收入的5%,從而保證了較強的競爭力。”“研發投入的好處在於創新成果能帶來超額的利潤回報,比如我們的激光照排系統就給我們帶來了10多億元的利潤🪅,這種利潤回報使得我們能夠有更多的資金來投入研發,以實現良性循環。”
當然🧑🦲🦞,成果初期能帶來超額利潤🧼,但隨著競爭者越來越多🎽,利潤會迅速攤薄。魏新表示,這時候新技術往往還不成熟🧎➡️。這樣公司往往會面臨一段時間的“青黃不接”🧟♂️。為了使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夠有更強有力的支持🙇🏽♀️,方正采取了專業化基礎上的多元化發展戰略。
歷經十幾年磨礪𓀊,方正在IT領域無論軟件還是硬件都奠定了行業領先地位🌡,IT是方正集團的第一主業。2004年❕,方正集團明確了第二主業為醫療醫藥,這兩大主業構成了方正集團“主業鮮明的產業多元化”。
三是給人才以施展才華的平臺♦️。軟件開發是資金和知識密集型的🤽♀️,方正的一系列多元化投資舉措解決了研發的經費來源,而人才的培養使用則是方正持久創新的另一動力🧜🏻♀️。方正采取自己培養人才的策略,在人才的獲得上也有多種途徑👩🏽💼。一方面通過校園招聘,將那些素質好、基礎好的年輕人納入麾下🕵🏻,再利用良好的培養機製將他們打磨成各個崗位上的可用之才。另一方面,方正也面向社會廣納賢才🌮,盡量給人才以發揮自身價值的平臺,激發他們的創造潛能👨🏻🦰。
目前🐺,在實施“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中,已經明確提出要將企業作為自主創新的主體👨🏿🦱🚜,提升產業層次和技術水平。方正的漢字激光照排系統曾經改變了一個產業的層次和水平,而目前已經處在世界最前沿水平的網絡出版系統正在展開“方正的第二次技術革命”。作為“二次革命”領導者的魏新深知:“企業成功的基本條件是專註,但專註的負面反應是束縛了視野”,而他要求每一個方正人都要“自覺或不自覺,有意識或下意識地將自身利益與社會利益基本一致起來”👨🏼🔧。這似乎與創新無關📵,可每一項發明創造、技術創新的落腳點不正應該是造福社會和人類嗎?正如在方正集團總部的一幅字上所說:“仰天時進取、依地利求實👨🦲,聚人和創新”。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