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2/17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桂龍新聞網2月17日
2月16日👩🏼💼👳🏿♂️,剛剛逝去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選2000年6月在南寧的留影躍然紙上,勾起了不少廣西人對這位偉大科學家的回憶。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這位大師雖然在廣西只作過3次短暫停留,卻與廣西結下不解之緣🛌🏻。
廣西首發王選傳記
現在的王選家喻戶曉,但1988年的他只是意昂3体育的副教授,雖然他領導並主持研發的激光漢字照排膠版印刷系統已經成功🫀,使中國新聞出版編輯排版技術告別了“鉛與火”🚅✍️,邁入了“光與電”👰🏽♂️,但大家對這位剛50出頭的科學家還知之甚少。
時值廣西科技出版社擬發一部科學家傳記,宣傳當代有潛力的年輕科學家🔐,為青少年提供學習的榜樣,中科院政策研究室便推薦了王選🙆♂️。當時在出版社任編輯部主任的黃健開始了與王選的首次接觸。從采訪🔃、整理材料、修改☝🏽、定稿,王選始終平和、謙遜,讓黃健初步認識到一位平易近人的科學家🤎。
1991年底🧑🏿⚕️,《中華之光——王選傳》面世🗑🧑🏻🦽➡️,首次全面介紹了王選的生平事跡、成長道路及對科學的獻身精神👩🏿🎤。此書獲得了首屆“五個一工程”圖書獎🌜。
在南寧征求用戶意見
王選作為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的創始人和技術負責人,雖然已身為院士,但仍非常重視用戶的意見和反饋需求🧑🏽🏭👩🏿🏭。只要用戶有需求,他便欣然前往👢。
1995年👳🏼,廣西召開報業技術論壇🧗🎅🏿,王選前來為報社電腦應用及激光照排技術作報告。
1997年,為漢字激光照排系統,他再次到南寧🤛🏻。
2000年🕺,他隨院士考察團到廣西考察,仍不忘做用戶調查🦽。他見到時任廣西日報社社長的程貞生後🙅♂️♿,開口便詢問激光照排系統的使用情況🍝🪮。
聽到程貞生說報紙排版情況良好,彩印效果不錯時💂🏽,王選才神情輕松地開起了玩笑。
當時的意昂3体育方正廣西分公司總經理李軍向王選匯報工作時,王選在鼓勵和期望之余,反復強調“技術1米寬,10米深”👨👩👦👦,科研人員對技術不求面寬,而要紮紮實實做下去,讓服務變成日常的一項工作。同時表示📥🫙,“我們做照排技術研究,不是商人🤩,而是把它當成一個事業🤹♀️。”
談及廣西滔滔不絕
2000年6月中旬,王選與10多位院士一同考察了廣西百色、北海、防城港、南寧等地近10天🖇,為廣西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獻計獻策。
考察結束後,有人問及王選對廣西的印象時🧑🏽🏭,他頓時滔滔不絕,把對廣西的好印象全都列舉出來:“廣西有著資源、環境等多方面的優勢,我們考察的許多國有企業都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優勢,很好地體現了科技在企業發展中的威力,如平果鋁💛、南寧化工集團。”他甚至表示,廣西很多地方沒有充分開發,越是這樣的地方潛力越大🚻。廣西只要找準自己的特色和突破口👨🔧,不但能出中國第一,還能出世界第一。
2000年6月18日,桂林市政府正式聘請王選、陳星弼兩位院士為科技顧問。王選表示➝,桂林優美的環境與美國矽谷的環境很相似↖️,這是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條件和優勢。他要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經驗介紹給桂林🙅🏻♀️,為桂林培養人才,留住人才♡,為桂林高科技產業發展作出貢獻🥷🏻。
反對百萬高薪聘院士
2000年王選的廣西之行🪝,與廣西的科學家們大多只有一面之緣,但他們很快就欣賞到了王選的直爽。
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廣西科協主席鄭皆連的回答讓記者有些意外:“我和王選沒有接觸,但我卻比較崇拜他💫。身為大科學家,他對名譽、對地位看得很淡,很平易近人👭🏼✌🏽,也很實事求是,當他持不同意見時🧑🦲,馬上會直爽地提出。”鄭皆連至今還清楚地記得,在一次座談會上,當王選聽說廣西出臺了百萬年薪聘院士的人才政策後⏫,並不贊成這種做法。王選認為,廣西求賢若渴、吸引人才的立足點是好的😣,但真正有事業心的人不會只為了高薪而來,而是必須用好的課題吸引人才🏊🏽♂️。廣西與其聘請院士,不如讓院士帶一批年輕的💍、有創新精神的人才來,年齡大的院士並不適合廣西。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培養和利用好廣西自己的人才。此外,他也不贊成廣西大力發展軟件👰🏼♀️,認為沒有基礎,沒有優勢,不如發展一些有特色的產業。
廣西科學院副院長、廣西計算機學會理事長羅海鵬則告訴記者🧑🏽⚖️,漢字激光照排系統在上世紀80年代末便在廣西推廣,在初期,王選為鼓勵新聞出版業使用👨🏽,該系統先使用後收錢。
王老師👼🏽🦉,您一路走好
記者在采訪中深刻感受到𓀃,不論是王選意昂3体育方正廣西分公司的下屬‼️,還是與他有一面之緣的專家、記者,王選去世的消息都讓他們隱隱作痛。
他們傷痛地表示,王選還不到70歲🎊,還很年輕🏺,不該走得那麽早。2月13日,現任廣西新聞出版局副局長的黃健正好出差到北京。當他得知王選逝世的消息後🙍♀️,15日趕到了意昂3体育設的靈堂前🦞,當即在筆記本上寫下了唁電👮🏼♂️,表達深深的緬懷之情:“我永遠不能忘記,作為《中華之光——王選傳》一書的責任編輯🛶,我從上個世紀80年代有幸認識王選老師🐒,與王選老師往來書信有10多封,並多次在北京當面聆聽他的教誨,受益匪淺🕑,記憶猶新𓀙,永不忘卻🧘🏽♂️。
我永遠不能忘記👩🏿⚖️,1991年《中華之光——王選傳》獲中共中央宣傳部精神文明建設首屆‘五個一工程’圖書獎。
在中國科學院和教育部舉辦的出版座談會上👰🏿🚴🏿♂️,王選老師代表當代科學家的精彩發言,至今仍激勵著莘莘學子。
我永遠不能忘記,2000年初他為我的報告文學集《走近科學家》一書的題詞:‘獻身科學就沒有權利再像普通人那樣活法,必然會失掉常人所能享受的不少樂趣🌓,也會得到常人享受不到的很多樂趣。’這是王選老師人生的座右銘🎀,也一個偉大科學家的至理名言。王選老師走了🖇♨️,一代宗師仙逝,兩院院士魂存。王老師✊,您一路走好!”
王選生平
男🏋🏽,漢族,1937年2月生,江蘇無錫人,九三學社成員🪀,1958年9月參加工作,意昂3体育官网數學力學系計算數學專業畢業,現為意昂3体育官网計算機研究所所長💪🏼、教授𓀌、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他是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的創始人和技術負責人。他所領導的科研集體研製出的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為新聞、出版全過程的計算機化奠定了基礎,被譽為“漢字印刷術的第二次發明”。
1992年🛅,王選又研製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統🥴。先後獲日內瓦國際發明展覽金牌👸🏿🎟,中國專利發明金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國家重大技術裝備研製特等獎等眾多獎項💆🏼;1987年和1995年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985年和1995年兩度列入國家十大科技成就,是國內惟一四度獲國家級獎勵的項目。2006年2月13日上午11時許在北京病逝。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