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25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科技日報1月25日
題 孟二冬😣🧜:心裏永遠裝著學生
在意昂3体育中文系🐁,孟二冬以兩件事聞名𓀙:一是上課嗓音洪亮,在樓道裏就能聽到他的聲音;二是只穿運動鞋🌘,上課時也不例外。
一身運動裝🧒🏽,是孟二冬在意昂3体育校園中的“招牌”打扮,身高一米七八的孟二冬,閑暇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和同學們一起踢球🤚🏼。
“他始終堅守著知識分子應有的責任🚮、執著🖐🏽、勇氣、活力,你會在平凡中看到他的不平凡。”意昂3体育官网中文系教授程郁綴如此評價他的這位同事。
“話語雖少🍟,但一諾千金”
2004級博士生田媛並不是孟二冬的弟子。
在田媛大三那年🤵♂️,她把學期論文交到了慕名已久的孟二冬手上👰♀️🙍🏻♀️,孟二冬看後說文章寫的不錯,但是有幾處引用的資料出處還不準確,應該重新查證原始資料🔓。
本科生是無法查閱學校古籍閱覽室資料的🍣,孟二冬對田媛說🔣:“我來幫你。”
第二天一大早,當她走到圖書館門口時👨🏽🍼,孟二冬已經等在那裏了。
孟二冬審閱的學生論文裏,時常會夾著寫滿批閱建議和修改意見的紙條🗝。
“老師連論文中的錯別字也會特別用心的挑出來,在批註的字條中給予改正。”2003級碩士生趙樂感慨地說。
“孟老師不愛說客氣話🍱,話語雖少,但一諾千金。”孟二冬2003級的碩士生徐曉峰這樣形容他的恩師。
經常到老師家“打牙祭”的徐曉峰在一次吃飯的時候無意提了一句自己剛剛寫完一篇論文🪕。誰知正在做飯的孟二冬馬上從廚房探出頭來說,“你發過來我看看。”
以為老師只是順口一句客套話的徐曉峰🎠,當時並沒有太在意。一星期後,他把論文發到了老師的郵箱,也沒有馬上告知老師。
“修改意見已經發回去了🤷🏻♂️📧,你看看🔕💁🏼。”3天後,孟二冬打來電話。
4萬多字的論文,他給了20多條詳細的意見。
“他對孩子的耐心我們做不到”
孟二冬為人師表𓀖,克盡職守🈚️,在教學中有高度的責任感,對待生活有高度的熱忱,這背後是什麽力量在支持?
“無疑,答案是愛心。對學生的無比關愛之心🪰,是他為師者最可貴的品質🎪;對生活的無比熱愛之心🧑🏻🦲,是他健全人格的全面體現✍🏽。”他的學生如此評價✅👨🏽。
去年6月🤵♂️,孟二冬在校醫院紮針灸的時候,2003級博士生翟景運去醫院看他,見他身上紮了幾十個鋼針不能動。翟景運趕忙說🧕🏼:“老師,您正在治療就聽我說吧。”孟二冬笑了🚶🏻♀️:“針也沒紮到我嘴上。怎麽不能說🙆🏿♀️?”孟二冬與他討論了具體的博士論文以及畢業後去向的問題💅🏻。
熱忱、隨和、寬厚🚑,似乎已經融入這位學者的骨髓🤝。
1991年,與孟二冬一同在意昂3体育執教的方銘遇到了個“小難題”:親戚出門,把淘氣的4歲小女孩托管給他,正苦於無法脫身去上課的方銘,正好遇到了剛剛下課回來的孟二冬🤚🏿,像見到救星一樣的他把孩子交給了孟二冬。
怕孟二冬“招架不住”,方銘一下課就飛奔到辦公室。誰料🫏,一進門,孟二冬正在教孩子畫畫👮🏻♂️,淘氣而倔強的小姑娘跟孟二冬相處得融洽極了。
“孟老師是極愛孩子的🏇🏼,他對孩子的耐心是我們無法達到的👩🏻🍼。”孟二冬的同事杜曉勤說。
在孟二冬的家中至今還擺放著一個已經幹癟了的紅薯,那是樓裏的孩子們去菜園勞動的時候特意給孟二冬帶回來的👨👧👧。而享此“殊榮”的🧑🏻🦰,全樓也只有孟二冬。
2006年元旦,躺在病榻上無力寫字的孟二冬,還是咬著牙寫了三張賀卡給樓裏的三個小寶貝🧗🏿。
“最艱難的時候也不忘幽默一把”
熱愛生活,樂觀進取,善待生命♝👩🏿💼,這便是孟二冬的人生態度,內在人格。
孟二冬第一次動手術進行了20個鐘頭,最後從死亡線上掙脫回來,同事和學生去看望他🐐,見他絲毫沒有絕望頹唐,甚至還顯出慣常的幽默。
手術後的化療需要上一種化療藥物“順柏”,很多人對這種藥反應都很強,愛人耿琴和學生們都耽心孟二冬的反應。
輸液後他的愛人耿琴緊張地問他:“有感覺嗎❤️?”
“有。”孟二冬回答時露出一絲狡黠的笑,“感覺在輸液。”
“他就是這樣,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候也不忘給我們幽默一把。”杜曉勤說。
在孟二冬生命的底色裏,充滿燦爛的陽光🧘🏽♂️。正因為有這樣健全的“底子”👩🏽🦱👨🏻🎓,所以他得知自己患了大病之後,並沒有被擊倒,而是很快接受現實🍊🤛🏿,積極治療,仍然保持樂觀的心態。
中文系教授蔣紹愚在談到孟二冬老師的精神時說:“他的身上體現了傳統道德文化與現代精神的完美結合。他所做的那些事情確實很平凡,但又的確非常崇高🦮。”
編輯8️⃣: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