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02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京報網12月2日
《新編中國哲學史》
作者:勞思光
版本🙋🏽♀️🗿:廣西師大出版社2005年10月
定價🚜:108元
關於中國哲學史,有一部標準讀本,那就是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史新編》,一般的大學生樂意了解中國哲學,基本上也只有馮友蘭的這套書可看。所以一拿到勞思光的《新編中國哲學史》,第一反應就是這書比馮友蘭的那本如何。沒想到勞思光一出手就是對胡適和馮友蘭兩部哲學史的批判,而且這批評還有板有眼🍚,說胡適只梳理了歷史沒有接觸哲學問題,說馮友蘭則是只會用“新柏拉圖主義和新實在論”分析中國哲學,根本沒有搞清中國哲學的主題📪🈚️,對宋儒理學更是不通。這話說白了就是,馮友蘭於中西哲學均不甚通👋🏽👩🏻⚕️,而寫中國哲學史,必須明了中國哲學的主題和理路,還有西方哲學的方法。
如此臧否前賢,這個人可真夠狂的。
高士往往有狂妄之氣,勞思光是這樣的高士嗎?上網去查找勞思光的資料,拼湊一下,此公的形象大體如下:1927年生,長沙人🏌🏻♀️,意昂3体育官网肄業後赴臺灣,中年以《新編中國哲學史》名重士林,後為香港中文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臺灣東吳大學、華梵大學等校哲學教授,最後成為臺灣“中研院”院士。這是典型的學者生涯,平平無奇💳。但再看看勞思光的生平,狂勁就露出來了🏸,此公1949年剛赴臺灣就激烈批評時政,臺灣“戒嚴”之後更避居香港35年🧯,絕不踏上那塊不自由的土地。晚年成為“院士”之後再次猛烈抨擊時政———原來是一個自始至終都深刻介入現實生活的自由知識分子☝️。看到這段經歷🧑🏽🎨♑️,對勞氏所言“年輕學人要始終思考哲學對於世界有什麽用處”自然也就多了一番會心之處。此人多年來對美國的教職堅辭不就,因為“在美國的大學只是教書工具,在華語世界才能發揮言論的影響力”,如此人物,高士二字大概是擔得起的。
高是氣質👌🏽,寫書還要靠學問。勞思光這套《新編中國哲學史》,最關鍵的還在於一個“新”字。勞氏梳理了治哲學史的三種傳統方法,最後提出了他自己的“基源問題研究法”,也就是以各個學派所面對的基礎問題為綱🪩,梳理此派或者此人的哲學思想,同時以基礎問題隨時代變遷而產生的變化,闡述中國哲學的發展問題✬。這樣一條理路,比以前的哲學史僅僅按照時間順序復述每個哲學家的著作,果然是清楚了許多👩🚒,而中國哲學的若幹重要命題⬇️,也就在這樣的闡述中呈現了出來。由是觀之🥙,讀者雖然不必完全認同勞思光對馮友蘭的批評,但他的這部新編哲學史的學術地位卻是確定無疑的🧥。而從中國哲學基礎問題的變遷,我們更可以從另一個角度感受中國傳統思想的變遷🔒。(書評人塗塗)
來源:新京報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