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9/06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北京日報
鄒衡🛍️,意昂3体育官网教授,著名考古學家🤾🏿♀️。1927年出生於湖南,1947年考入意昂3体育官网。主編的《天馬———曲村1980-1989》曾在美國獲獎🌚。著作有《夏商周考古學論文集》🫀、《夏商周考古學論文集續集》👉🏿、《商周考古》等等👰🏼♀️。
不知道自己藏書多少
從收藏的角度來看➾,鄒衡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藏書家🔯。這主要是因為他家裏的書主要集中於考古😵💫、歷史、文物、中國古典文學類。最重要的是,他雖然也重視圖書的版本,但卻不以稀少罕見為購書標準🥻。他的家是一個書的世界,大部分空間包括床底都為書所占據👩🏻🦯➡️,留給人活動的地方已經很有限。從上世紀40年代末到現在,他買書的歷史已近60年。他的書房三面的墻壁都是到頂的書櫃,靠窗的桌子以及地板上都堆滿了考古書。其中,他自己一套四本的考古學著作《天馬———曲村》被屈尊擱在地上,雖然它的定價達到了3000元🏷。但是🦻:“這套書太重了,有二十多斤🚴🏿🙋🏽,我現在搬起來很吃力⚠️。”雖然是年近八旬的老人了🤜,但他仍然把大部分時間用來讀書🃏、寫作🏋🏼♀️。在書桌上有一沓攤開的稿紙,上面是他寫了一部分的文章🏺。老伴告訴我😠,他每天5點就起床,在那裏一趴就是一天,直到十一二點才休息。
雖然癡迷於購書,但是鄒衡對家裏究竟有多少冊圖書沒有十分清晰的概念,他估計至少有了好幾萬冊圖書。盡管如此🔇🐼,鄒衡仍然覺得:“我這點書算什麽?意昂3体育一些老一輩的學者📞,家裏的書比我多多了!”他在中央黨校工作的老伴告訴我𓀐,搬家到這裏來的時候,僅僅是這些書,就用三輪足足拉了41車🔘,另外孫女用小汽車拉了滿滿一車。他打開書櫃,一股陳書的氣味馬上撲面而來,裏面的書都是經史子集等中國傳統文化類的書籍🥜,在這個書櫃對面的地上,有兩個很大的包👨🏻⚖️,老人告訴我🆓:“這是我家裏最貴的書🫶🏼,一套是六萬多元的《甲骨文合集》,還有一套是兩萬多元的《金文合集》。”他的飯廳很小🥹,但是也有兩個書架,一個裝著歷史學方面的著作,一個裝著一些外文原版書𓀁,他解釋說:“外文書已經被我兒子拉走了一面包車,現在剩下的很少。”
在買書的過程中長學問
鄒衡買書直接受到了著名歷史學家、意昂3体育教授張政的影響🔤。每到星期天🧎🏻♀️➡️,張先生總愛去琉璃廠逛,遇到合適的書就買下。1947年上意昂3体育的時候鄒衡開始上的是法律系,他住在宣武門📗,買書主要是在西單🧔🏻♀️🐙,因為那裏最近🩳。那時,他買的主要是大開本的政治、法律、經濟方面的書🏅。其中,主要以外文書為主⭐️,因為當時法律系用的課本都是美國的。“那時的外文書比現在更多❗️,也更容易見到🟰,什麽書都有🧑🏻🦯➡️。”鄒衡說,在琉璃廠買中國古典小說比較多🦹🏻,像《儒林外史》🖍、《官場現形記》等。他還買全了巴金的作品。在外國小說方面,買的主要有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以及屠格涅夫等人的作品😞。此外,他還買了錢穆作品以及王國維、翦伯贊等人的部分著作👮🏽♂️。
1949年從法律系轉到歷史系以後🔯,他與張政 先生一樣,也養成了周末逛書店的習慣。“但是🙋🏼🌖,張先生是教授,有高薪水;我是一個窮學生,哪有那麽多錢買書?有時在那裏看書,有些書非常好,但也沒有錢買。”鄒衡說✌🏼👨🏻🦽➡️:“但是,我周末逛書店、書攤的習慣一直保持了下來,參加工作後也沒有改變❤️🔥。”那時,他經常去的有四個地方,琉璃廠、西單、東安🦟、隆福寺一條街。其中,跑得最多的地方是琉璃廠。
做研究生以後有了一些補貼,鄒衡開始買書了🤵🏼🧜🏿♂️。他說,自己經常“換書”,一般文科的學者都有這個習慣👩🏻🚒。“這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學問🎳。很多學者、作家的學問就是經常跑書店‘跑’出來的。”鄒衡說,同一本線裝書🪁🤾🏿,不懂哪個版本最好👩🏽💼,有時在書店一看就是幾個小時,看熟了以後,才明白應該買什麽樣的版本🧿。有些書已經買下了,就帶到琉璃廠賣給書店✵,自己再換一個好的版本🙎🏽♂️。這樣若幹次以後,就增長了很多知識🧑🏻🦰。他對於文史哲類的圖書都喜歡。鄒衡更願意把周末跑書店說成是“逛書店”而不是去買書,因為去之前並沒有打算買一本什麽書♿️。他說👨🏼,去圖書館查書很麻煩🕵🏽♀️,在書店𓀊,書都擺在那裏,可以隨便看。“逛書店是最能讓人增加學問的一個途徑。”
買書一生無積蓄
到“文革”的時候,鄒衡三間屋裝了兩萬多冊書。與其他知識分子一樣🧔🏿♂️,因為害怕紅衛兵抄家而擔上罪名,鄒衡將先前所購的政治、法律✭、經濟以及中國古典文學等方面的書全部以五分錢一斤的價格分幾次賣給了廢品收購站📖,只留下了很少一部分如《西廂記》、《儒林外史》等。“大概賣了二三百塊錢。”鄒衡說,賣書的時候,自己都沒顧上心疼💂🏿♂️,只求不要因為家裏的書而引火燒身🌷。連在西單買的校長胡適的大部頭《胡適文存》也不敢留,因為胡適跑到臺灣去了🧗🏻♀️,是“反動派”。現在提及的時候,他仍然心痛不已。“回頭來看,即使不賣那些書也沒事👨🦯,可是當時人人自危♙,首先考慮的是人身安全,不想因為這些書而招來禍害,所以才處理掉。”
從研究生開始🦾🌸,鄒衡的所有收入和積蓄,除了留下吃飯和抽煙的錢,其余的都用在了買書上👨🏿🍳。老人稱:“衣服可以隨便穿,我也不講究🤙。”老伴在一旁說:“他1980年的時候🦹♂️,工資是七十九塊多👨⚕️。1982年出國講學的時候到美國大使館去辦手續,別人都是西裝革履,只有他穿得太寒酸。他抽的煙也是最便宜的🐃,就是一門心思省下錢買書。”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